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新应道:“是。”克明停了一下又说:“还有,你吩咐厨房明天早饭多预备一桌席,开在书房里头,让四娃子、五娃子、六娃子他们陪先生吃饭。还有大姑太太答应端午节来,很难得。她好久不来了。今年还是第一次来,所以我叫厨房里预备两桌席,开在堂屋里,一家人团聚一下。”

本房的赏钱外,还要代发克明那一房的赏钱。

“为什么不提苏菲亚?我能够做到她十分之一就很满足了,”琴带着爱娇,也带着憧憬地说。

轿子里只有阴暗和静寂。芸的心里却充满了温暖。她仿佛还是同她们在一起,在花园中谈笑似地。轿子过了两条街,在一个街口,她听见锣声了。锣声从另一条横街传来,自远而近,又渐渐地远去,因为她的轿子是一直往前走的。

觉民和琴默默地走到写字台前。他们起初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一到那里他们便完全明白了。

“我们来晚了,”觉民看见房里已经有了这许多人,抱歉地说。

觉新在席上默默地喝着酒。周围的人对他都变成陌生的了。他有时回答别人的问话,却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他觉得间有点沉重,觉得席上的人都长着奇怪的面孔,又觉得脸发烧。他知道自己有些醉了。但是他不能够退席去休息,而且他还要料理一些事情。他便极力支持着,也不再举起面前的酒杯。他勉强支持到席终人散的时候。这所公馆又落在宁静里。他听到周老太太和周伯涛夫妇对他说道谢的话,又听到二更锣声,他知道现在可以告辞回家了。他的继母周氏已经吩咐了仆人“提轿子”。等到轿夫预备好了时,他便和周氏、淑华两人坐在三乘轿子里,出了这个使他记起许多事情的公馆。

“大表哥,枚弟走了吗?”芸在旁边问道,这是一句多余的问话,但是她却用这句话来打断他的愁思。

“枚表弟,今晚上吃饭的时候你怎么不大说话?”觉新关心地问道:“我没有醉?”

琴故意称赞淑贞道:“究竟还是四表妹乘,四表妹懂道理。三表妹,你再说,我就不理你了。”

枚少爷一时答不出来,他的脸上起泛红色,过了片刻,他才嗫嚅地说:“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病。爹说静养一两年便可以养好。”

“大姑妈,不要紧,三表妹是无意中说出来的,”芸抬起头客气地陪笑道。

觉民不大高兴地松开手,觉英马上将身子一转,纵身一跳,就离开了他们有三四步的光景。他们惊愕地望着他。他再一跳,便到了花园外门口。他对他们做了一个鬼脸,露出舌头又缩回去。他得意地对他们说:“我不怕,你们尽管告诉爹。讲什么规矩!我们公馆里头哪个配讲规矩?怪不得姑妈看不惯不来了。没有一个人配管我。三姐,你放明白点,你将来横竖不是高家的人。”

“他们要我续弦,”觉新短短地说。

“我明白你,我明白你。你是正直的人,你没有做过错事情,”张氏加重语势地说。她只图安慰他,想马上减轻他的痛苦,她去忘记了他做过一件使她失望的事(就是关于他们的女儿淑英出走的事,他至今还不肯宽恕淑英)。

“但是为什么单单我一个人遇到这些事情?二女偷跑到上海去。四娃子又这样不争气。五弟,更不用说,他丧服未满就私自纳妾,而且卖掉祖宗遗产。四弟应该明白一点,他也在外面跟戏子来往。我责备他们,他们都不听话。我看我们这份家当一定会给他们弄光的。他们没有一个人对得起我,更对不起死去的爹。这便是我一生做人正直的报酬。想起来真令人灰心。四娃子不学好,不必说了。我看七娃子也不见得有出息,现在已经不听话了。我这一生还有什么指望?”克明半怨愤半沮丧地说。他放松她的手,接连地喘了几口气。

“三老爷,你没有错。他们都不好,”张氏温柔地看着丈夫略带病容的脸,同情地说,“不过你自己身体要紧。你为这些事情气坏了也值不得。只要你自己做事问心无愧,别的也不用去管了。我想好人总会有好报的。”这个三十八、九岁女人的清秀的瓜子脸上还留着不少青春的痕迹。两只水汪汪的眼睛含着不少的柔情和关心望着她的丈夫。“你的身体要紧啊,”她说了一句,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先红了脸,然后含笑地小声说:“三老爷,你何苦为四娃子、七娃子怄气。你忘记了你还有——”她说到这里,不好意思地闭了嘴,无意地埋下头去望了一下自己的渐渐大起来了的肚子。

克明的脸上忽然露出了笑容,他懂得她的意思。他似乎在绝望中瞥见一线微弱的光。他多少感到了一点温暖。他感动地说:“你的意思不错。我希望再有一个儿子,他可能比他两个哥哥都好。究竟还是你关心你,你懂得我。不过你也要当心身体啊,这半年来你也憔悴了。”

这悉话倒给了张氏一点温暖,一点兴奋。不,它还给她唤起了一段很远很远的记忆。她带了一点

梦幻的眼光看他。她不好意思多看,马上就把眼光掉开了。但是在这短短的注视中,她在他的憔悴的脸上,看出那个年轻的美男子的面庞,她好象进入梦境似的(她多年来没有做过这样的好梦了)。她柔情地对克明说:“三老爷,你不记得十九年前,我到你们家里还只有三个月,你对我念过一首词,你还说,我们两个是一个人,你离不了我,我离不了你;你说,只要我在你的身边,你做事情就不会灰心;你还说过很多的话。”她想到那些话,她的脸红起来。她渐渐地把手伸到他的手边去。

克明也开始沉入梦境。他慢慢地小声答道:“我还记得。以后我们就渐渐地分开了,我也不记得事情是怎样变化的。”

“那是在我生了二女子以后,你到京城去引见,后来你又忙着你的公事,渐渐地不大理我了,”张氏仍旧做梦似地说,在她的眼里又现出了她这十几年来的平淡单调的生活。她怀念她嫁到高家来最初几年的日子。以后这些年的生活又使她嫌厌。她的思想渐渐地接近一个小女孩,这个小孩很快地长大起来。于是她看见那张秀丽的瓜子脸和一对水汪汪的凤眼。这不是年轻时代的她,这是她的女儿淑英。但是淑英现在不是她的女儿了,他不承认淑英是他们的女儿。他不肯帮助淑英,却让这个少女孤零零地在上海的茫茫人海中过着艰苦的日子。这些天淑英的事情常常折磨她的心。现在它又来压迫她的心了。她渐渐地从梦中醒了过来。她带着那个时期的感情对克明说:“三老爷,我求你一件事,你答应我这一件事。”

“什么事?你说说看,我一定会答应的,”克明仍旧用梦幻的调子答道。

“就是二女,”张氏鼓起勇气说,“她虽然不该走,可是她一个人在上海也很可怜。我还记得从前她刚生下来,你多喜欢她。那些日子我们过得很快乐。”在张氏的眼睛里泪水满溢了。

“你还在想二女,”克明沉吟地说,他似乎还在过去的好梦中。他正要说下去,但是王嫂打断了他的话。王嫂走进房来,大声唤道:“老爷,太太,开饭了。”

这个粗鲁的声音打破了两个人的梦景。他们同时从十几年以前的婚后日子中跌回到现实生活里来。张氏不好意思地站起,应了一声。

王嫂立刻退了出去。克明抚着下颔摇摇头说:

“我并不恨二女,我知道是剑云他们把她教坏的。不过这太过份了。我不能。”

“可是你跟她赌气又有什么好处?你记不记得从前那些情形?”张氏迸出哭声道。

克明想了想,决断地答道:“从前是从前,我不能宽恕她这次的行为。我不能打我自己的嘴巴。在我的心里二女已经死了。”

“三老爷,你不能,你不能这样狠心!为什么你单单对二女这样严?”张氏呜咽地争辩道,过去的回忆给她增加了不少的力量,她从前很少这样跟他争辩的。

克明的干枯的眼睛里也掉下一两滴眼泪。他痛苦地、并不严厉地答道:“她是我自己的女儿,我不能够宽恕她。不过你还是她的母亲,我不干涉你跟她通信。你可以汇钱给她,也可以给她帮忙,我都依你,不过你喊她不要再写信给我,我无论如何不看她写来的信。”

他刚说完,就发出一声呛咳,接着俯下身子咳起来。

“三老爷,你这真是何苦来!”张氏又抱怨、又怜惜地说了这一句,一面含着眼泪给他捶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