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想着,赵德昭又沉沉睡去。

赵德昭正在自己的房间里胡思乱想,突然王顺进来说晋王来了。

他没有兄长赵匡胤为了寻求施展抱负而游荡过天下,他没有为了让别人另眼相待而置生死于沙场之上,因为等他成年后自己的兄长已经成为大周最有兵权的将领,而等他准备施展自己才华取得不逊于自己哥哥那样功勋的时候,周世宗的英年早逝竟然让他们赵家成了皇族。他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竟然如此轻松的就摆在了眼前,从他被封为晋王的那刻起他从来没有觉得天下竟然离他只有咫尺的距离。

赵普一直都跟随在赵匡胤的身边,此时见赵匡胤念出了这诗,接着说道:“陈子昂站在幽州台想到当年燕王筑幽州台招贤揽士,而他自己欲建不巧之功勋却怀才不遇,触景生情而做了此诗。今日皇上想到此诗,不知心中又想到了哪位怀才不遇的贤人了吗?”

赵光义此时看着赵德昭小孩子的可爱样,心里也是很高兴,可能是毕竟亲叔侄,那些先天就有的感情是无论如何都抹不去的。

赵德昭和王顺都是第一次来,根本不知道应该点什么菜,好在上大学的时候也跟着宿舍的兄弟们一起下过馆子,问小二道:“你们这有什么好吃,先给我们介绍介绍?”

走过一条大街,汴河便呈现在眼前。汴河两道栽种了无数杨柳,风景秀丽。赵德昭看着浓绿的杨柳在风中摇曳,不禁想起了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等马车停驻,赵德昭看见禁军已经十步一岗,五步一哨,把整个大相国寺紧紧的围护起来。相国寺的主持方丈晦明大师宝相庄严,口宣佛号,带领着寺里的和尚们在门口迎接。

赵匡胤看完,先是对南唐的使者说道:“你们国主能这样诚心待朕,朕心甚慰。告诉你们国主认真派兵防守各处要塞,不要让叛兵攻入你们的国土。朕马上就会派兵平叛了。”

赵普看完后说:“李重进本不足虑,现在可虑的是我们大军在此,若李重进再反叛,不仅助长了叛逆的气焰,而且导致我军腹背受敌,普恐众将士心有二心啊。”

“当秦始皇巡游四方到江东时,正好被楚霸王项羽看见,他当时说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

诸将都赞好计策,李筠也听从此计,当下按此做了部署。

泽州。刺史府分外热闹。(8)(o)【o】[小]&1t;说&[网]

此言一出,殿中的两个人吓了一跳。一个是赵德昭,他是万万没有想到皇上是这样称呼李守节的。

“好。我今天想给你在朝中选个老师,教你……”

李平心里真的是不知道怎么选择?他是比别人多了后世的经验,但是从小农村长大,虽然书看的多,毕竟没有经历过什么大场面,和城府颇深,富有政治才华的宋太宗比起来,李平真的没有半分把握取胜!

日子在不停的面试中渡过,报社的通知还是如石沉大海般杳无音信。李平的心也如那块石头般越来越沉,越来越向下。

赵普在太祖时代以佐命元臣之身份在中枢机构执政达1o年之久,与太祖私交甚好,被其视为左右手。太祖时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制定统一战略等事上,赵普都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赵普的权势甚至一度在晋王光义之上。他还反对过太祖传位晋王光义的意图。因此,他与太宗的关系极为微妙。

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5岁,正值壮年,他的弟弟光义23岁,太祖次子德昭11岁,四子德芳3岁。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贤明,怎能出此下策?况且,“金匮预盟”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赵普才密奏此事,公布出来的。为什么不在赵匡胤死时,堂堂正正公布出来呢?

公元95o年,后汉乾佑三年,三十岁。农历3月,授郭威邺都留守,枢密使、天雄节度使。柴荣随郭威在邺,协助郭威政尚清简,治绩有声。农历11月,汉隐帝刘承佑以议事为名杀害了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位顾命大臣,并诛杀了出镇邺都的郭威和柴荣在京的家属。郭威的夫人张氏与诸子青哥、意哥,侄守筠、奉、定哥和柴荣的妻子刘氏及长子宜哥与其二次子皆为汉诛。郭威闻讯,留柴荣在邺,以清君侧举兵至京郊之北,隐帝出城观战,官军败绩,隐帝被乱军所杀。郭威入开封,由太后临朝听政。是月,契丹南犯,郭威奉命北上抗辽。军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将士撕裂黄旗,披于威身,拥呼万岁,返回京都。

南阳康孝王、冀王赵惟吉,其後代为宋理宗等。

看着樊若水,赵德昭想想就头疼,身份的悬殊别说身在古代这种门户观念极为浓重的时代,就是在现在思想解放的情况下,很多父母都还在挑剔出身家世呢。作为两世为人的赵德昭,极为冷静的劝说道:“樊兄,对方既然是司徒大人的女人、当朝皇后的亲妹妹,况且人又是极美的,那么上门说亲的人肯定很多。樊兄若想效那司马相如卓文君之事,小弟担心到时候樊兄如海中捞月,镜中看花,徒自伤神啊。”

樊若水见赵德昭开口就提到“司马相如卓文君”,知道赵德昭误会了,赶紧解释道:“贤弟误会了。在下虽然亦有好逑之心,但也有自知之明。我没有司马相如的文采,怎敢做此白日之梦。只愿以后能再见到她就心满意足了。”说完长叹一口气,躺在床上看着房顶,也不说话。

此种心境,赵德昭也是可以体会的。当年在大学里自己也挺喜欢其中一个女生的,但是自己一没有英俊的外表二没有可以保证以后生活的财富,尽管自己很喜欢,但是仍然不敢见面表达。就此压抑心中的思念,只要是能在同一间教室上课就心满意足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工作,而她却是考上了研究生,从此天各一方,永不相见了。

也许是昨晚说出了自己的心事,第二日樊若水看上去比前几日有精神多了。樊伯还是每天出去打渔,然后再把新鲜的鱼卖到金陵城里的酒楼里。虽然赵德昭感觉胳膊的伤势已经好了,但是樊伯还是让他在家里休息。而樊若水自己拿着书或坐于屋中,或游于村外,凡寂静无声处皆是他的读书之地。

这一日,樊伯一大早就去江里打渔去了,为了樊若水的买书钱忙忙碌碌的。樊若水拿着书出去了,估计是到村里的某一处地方看书。赵德昭自己正百无聊赖的坐于院中,计算着自己到樊家的天数,估量着还能有几日南唐就可以放开江面,就可以回去大宋了。

不想,樊若水兴冲冲的跑了进来,拉着他的胳膊就往外拽。赵德昭不知道这是怎么了,就忙问道:“樊兄,你这是为何?”

“贤弟,我又看见那天见过的女子了。你快随我去吧。”

听到此,赵德昭也很想见见那个传说中的美女,忙抛开一切,随着樊若水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