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听完这些情况,稍微沉思了一下,然后说道:“皇上,李筠反意以明。这次他让自己的儿子来汴京,或许是想探明朝廷的实力,或者是他还没有准备妥当,这次是拖延时间,好让他准备的更充分。我们不能因为李守节的到来就放松了对李筠的警惕。我们也要做好准备才是。”

“孩儿见过父皇,见过皇叔。”赵德昭给他们行礼道。

对于李平而言,看多了中国历史中的这些争权夺利的场面,心中对这些事情也都能或多或少的免疫一下。在当代,为了家产都可以产生血肉相残的场面,何况是为了整个天下。想想周世宗柴荣在自己快死的时候把兵权交给赵匡胤,估计当时赵匡胤也在周世宗面前出过誓死辅佐幼主的壮言,然而一旦周世宗身死灯灭,赵匡胤就转身坐了皇帝,即使他对待柴氏子孙算是历史上对前代皇族最好的。

“我女朋友在老家等我过去呢,她父亲是我们那边高中的校长,我可能会和她当老师吧。”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金匮之盟”的重重迷雾也未能揭开,后人推测是太宗和赵普杜撰出来以掩人耳目的。那么,到底太祖是否有传位光义之意呢?据说太祖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让光义留守都城,而对于军国大事光义都参与预谋和决策。太祖曾一度想建都洛阳,群臣相谏,太祖不听,光义亲自陈说其中利害,才使得太祖改变主意。光义曾患病,太祖亲自去探望,还亲手为其烧艾草治病,光义若觉疼痛,太祖便在自己身上试验以观药效,手足情深,颇令人感动。太祖还对人说:“光义龙行虎步,出生时有异象,将来必定是太平天子,福德所至,就连我也比不上。”有人便以此推测太祖是准备将皇位传给弟弟光义的。但是,这样的说法难以经得住推敲,无非是后人的臆测而已。

二是王继恩假传圣旨。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驾崩,晋王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

太宗得知,更为不满。按宋规得胜很快就犒赏,可宋太宗却迟迟不颁嘉奖。当德昭提醒太宗赶快论功行赏时,太宗以怀疑、忌恨的口吻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你当皇帝时,再赏还不迟)德昭闻言愤恨不已,退而自刎。德昭死后,太宗又跑到德昭府里面大哭道:“傻侄儿,我不过一句气话,你怎会走这条路!”

看完回函,李筠就着烛火把它烧了,然后大笑着对他的幕僚说道:“北汉已经答应出兵了。我已经决定起兵讨伐赵匡胤。大家说说我们应该怎么行动?”

其中一幕僚先回道:“将军,公子现如今还在汴京。如果我们此时起兵,恐怕会危及公子的安全啊。”

李筠停了下来,反复走了几步,拿起酒杯喝了一口酒,猛的把酒杯用力摔在地下,说道:“不用考虑了,我那时派他去汴京,就想到了会有这么一天。如今起兵,若我败了,他也难逃一死;若我胜了,就算是他为我效力,建此功劳。男子汉大丈夫立于当世,若拘于小小私情,不能报大恩于当日,又有何面目活在世上!”

“既然将军已经决定了,我们就应该快行动,不给敌人准备的时间。虽然泽州在将军治下,但是泽州刺史张福是朝廷派来的,对朝廷忠心耿耿。现如今应早除张福,控制泽州,则潞州、泽州呈犄角之势,我后方当可稳固啊。”另一幕僚献策道。

泽州。刺史府分外热闹。(8)(o)【o】[小]&1t;说&[网]

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今天在刺史府宴请泽州大小官员。酒宴上,觥筹交错,大家兴高采烈的交谈着,为新生的大宋朝祈福。更有那醉心于享乐的此时已经趁着酒劲把注意力集中在大厅中的舞姬身上了。大厅中优美的舞姿,动人的音乐,让这些毫不知情的官员们陶醉。

在大厅的主座上,节度使李筠和刺史张福频频接受下面官员的敬酒,两人之间的谈话已经多次被那些下面属官的频频敬酒打断了。这些人借着这次宴会,各使手段各用技巧巴结着泽州最高的两位军政要员,孰不知这两位此时看上去正相谈正欢的大人已经各有布置了。

张福,在赵匡胤作宋州节度使的时候就在宋州任职了。因为和赵匡胤相熟相交,所以,在太祖陈桥黄袍加身后,就派他到泽州来担任刺史之职,名为防备北汉,实则监视李筠。上次李筠在款待朝廷使者的宴会上拿出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大哭的事情,他早以知道。如今形式微妙,李筠的反叛可能会一触即。今天李筠在泽州宴请大小官员,他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是因为宴会是在他的府上举行,所以他只是让家丁们都准备在门房里,听他指示。毕竟此时的刺史在权力上是万万不如节度使的。

“张刺史,本帅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李筠刚给张福敬了一杯酒,借着开始了今天的正题。

“李将军请讲”

“昔日赵匡胤在周太祖时尚为一普通小卒,周世宗擢他于士卒之中,推心置腹待之于兄弟,不几年就将殿前都点检的兵马大权交付。如此之深恩,为何还要反叛大周?本帅思之不得其因,故请教之。”

“你!”张福听李筠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惊的立即站了起来。厅中诸人见刺史如此作为,都停止了交谈,大家都看着泽州的这文武俩大人。

“将军,当时时局动荡,主上年幼,诸位将军害怕主少国疑,才不得不立当今圣上。圣上也是应诸位将军所请啊。当是时,圣上也是无奈啊!”

“无奈!我看分明是他赵匡胤策划好的。如此忘恩负义之人,又有何面目据有天下。”

“李将军,如今圣上贤明,朝政修明,天下百姓无不盼望着能有太平生活。还望将军三思啊。”

“三思?我已经深思多日了。如今正是我忠良之辈诛除赵匡胤此等宵小之徒的时候。”

张福眼见李筠反意已明,大喝一声道:“来人——”只见从外院的门房里跑出二、三十家丁,手持刀枪把大厅的门口围的是严严实实。大厅中的舞姬各各吓得跪在地上浑身颤抖,各级官员中胆小的手中的杯盏已经掉在了地上。

“李筠,圣上早已知道你有反意,特令我特意防备。如今还望你束手就擒,随我去汴京向圣上请罪,圣上念你往日功劳,定可饶你一命。”张福见自己的这一招用的正是时候,心里稍许放松。

“好,好你个张福,能做到如此也算是你为赵匡胤尽忠了。本帅戎马一生,难道还不如你这读书之辈吗?”李筠脸上没有一点担心之意。正说着,但见门外车辚辚,马萧萧,好像有无数兵马到来。霎时间,只见府门的围墙上站立无数弓箭手,李筠的心腹将领刘继冲已经冲破大门,大声喝道:“启禀将军,我军已经占领泽州,兵马一千已将刺史府团团围住,一切听候将军命令。”

“哈哈哈——”李筠笑着走到大厅正中,大声说:“各位大人,本帅已经决定起兵诛除叛逆赵匡胤。今日若有不服者,莫怪本帅不念旧日之情。”

大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在潞州、泽州起兵,声称为大周诛除叛逆赵匡胤。

当李筠造反的奏章呈上来的时候,赵匡胤正在大殿和众大臣商议怎样恢复生产,增强国力。由于早有准备,此事并没有引起慌乱,皇上先是派归德军节度使石守信率领本部兵马从南面平叛,以慕容延钊为先锋从汴京出,从西南方向攻向潞州。皇帝自己为中军,御驾亲征李筠,丞相赵普随驾。开封府府尹,晋王赵光义为都城留守,负责都城防卫。

赵德昭这几日都在自己的宫殿里跟着窦仪学习经史子集。本来想趁李筠反叛的机会跟着皇上去看看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反正跟在皇上身边是没有任何危险的。但是当他听到皇上如此安排,估计因为自己人小言轻,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汴京看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