“妈回来了吗?”觉新顺口问道。

觉新和周氏都不再说话。他们跟着芸进了枚的房间。

两个多钟头以后,翠环来请他,说是克明要他去商量事情。

“好些了。老四,你回去给我向你爹请安,说我现在好得多了,不过精神还不好。明轩,你们坐罢,”克安温和地对他们说,他微微地一笑。但是这笑容就象一块石头落在大海里似地,在他的黄黑的瘦脸上无踪无影地消失了。他的脸仿佛是一张干枯的树叶。

觉新不再说话了,他在想觉民这句话的意义。

觉新吃惊地瞪了淑华一眼,又看了看觉民。琴听见觉民的话暗暗地点头。淑华和芸都不大明白觉民的意思。不过芸也没有工夫思索别的事情,她的脑子里已经装满了忧愁。

“枚娃子,”周老太太怜悯地、悲痛地唤了一声。她把头略略俯下去。

“上次枚表弟不在这儿,今天可惜他和表弟妹都没有来,表弟妹就只来过一次。那天她还当新娘子,穿一身绣花衣服,话也不大说,坐了一阵就走了。我走来只听见人家说她脾气坏。不过她的相貌倒还端正,我也看不出来怎样坏。我倒盼望她多到我们这个耍几回,我就会看个明白,”淑华只顾自己说话畅快,使絮絮地说。

觉新迟疑一下,然后放下茶杯摇摇头答道:“没有事情。不过四婶见到妈连理也不理了。”

他回到屋里,一眼就看见挂在墙上的亡妻瑞珏的遗照。他失掉了自持的力量,勉强走到写字台前,跌倒似地坐在活动椅上。他把头埋在桌上伤心地哭起来。

“我明白,”翠环忍住悲痛低声答了三个字,其实她并没有明白张氏的意思。张氏又不作声了。翠环已经替她穿好一只睡鞋。她在思索一些事情。后来她觉得翠环的手在发抖,又看见翠环的肩头在起伏,她感到同情和怜悯。她带了点爱怜的口气责备翠环道:“你个这丫头性子倒倔强,总爱自作主张。你心地虽然忠厚,我怕你将来也会吃亏。二小姐在外面写信来,每次都嘱咐我要好好地待你。其实,我也很喜欢你,我看见你,也就好象看见二小姐一样。我不忍心把你嫁到外面去,我也不愿意把你嫁到没钱人家去受苦……”这最后的两句话似乎是一个恶运的信号。翠环觉得希望快要完全消灭了,她受不住,连忙鼓起勇气打岔道:“太太,那么你就让我服侍你一辈子罢。我甘心情愿跟你一辈子。”这是最后的哀求,这是诚实的愿望。“你年纪轻轻的,不要说这种话。我也不想害你一辈子,”张氏不以为然地劝导翠环道。

觉民看见觉新痛苦地望着他,不知道觉新有什么心事。他忽然想到一件事,便问觉新道:“蕙表姐的灵柩今天下葬了吗?伯雄没有再反悔罢?”

然而听话的众人中间并没有谁发出笑声。他们甚至用同情的眼光望着他,希望能够给他帮一点忙,使他畅快地把话说完,安静地坐下去。他们了解他的话的意义。他带了夸张地(其实在他,却是很诚实地)称赞周报和负责人的种种功绩,又谦虚地诉说他的愿望。他诚心诚意地希望献出他的年轻的生命,只求他们能够给他一个工作。他的话似乎还没有完结,但是他突然闭了嘴坐下来。众人也用掌声酬答他。

“这又不是西洋景,有什么好看!”张惠如和气地哂笑道。他随便伸出左手给觉民,笑着说:“你看,我这只手就跟你们的手不同!”

“我还不是一样,”觉民含笑答道。“不过我也应该离开了。”他在黑暗中忽然看见了那张美丽的笑脸,他觉得心里特别暖和。

“我晓得,我看见你的脸色,我就晓得。”觉民的脸上也出现了笑容。“我不怕。她们决不敢动我一下。我又没有做过什么错事。不过”他把笑容收起来,想了想再接下去:“如果姑妈也给她们帮忙,事情就有点讨厌了,我不愿意使你难过。”

“二表哥,事情就了结了?”琴看见觉民的安静的面容,便也放了心,只是低声问了一句。

王氏愣了一下,一时说不出话来。但是她的脑子里忽然一亮,在那里浮现出一所房屋,然后一堆股票。这是多么可爱的东西!渐渐地她觉得自己明白过来了。她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她把一层淡淡的笑容装上她的流着汗的脸,做出心平气和的样子对陈姨太说:“陈姨太,你的脾气也未免太大了。你还没有把我的话听明白。我既然把六娃子‘抱’给你,岂有变封的道理?不过六娃子顽皮,我打他,骂他,也是应该的。”

“呸!”淑华气恼地啐道:“你越说越不象话了。我不管你,看你们将来做叫化去!”

“这倒也不错,那么我们都放心了,”周伯涛满意地说,他想拿这句话来结束这个问题。

月菊开得正繁。歇了一阵的蝉声又懒懒地在一株树上响起来。厨房里的火夫拿着竹竿挂上水桶在井边打水,他一边用力拖竹竿,一边快乐地哼着流行的小调。觉新用陌生的眼光看窗外,他觉得这一切都跟他隔得很远。他心里在没有花,没有阳光,没有歌声。他有的只是黑暗和悔恨。

觉新停了停,叹息地说:“我梦见蕙表姐,她向我求救。”

“你姐姐呢,她不会阻止你吗?”觉民感动地问。他觉得以前还没有把这个年轻人认识清楚,这时带了另一种眼光看张惠如。但是凭着昏暗的光亮,他只能看见一个瘦脸的轮廓,此外就是一对明亮的眼睛。

“我不过提醒大家一声,小心总是好的,”张惠如笑答道:“我们不怕打击。就是天大的事情也不会使我们扫兴。”

觉新故意把话题引到蕙的身上,然后再转到灵柩安葬的问题。国光自己心虚,极力躲闪,但是终于在正题上被觉新捉住了。他知道当面拒绝或者找托辞是不可能的。他心里正在打算怎样应付,口里含糊地说:“……地已经买了,不过还有别的事情,一时恐怕来不及,家严的意思是……最好移到明春……”

铅笔动得更勤,不再画圆圈了。它似乎在纸上写字。淑华分辨不出那是不是字迹。她便大声说:“我们请蕙表姐来,请蕙表姐来。”

花轿来了。这样的轿子枚少爷也见过几次,它并不是新奇的东西。但是这一天它却跟他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他禁不住好几次偷偷地看它,每次他都起一种奇怪的感觉。

周伯涛并没有读过冯乐山起草的《梨园榜》,不过他不愿意让国光知道。他含糊地答应一声,表示他同意国光的见解(其实他平日对川戏并不感到兴趣),同时他把话题转到另一件事情上面。他说:“我看过他那篇《上督办书》,春秋笔法,字字有力,我只有佩服。还有他的令侄叔和翁,就是枚儿的岳父。”周伯涛掉头看了枚一眼,枚胆怯地变了脸色。他继续说下去:“叔和翁是当代经学大家。”

觉群轻轻地在觉世的肩头敲了一下,责备道:“你不要乱说,会给爹听见的。”

“这是因为我们那个古板的哥哥,我害怕他碰见不大好,”克安连忙分辨道。

“我今天没有什么不高兴,”觉新逃循地分辩道。

沈氏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她从头到尾地详细说了出来,中间还加了一些夸张的形容的话。她说到克明受窘的地方,又增加了一些虚构的事情,使得她自己和王氏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

“什么事?你说说看,我一定会答应的,”克明仍旧用梦幻的调子答道。

“五弟妹,这是怎么一回事?”克明看罢,纳闷地问道,他不明白沈氏为什么要来麻烦他。觉新知道这是什么一回事情,不过他不敢做声,其实他也不愿意说出来。他只是默默地在旁观着。

“你们这样说,我就只好答应了。你们还说我看不起你们,真冤枉。我前几年不懂事,爱耍小姐脾气。譬如说,我对,鸣凤就大好。现在悔也悔不及了,”淑华坦白地说。她提到鸣凤,心上仿佛搁了一个石子,但是她不久就把这个石子甩开了。她的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

琴望着觉民放心地一笑,然后掉过头对淑华说:“三表妹,怎么你自己端茶来?难为你。真正不敢当。”她站起来,走去接淑华手里的茶盘。

“不要了,你给我倒杯热茶来,”周老太太吩咐翠凤道。翠凤答应一声便捧着烟袋走开了。

淑华掉下几滴眼泪。淑华不住地用手帕揩眼睛。连不相信这个把戏的琴也觉得眼睛湿了。

张惠如接着报告团体和各地同性质的团体联络的情形。单是在这个省内这样的团体就有六七个:某县有觉社,某县有人社,某县有光社,某某两县又有明社,最大的便是重庆的群社。在这个省内散布最广的小册子,如《二十世纪的新思潮》、《红潮》、《自由钟》、《五一运动史》等等都是这个团体最近的出版物。群社上个月还派社员到上海去购买印刷机,筹办简单的印刷所。群社的总书记最近来信提议在省城里举行一次大会或者各团体的联络会。那边的人在征求各地同性质团体的意见,如果大家赞成这个提议,接着就要讨论具体的办法。

琴激动得厉害,声音急,而且发颤,她自己的感情被那些话控制了。她从没有读过这样痛快的文章。

“怎么不是你一个人的?难道我们还喊他做二表哥?”淑华抓到话柄,扬扬得意地说。

“我的意思是这样,”枚诉苦似地说:“我想做的事全没有做过。爹要我做另外一些事。我想爹一定是不错的。不过我自己有时又很痛苦。我看见二表哥他们

“琴姐,你还跟我客气?现在大家在一起,正该说说笑笑,”淑华亲密地望着琴答道。“现在不说笑,将来不晓得哪天大家分散了,要说笑也没有人来听你。”淑华的声音里并没有一点感伤的调子。

淑华划了好一阵,看见觉民没有追上来,觉得有点吃力,汗珠已从额上沁出,两只手上都起了小泡,她便停下桨,大声朝后面那只船说:“二哥,你输了!你不敢追上来!”

“什么十字架?哪儿来的外国名词?我不懂!”淑华故意大声笑道,把众人也引笑了。

“我同琴的事,”觉民略带一点焦虑地说。但是他马上又换了语气加一句:“不过他不帮忙,我也不怕。”

“你不能相信命,你应该知道这不是命运!”觉民热烈地反驳道。

“翠环,爹喊你给大哥磕头,听见没有?”觉英在旁边催促道。

翠环望了望觉新,也不便问明缘由,只得弯身跪下去,恭恭敬敬地叩了一个头。

觉新站在翠环面前,惶惑地作了楫还礼。他不知道克明还有什么吩咐。张氏从沙了上起来,走到床前,就站在翠环的身边。她泪光莹莹地望着克明,她知道克明要说什么话。

“这是你三婶的意思,”克明对觉新说,又把眼光掉去看看张氏,张氏略略点一下头:“我觉得也不错。我始终担心你的亲事。大少奶又没有给你留个儿女。我们劝你续弦,你总不肯答应。等我一死,也没有人来管你的事情。你妈是后母,也不大好替你出主意。翠环人倒有坏,你三婶很喜欢她,你三婶几次要我把她给你。也好,等你满了服就拿她收房,将来也有个人服侍你,照应你。万一生个一男半女,也可以承继你爹的香烟,我也算对得起你爹。我看你们这辈人中间就只有你好。老三是个不要家的新派。老二现在也成了个过激派。四娃子以下更不用说了,都是没有出息的东西。高家一家的希望都在你一个人的身上。你祖父、你父亲的眼睛冥冥中都有望着你。”明轩,我是完结了。你要好好地保得。你不要以为我是随便说话。“克明说到这里,他的干枯的眼睛也淌出了两三滴泪珠。

觉新感激地唯唯应着。克明的话对他完全是意外的。但是对这个垂死的病人的关心,他不能够说一句反对的话。他看见翠环蒙住脸在旁边啜泣,他说不出克明的“赠与”带给他的是喜悦还是痛苦。他没有想过这样的事,也没有时间去想。总之他顺从地接受了它,也象接受了别的一切那样(只有后来回到自己房里静静地思索的时候,他才感到一点安慰)。

汤嫂提了冒着热气的药罐进来,另一只手里拿着一个饭碗。她把碗放在方桌上,斟了满满的一碗药汁,又出去了。

张氏揉着眼睛,走到方桌前,端起药碗放在口边慢慢地吹气。翠环也跟着张氏走到方桌旁边,摸出手帕揩眼睛。

克明知道要吃药了,便不再说下去。他忽然注意到觉人站在床前打瞌睡,就挥手对觉英和觉人说:“好,现在没有事了,你们两个回去睡罢。明天好早点起来进书房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