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儿不是在皇宫之中吗?今日怎么到我开封府了?”

说完,不等王顺回答,就先迈着步子快步走向那家酒楼。到了门前,但见门口立着一块木匾,上面写着“孙羊店”三个打字。刚到门口,就见一个酒店的小二高兴的迎了出来:“客官里面请,我们这是汴京城里数一数二的酒店,酒好菜好,包您满意。”

赵德昭前世没有去过开封,更别提现在的汴京了。从宫里出来就带着王顺,怀着好奇的心理,徜徉在古老的汴京城里。

先是禁军前面开道,接着是皇家仪仗队紧紧跟着,彩旗飞扬,铜锣阵阵,显示出行主人的高贵身份。赵德昭从马车的窗户中向两旁看去,但见街道两旁人头攒动,杂乱无章,有摆摊的、卖水的、看相算命的、推独轮车的;有的人相处之间谈论着,有小孩坐在大人肩膀上,手里拿着棉花糖观看的,宽阔的街道丝毫不亚于当代的马路,向东西方向延伸看不到尽头。

且说赵匡胤正在汴京商议潞州,泽州地方的治理和恢复。却有南唐使者前来朝贡,并献上书信一封,赵匡胤看了,但见上面写着:

等赵普见过皇上,刚坐下没有多久,就看见从外面进来一人,下跪见礼之后,那人手持书信一封递了上来。

赵德昭开始笑了。没办法,也许是窦仪老了,他希望自己在临死前可以好好的对这个皇上的嫡长子有所教育,好的继承人可以延续或者强大一个国家。所以,他对赵德昭还是很严格的。窦仪的良苦用心在赵德昭看来就好比初中高中的老师一样,同样的认真负责。于是他忙说道:“请老师接着讲。”

石守信领兵从南面一路到潞州,但见大道已被李筠用石头封住。路已无路,况且兵马行军数十日,早已困顿。只好先扎下兵马,命将士休息,准备来日再战。

李筠停了下来,反复走了几步,拿起酒杯喝了一口酒,猛的把酒杯用力摔在地下,说道:“不用考虑了,我那时派他去汴京,就想到了会有这么一天。如今起兵,若我败了,他也难逃一死;若我胜了,就算是他为我效力,建此功劳。男子汉大丈夫立于当世,若拘于小小私情,不能报大恩于当日,又有何面目活在世上!”

说话的功夫,李守节已经到了外面。

“好!不愧是太后亲自教导的。今天父皇让你来,是觉得你已经12岁了,是该到了明事知礼的时候了。现在我大宋刚刚建立,还有很多诸侯并立当世,我们以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让你皇叔去做,你现在也到了年龄了,身为天家的孩子,就要尽快成长起来。”

到底怎么办呢?

“哎……”

所谓的金匮之盟可能是太宗、赵普捏造出来的,虽然一时能掩人耳目,但最终限制了太宗传子的愿望。这还得靠太宗和赵普自己解开这道难题。在此过程中,太宗逼死弟弟和侄儿,逼疯长子,其间的无奈、痛苦也许他再也不愿重受一遍。

这种说法,只不过把篡位的罪过加在一个太监身上而已,同时掩盖了杀兄的罪行。

公元947年,后晋天福十二年,二十七岁。农历2月,郭威等劝刘知远在太原即皇帝位,仍用“天福”年号。农历闫7月,郭威以佐命功为枢密副使,加检校太保。柴荣授左监门卫将军。

后世子孙:

一路行人,到的距离扬州城不足五里初,但是前方无数兵马排列的整整齐齐刀枪剑戟在日光的照射下出强烈的光芒,透露出浓浓的杀气,吓得南唐的护卫兵马不敢上前。不多时,一对骑兵快前来,当先两位将军,具是顶盔戴甲,威武不凡,纵马来到南唐使者面前,高声说道:“归德军节度使石守信(泰宁节度使王审琦)奉我皇旨意前来迎接南唐使者。”

徐铉和周惟简哪里见过如此场面,早已吓得魂不守舍。亏得徐铉还有几分胆识,见大宋有人来见,先是镇静一番,然后回复道:“南唐徐铉,周惟简奉国主之命前来觐见大宋皇帝陛下。”

石守信听到此话,眼睛望向身边的军士,但见那军士把手中的令旗一挥,前方的兵马中正中的队列后队变前队,缓缓地向扬州城行进,待得到了扬州城门下停步。整个过程虽然无人指挥,但是兵马齐备,没有出一点不和谐的声音。如此精兵,饶是徐铉也震惊的无以复加。

石守信满意的看着士兵的动作,然后微笑着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说道:“皇上请南唐使者扬州城内相见。”

徐铉和周惟简就在大宋士兵围成的通道中一路走近扬州城,才见到了赵匡胤。

徐铉代表南唐的使者上前递上了国主的书信,然后见礼道:“南唐吏部尚书徐铉,礼部侍郎周惟简叩见大宋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匡胤见徐铉经历了大宋兵士的威武,还能做的没有丝毫破绽,不由的佩服起这个南唐的使臣,就大笑道:“免礼,起来吧。”

徐铉起来后,接着说道:“国主听闻皇上平乱获胜,特意派遣臣下带着粮草金银前来奉献,请皇上收看。”然后递上了礼单。

赵匡胤很满意徐铉的行为,再加上既然决定就此罢兵休养生息,所以就说道:“此次获胜,你们送上了李重进反叛的消息,朕也很高兴。待朕回到汴京自会给你们国主回复。”

接着,就和徐铉聊了聊南唐的一些朝政问题,然后散去了。

“徐大人,能够完成此次使命,大人功劳甚大,而且眼见大宋也要班师回朝,不会再对我朝兴兵,大人为何还如此忧心呢?”周惟简在回南唐的路上本来心里挺高兴的,本来以为会有一番苦难,没想到却如此的顺利。但是见到徐铉面带忧虑之色,就忍不住问了起来。

徐铉回过头看了看越来越模糊的扬州城,方才说道:“周大人可还记得这徐、淮之地本是我朝所有,当日是被谁人所夺?”

周惟简听到“徐淮之地本是我朝所有”心中一阵羞愧,又待听到徐铉说“被何人所夺”心中方才一阵慌乱,说:“是当时还是周将的宋主。”

徐铉说道:“是啊,当时宋主只是周朝一将领,率几千兵马就可以打败我朝十万雄兵,还夺去了我朝的寿州、六合、滁州和扬州之地。如今宋主已是一国之主,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我恐怕不出数年,我朝将被其所夺啊。”

周惟简听了,默然起来。思及当年赵匡胤只是率领2ooo多人就打败了故皇太弟李景隧的十万大军,再想起昨日见过的大宋精锐,想到若是两国交兵,不知自己朝廷的军队是否能够抵挡的住,心中不觉伤感起来。

徐铉见自己的一席话让周围的人都沮丧不已,心中暗自慨叹后又笑道:“好在大宋经历此番叛乱也要需要数年的休养生息,我等回国后应当劝谏国主专心国事,励精图治,以我江南的富庶,日后定能扭转乾坤。”

大家听了徐铉的鼓励,又都打起精神,高兴的回朝。只有周惟简看见徐铉那还自紧锁的眉头,又看着滚滚向前奔流到海不复返的长江,心中一片茫然。

第一卷终卷感言:

第一卷“初到大宋”就这样写完了。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第一次开始写小说,虽然是在完成自己的想法,但是也在经历一种历练。

以前看别的作家的架空历史的作品,不仅看起来爽,而且觉得自己也能写点东西,并且以为写起来肯定很容易。但是这次自己亲自动手了,方才现自己在许多地方都存在不足,语句的文字描写、词汇的运用都还差的很远,更别提在感情和精神层面的描写了,方才后悔对“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迟迟领悟。

那时候看其他作家的小说每章少则3ooo左右的字数,多则万字左右,以为凭借自己对键盘的了解,写起来肯定不用费多少时间,但真正写起来,有时候一个小时写不出多少字来,有时候仅仅2ooo多字就用了五、六个小时,而且很多时候又觉得写不下去了,每每此时都伤心不已,方才明白连写架空的小说原来也不亚于在公司中做业务的难度。

最伤自尊的是自以为往常也算对文学和历史颇有爱好的我,现在在现实面前彻底放弃了自己以前的洋洋自诩。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暴露自己的不足,我现在是很理解这句话了。就像我以前以为游泳很简单,但真进了泳池,却在喝了很多水之后还是不会游泳。

写完之后,自己的感觉很不好,许多情感和战争方面根本就没有办法描写出来,好不容易码出字来,又觉得心中的所感所想根本就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既然决定要写了,就要坚持写下去,我绝对不能向很多上自己喜欢的小说那样成为太监。记得初中的老师说过:一个人要对自己的决定坚持和负责,我现在就是如此。

我想一件新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可能也需要适应和学习的时间,希望在以后的写作中能越来越好。

在向优秀作家学习中进步,在自己摸索写作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