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状元?用的着那么早吗?”春燕薄薄嘴唇一瞥,“小雨,你别是骗我们的吧?”

两个喜婆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交换了个眼神。

“那是当然的。”巧心开口了,“刚才姑爷不是说了吗?雨晴姐是最好的媒婆!”

方大媒婆!这几个字一入耳朵,雨晴立刻抬起头来,大媒婆!她成名了,以后她就是大媒婆,雨晴两眼放光,会有数不清的人上门找她说媒,数不清的新衣服数不清的红包,她达了,她能养家了,爹也能跟着她过好日子了。

吾天天在加班,伊夜夜去瞎搞。”

这儿家家户户酿酒,家家户户都是好酒量,如果唱歌不赢,想要从酒阵中逃出,难度接近于无限大。

看着这样的芊华,雨晴又觉得不自信了,她这是在做媒吗?为什么搞的像拐卖纯真少女一样?更何况,对于李家来说,是多了个儿子没错,可对于陈志远来说,就真的是多了个妻子吗?别是多了个孩子吧。

“谢谢你。”陈俊卿突然开口了。

正和陈志远往外走,拐了个弯,雨晴突然站住脚,双眼直,身体颤的看着前面。那儿站着一个二十来岁的男子,穿着浅蓝色长袍,双眉平和修长,目光温润晶莹,面白似玉,漆如墨,不是陈俊卿又是谁呢?

再往上看,天上一弯冷月如钩,几点星光闪烁,方晴伸出手去,果然变小了。

“啊?”雨晴目瞪口呆中……

雨晴打断:说重点!不是开庆功会。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二、私媒婆

雨晴一头雾水,赶紧低头打量自己,又摸摸面颊,是不是衣服乱了?是不是脸上脏了?

那丫鬟见状捂着嘴,咯咯笑个没完。

“好姑娘,快到我去见你家夫人吧。”雨晴鼻尖上都出汗了,被人这样莫名其妙的盯着笑,真是抓狂。

“大媒婆。”这位爱笑的姑娘终于开口了,“我不能带你去见夫人。”

“啊?”饶是雨晴机灵,对这也反应不过来。

这位大眼睛的姑娘,见状又“咯咯”笑个不停。

“姑娘……”雨晴无力的喊道,这位姑娘,活泼天真,也不像有恶意的样子,怎么行为这么脱线呢?

“我叫绿袖。”大眼睛终于又开口说话了。

雨晴抓住机会,赶紧问道:“绿袖,很好听的名字……”

结果还未问出口,绿袖又笑了,不过是扭捏着低头闷笑,雨晴简直要狂了,绿袖的声音才低低传来,“是少爷起的……”

雨晴赶紧问:“那你刚刚说夫人?”

“其实不是夫人叫你,是少爷叫你……”绿袖说着眼角瞥瞥后面,顺着她的视线,雨晴踮起脚尖一看,陈俊卿正站在亭中。

这是什么意思?雨晴更是迷惑。

“谢谢你,绿袖,快回夫人那儿吧。”陈俊卿冲着绿袖一笑。

绿袖满面羞涩:“少爷您太客气了。”矮身福了一福,转身离去了。

“方姑娘。”陈俊卿紧走几步,“希望你不要介意,我借家母的名义叫你过来。”

雨晴没有说话,“其实是这样的,那位万媒婆刁难姑娘,可她毕竟是志远的干娘,所以我想请姑娘避她一避。”

雨晴眨眨眼睛,“好,我正好想要回家呢。”

陈俊卿低着头,“我已备好了马车,就在门外……”

雨晴突然一把抓住陈俊卿,两人身子一矮,蹲在亭子的石桌后面。

陈俊卿不明所以,正要开口说话,雨晴束起手指,“嘘”了一声。

一阵脚步声慢慢走近,然后在不远处停下来。

“万嫂子,我可真不是有意的。”这个声音有些粗哑,听起来有几分熟悉,雨晴悄悄探出头去,果不其然,距离他们几米外,站着两个女人,一个是万媒婆,另一个就是大官庄的张媒婆,也是春燕的母亲。

张媒婆穿着身宝蓝色锦缎棉裙,涂脂抹粉,长的和春燕相似,那才是真正的大脸猫,一双三角眼两道掉梢眉,肤色偏黑,又矮又胖。波涛汹涌的好身材,尤其是肚子。

“你还说呢。”万媒婆不满的说道,“那个方雨请明明嫁人了,你非说她是个大姑娘。”

“万嫂子,你也知道,我也做媒也接生,那大姑娘小媳妇我还能分不出来?不是我自夸,一眼看过去,也能看个八九不离十,那方丫头肯定是个处子。”张媒婆小声辩解。

雨晴有些脸红,她拉着陈俊卿在这儿偷听,实在没想到听到这个,两个老女人当着一个青年男子,讨论自己是否处女的问题,真是令人尴尬。

雨晴偷偷抬起头,正好对上陈俊卿微低的面孔,面容白皙,泛着红晕,雨晴不由得有些痴了。陈俊卿长的斯文秀气,正是雨晴喜欢的类型,一时忘了尴尬,直直的看了起来,直到陈俊卿微微扭头,避开雨晴的目光才罢。

媒婆都善于察言观色,那边张媒婆正说得带劲,一看万媒婆的脸色不好,又赶紧赔笑:“是,也可能是我看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