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刘歆其实现在叫刘秀,前面已说到过此人。由于他现在的名字与本书的主人公刘秀重名,所以为了叙述上的方便,还称他为刘歆。不过王莽篡汉之后,他又改了姓,叫王秀了。

只有一个人逃出了魔爪,这就是申屠刚。申屠刚在被罢官之后就情知后事不妙,悄悄带着老婆孩子早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因此躲过了一劫。

王宇见这一招没奏效,就和老师吴章、妻舅吕宽商量怎么办。吕宽说,你是安汉公的亲子,不行你直接与安汉公面谈,陈述这方面的利害。吴章说,多此一举。这事的利害,安汉公岂能不知?他比谁都清楚。只不过为了自己的权位,他只好一条道走到黑了,你给他说啥都没用。王宇说,那怎么办呢,总不能看着俺一家人将来都吊死在他这棵老树上吧?吴章说,我看安汉公好鬼神,前些ri子各地报来的什么黄龙显现,凤凰来仪,甘露降,灵芝生之类,据说安汉公听后非常高兴,对大臣们说这是感动了天神。安汉公既然崇信鬼神,那咱就用鬼神这一招——我看趁哪一天月黑风高,将一些猪羊狗血泼洒在安汉公府门上,并贴上一纸字符,上写:上天告安汉公归政中山卫氏,看他怎么办?

这事传到各州郡,吏士百姓又一次地感叹欷歔:安汉公,让我们拿什么话语来赞颂您啊!

可要过周公、伊尹、霍光,谈何容易?不过这对心机无限的王莽来说,简直是小事一桩。

孔光听完这些话,不觉出了一身冷汗。按说,像这种相互举荐,虽有不妥,但还不至于免官。再说,举奏弹劾,这明显是得罪人的事,一般人都不愿意干。尤其是,孔光是西汉末的耆旧名儒,孔子十四世玄孙,一辈子恪守温良恭俭让,很少与人生龃龉,更别提得罪人了。没想到大司马竟要他弹劾大臣,这可真难住了他——按大司马说的办吧,肯定要得罪何武、公孙禄;不照办吧,大司马、太后这边更不敢拒绝。难受半天,只好硬着头皮将这得罪人的事应承下来。

但傅昭仪毕竟比冯昭仪有心眼得多,后来她看到成帝一直没有子嗣,就想:皇帝没有子嗣,只能在定陶和中山选一个庶侄立为太子。好在我现在有了孙子,而冯老太还没有;不如我现在赶紧想办法让皇帝立我的孙子为太子,抢在他们中山之前——万一将来冯老太有了孙子并被朝廷立为皇太子,那时我哭都来不及啊!于是想方设法贿赂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以及曲阳侯大司马王根,让他俩多在皇帝和太后王政君面前说些好话,做成此事。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再三努力,这事还真办成了,傅老太的孙子刘欣终于被立为皇太子。而几年以后,冯太后果然也有了孙子刘衎,但人家刘欣早被立为皇太子,刘衎最多只能继承他父亲刘兴的王位——做中山王。

当然公卿们顺承太皇太后的旨意是一方面,而王莽的个人魅力也的确令天下人折服——因为就在王莽罢官归家的这段ri子里,这位一生都在追求名誉的非常之人又做出了一件轰动朝野的非常之事。

但谁也没想到,哀帝后来竟特宠一个姓董的外姓人,这就是云阳人董贤。

成帝立下赵飞燕,当然对淳于长感激不尽,下诏封之为定陵侯,并接连为之加官,最后竟升到仅仅在大司马王根之下。朝野上下都看得出来,天子有意擢拔淳于长,总有一天要让他接替王根的。于是满朝文武又都看好淳于长,争相与之交结,金银珠宝流水一样地送到淳于府上,淳于长由是家趁巨亿。钱财一多,淳于长就开始享受,买姬养妾,快活风流。这还不算,淳于长后来竟看上了许皇后的姐姐许孊。许孊不但长得妩媚漂亮,而且正在寡居。于是淳于长频登寡妇门,拿言语挑逗戏弄。许孊大概也耐不住空房寂寞,就投怀送抱,和淳于长睡到了一块,淳于长干脆将许孊带回家做妾。

有一句老话叫“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是指一般的穷小子见了富家子弟除了对人家的艳羡就是对自己的哀叹,只怪自己命不好,没有一个好老子让自己高人一等,锦衣玉食,而没有想到要靠自己的奋斗去改变自己的人生。

刘秀听后只是低着头不说话,邓禹严光四个人也都只是张着嘴看着老师和刘秀,屋内一阵沉寂。

严光强华贾元纷纷说:“有其兄必有其弟,有其弟必有其兄。文叔这么优秀,他大哥肯定也差不了。”

王邑:“刘秀,我问你,这个天下原来是你们老刘家的,可现在是我们老王家的了。对此,你是什么看法?”

刘秀轻轻摇手:“仲华,车仗到跟前了,别说了。”

强华、贾元家境虽然也不是很富裕,但因为家离得近,钱不够了强华就回家吃住,而贾元则从家里背些干粮来吃,好赖不用到外面找活干。

少公众人见邓晨到来,便纷纷打招呼:“哟,邓伟卿来了?快请坐,请坐。”邓晨拉刘秀在靠门边的竹席上坐下,一边说:“大家接着聊,接着聊。”大家谈兴正浓,谁也没去留意邓晨带来的小青年,就又接着谈论。只有蔡少公注意到了刘秀,眼中不觉露出几分惊奇。而刘秀似乎没有觉察到少公惊奇的目光,只是坐在邓晨身后,静静地看着人家高谈阔论。

从西周时代,长安就被作为都城。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高帝刘邦也在此定都。后来到他的儿子惠帝时,长安城大规模增筑城垣,扩整街市。经过四、五年的扩整修建,恢宏庞大的新长安城终于展现在人们面前:周回六十余里,开城门十二,内有三宫、八街、九市、一百六十巷,可谓当时天下第一大城,更是当时天下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方。王莽篡汉,大改地名,将长安更名为“常安”。

好在,这哥仨的后代人丁兴旺,儿孙众多,光他们的孙辈就有五六十人,而且与平帝属兄弟辈,挑一个继承皇位不算难事。可这些人都是二十岁以上的成年人了,王莽怎么能要呢?十四岁的平帝他还嫌大,二十岁以上的成年人岂不更让他堵心?于是王莽说:“兄弟不能相为嗣。”把这些人统统排除在外。公卿们虽然都是王莽的党羽,但也不免暗生疑窦——平帝与哀帝不就是兄弟辈么?可在安汉公面前,他们哪敢有半句疑语?

孙子辈的不行,只能从曾孙中挑了。此时刘钦、刘嚣、刘宇都有了曾孙,加起来一共二十三个。于是悉数征到长安,让王莽过目。

但是曾孙中也有二十岁以上的成年人,王莽看了就心堵,一概刷下。最后看到刘嚣的一个小曾孙,名叫刘婴,刚刚两岁,王莽才感到满意,说:“这娃娃长相最吉,有天子相,就是他了。”

选下这么幼小的孩童,很明显,王莽这回可要像周公那样的“行天子事”了——他不想做平帝的“周公”,那是因为平帝大了;现在“如周公”,那是因为这个小刘婴太小了;做这个小孩子的“周公”,怎么也能熬上二十年吧?这二十年里,谁知道会生什么事?没准“代理天子”还会熬成“真天子”呢!真要那样,我王莽什么豁不出来?!

可惜太皇太后根本没这意思。上回刘庆上书太后的时候,群臣就要求太后“宜如庆言”,但太后根本不予理采;这回要让群臣去求告太后,还不又得碰一鼻子灰?平时太后啥都依着自己,宠着自己,可在这件事上太后必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不能让外姓人做刘家的天子,哪怕是代理的!

怎么办呢?

放心,玩计谋可是这位安汉公的强项,一眨眼就是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