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绕着圆形的信息中心转了一圈就是不见门,四周也没人可以询问。

“哎,高处不胜寒啊。所以要找位实力派人士来压阵啊。”琚依依露出“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慨表情。

“每个妖的变异多数都会近似于某种动物,达到极至时,还可以完全变身成那种动物。你所近似的那种动物就是你的类属,象我就是老鼠类属的。”琚依依随手一划周围的伙伴,“它们都是猫类属的。全是非常道高等网络教育学院领导小组的。”

没办法,弥风只好自己先起来。到了餐厅,看见林仙奇也已起床,并为大家备好早餐:白粥、榨菜、荷包蛋、还有几个手工小点心。

“这倒没有。”

“我没意见。”弥风立刻表态,并且坐得直直的。

“所以我们冲出毒蛾洞后,她一松懈下来,毒蛾血就使她麻痹了?”

随歆睁开眼,看见白茫茫的一片,自己正躺在一张有着白色床帘的小床上,同色的床单被子,房间的装饰和家具也一律白色系,墙是本白的,房间中就一小方桌,一个小凳子,一个矮柜,都铺上纯白无花的遮布,显示出屋子主人特殊的偏好。

随歆急忙钻了进去,弥风也跟着进去,顺手又捏死几只妄想混进去的飞蛾。

“恩,那我们走吧。”弥风无精打采地任由颜妍挽着向来路走去,却现——

“但是随歆的确走了进去。”弥风总是比颜妍显得低沉一些,想得也多。

“对了,随歆。”弥风忽然指着随歆,“既然你也来了就说明你也有钥匙,正好三张dVd,快看看,你包里有没有。”

“啊,对呀。”瞪着本子上新印的痕迹,弥风猛地一跺脚,“傻了呀,讲座上说过,在妖世界不会真的死亡,钥匙会指引妖魂回到常世界,但是之前所有的修为会废除。反正我们现在刚开始修行,也没多少修为好浪费。怕什么,走。”语毕,弥风潇洒地一甩手大踏步走了进去。颜妍轻叹一口气,也提脚跨了进去,已经进了乐园的随歆出于对树洞的好奇也跟着二人走了进去。

随歆同学含泪点头。

“人家是特地买给你的。”(弥风翻了随歆一个白眼)“至于风风,那也是你的名字不好,象颜妍多好,一样是两个字,人家的音就是一样的。你的不一样不说,还有一个是后鼻音,多难啊。所以我就取你后鼻音的那个字念两遍,我这样也是为了练习后鼻音的音……”

不……

“你找借口,想推卸责任。”

“投了这么多票还没结果,大家不都在推卸责任嘛!”

“喵,大家应该文明表决的说。”

“呵呵,要保证民主的严肃性啊。”

“那么,我们现在就龙眼举脚的有效性进行表决,同意龙眼举脚有效的请举脚!”

……

是谁说的人们如果没有承担责任的自觉,民主就会成为逃避责任的最好借口?算了,我们还是先不理非常道们的表决,看看随歆这边展的如何了。

试炼之路开始的配合模式已经臻于完美:众敌围攻之下,弥风主攻,颜妍主守,随歆在一边无聊。敌对双方势均力敌,毫无进展地僵持着。高坐看台之上的森森阴寒的目光从这个扫到那个,又从那个扫到这个,最后停留在随歆的身上,焦点在她的伞柄上来回扫描了一番之后,森森的眉毛微微挑了挑,脑袋微微点了点,身体微微移动了一下,换了个坐姿,似乎欲有所行动(笔者:要动就快动,这些高层怎么总爱摆pose,他爸的麻烦。)终于,森森摊开手掌,露出一个透明的小球,上妖森森对着小球森森一笑,再抬起头来森森看看小妖(算是小妖吧)随歆,右手森森一划——

此刻被森森看着的随歆正煞是认真地挥舞伞柄,其实天晓得,基本上没人搭理她,敌人连攻击也懒得攻击她——所谓天下无敌在这里大概可以解释为弱得别人懒得与你为敌——,忽然一股强大的吸力将她凌空提了起来,——终于有人搭理她了~~~随歆吐了一口气,随即——大叫“风!妍!”(关键时刻得简洁行事,这是随歆看警匪片得出来的结论,那些被害人不就是因为说话太罗嗦才在临死前只来得及说出一半话,让警察绕了好多弯弯绕才查出凶手的吗?)。

弥风颜妍惊觉,忙欲伸手去拉随歆,但那些甲乙丙丁此刻却异常勇猛地一拥而上,两人眼睁睁地看着随歆被无形的力量拉飞,直至跌进森森身边那个透明的圆球里。

好不容易着地,随歆急忙爬起来,倒也不觉得可怕,只是好奇地摸索着球壁:有入必有出嘛,好好找找出口在哪里,在哪,在哪。

看见随歆根本不把自己这个抓她的人放在眼里,森森不由得皱了皱眉头,稍稍握紧了手中的球……

一股强大的吸力忽然罩住了随歆,她张口欲喊,却给了那股吸力一个突破口:猛然间,随歆只感到全身的力量都随着自己未出的声音一起被不知名的力量一把拽去。她一下子摊倒在球里面,只觉得自己的力气,不,不只是力气,还有精神,生命,似乎都在被吸走,浑身说不出的难受,视线渐渐模糊,意识渐渐模糊,只有频临死亡的恐惧异常清晰地显现出来,就象再次跌入试炼之路的那个无底黑洞,不——

森森终于开始对随歆的表现感到满意,认同地点点头,再看看自己手中的球,原本透明的球体里冒出一股浊气,漫漫弥漫开来,森森更加满意地点点头,甚至还露出了一缕貌似高深的笑容。

-----------------------------------------------------------

注释甲“责任扩散现象”指由于责任分担者太多而导致最终没有人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这源起于一个真实的案件:1964年3月13日夜3时2o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在整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扩散现象。

对此有心理学家进行实验并提出这是一个心理现象:知情者越多,分担救助责任的人越多,每个个体承受的道德压力就相应减少,救助的冲击就会大大减弱,人们就倾向于冷眼旁观。但也有人认为不能将所谓的心理现象作为道德水平下降的借口。

关于这点,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否认这可能是心理现象的影响,但心理这种先天性因素永远只能占一部分责任,旁观者的道德责任感不够才是决定性的。我相信行动是可以感染的,所以个人认为为了尽量减小自己遇难时摊上“责任分担现象”,在别人遇难时还是伸一伸手才是真正的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