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王在晋的想法和崇祯皇帝有谋和之处,或者说王在晋真的有这个认识,崇祯皇帝愿意将王在晋当成自己的第一个心腹之臣。无关王在晋的党派,无关王在晋的身份,崇祯皇帝在乎的只是王在晋的主张,以及能不能为自己办事。

天启二年三月,袁崇焕镇压了一次小规模的军队哗变,王在晋提升袁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上一次是虚职,这一次是实授。(注:这里是有争论的,明史记载袁崇焕做过宁前兵备佥事,但是其他史料并无记载。真实性有待考订,不排除明史为袁崇焕增加资历的可能,这里以明史为主。”

在南京?崇祯皇帝想了想也不错,至少和魏忠贤选定的锦衣卫之人没什么交集。

“要不留一个魏忠贤的人?”这个想法在崇祯皇帝的脑海中一闪而过,锦衣卫原来的都指挥使田尔耕是不行的,可是许显纯这个人如何?

“是,督主!”倒是陈凤没什么心里压力,抱拳当胸,大声的回答道。

传旨?李朝庆早就知道方正化是来传旨的,你把圣旨托的那么高,老远就看见了,还递到我的眼皮底下。

在崇祯皇帝看来,永例以后也未必管用,先定下来,对后世皇帝来说也是一个警示。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对阉党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阉党的领导人对崇祯皇帝足够忠心,另一方面阉党的组成,注定了阉党不可能完全站在崇祯皇帝这边。毕竟阉党的主体是原来的齐浙楚党,朝堂上依靠的也是他们的利益,虽然与东林党斗得死去活来,可是崇祯皇帝知道他们可不是站在自己这一边。

看着周皇后惹人怜爱的模样,崇祯皇帝大笑,伸手在周皇后的脸上捏了一下

看着朝堂上的大臣,崇祯皇帝在心里叹了口气:“全都是见风使陀之辈,中正耿直之士,一个都没有。”

对啊!既然你说魏忠贤结党营私,既然是朋党,那就自然不可能是一个人。那你就说说,究竟是谁是魏忠贤一党,看你能不能说的出来。

“东西带回来就好!”崇祯皇帝只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有在对这件事情进行点评。

“去吧!”魏忠贤摆了摆手,淡然的说道:“没什么可留恋的,我能照顾好自己,留你在身边做什么?你的心思我明白,放心吧!”说着魏忠贤从怀里拿出了一封手书:“这是我写的信,一些暗中的人手,交给你哥哥使用。你把这份名单带回去,能保证你哥哥和你一世富贵。”

对于陈凤的表情,魏忠贤可以说非常的不满意,这个家伙是自己提拔上去的,现在居然和方正化走到了一头,这算怎么回事?自己不是安排了李朝庆在京城,陈凤居然也敢倒戈,魏忠贤话语中的不满是个人都能听得出来。

对于袁可立的功绩和为人,天启皇帝给予了肯定,让其以太子太保的官职致仕。

提出了问题,袁崇焕也给出了答案,怎么才能收复辽土呢?那就是让自己练兵,以辽土辽人为根基,练一支强军,那样才能收复辽土,有希望收复辽土。甚至袁崇焕直接给出了承诺,自己五年的时间就能收复辽土。

皇宫大内,崇祯皇帝端坐在龙书案的后面,静静的听着王承恩的汇报。

看到这一幕,李朝庆顿时得意的笑了起来,东厂的这些人可都是宝贝啊!自己立功上位,肯定是要依靠这些人的。

“这句话倒是不错!”王承恩点了点头,觉得火候差不多了,才缓缓的开口说道:“那方公公这是何意啊?”

“魏忠贤!”崇祯皇帝淡然的笑了笑:“区区一个魏忠贤,还能难得住朕?魏忠贤一个老太监,朕和他计较,没得失了身份。”

轻轻的挑起眼皮,看了一眼跪着的小太监,魏忠贤淡然的笑了笑:“傻孩子!”

“一旦遭受巨大打击,或者死亡,自己就会醒过来!”江天记得很清楚,没有丝毫的犹豫,一下子将古瓷花瓶砸向自己脑袋。

“皇后娘娘,常太医来了!”王承恩从外面拽进来常太医,拉着他走到床前。

王在晋能说出这两个字,崇祯皇帝不觉得意外,前面既然提到了张居正的等人,那么自然就是要革新了。

“爱卿,革新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可是做起来却难了,重要的是要有好的革新策略。不然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国家动荡不安,得不偿失啊!”崇祯皇帝看着王在晋,想听一听王在晋能不能提出什么意见。

如果是一般性的意见,崇祯皇帝虽然依旧会用王在晋,但是会从新核定他的能力范围。

“皇上,臣觉得应该从新核定朝廷的赋税,无论是商税还是农税,全都有不合理的地方。清查全国的土地,打击权贵隐藏和投现土地。同时大力的鼓励农桑,开垦荒地,治河修堤,肯定卓有成效。”王在晋低着头,将自己思虑良久的想法说了出来。

崇祯皇帝笑眯眯的看着王在晋,喝了一口茶之后才缓缓的说道:“爱卿,你这些话恐怕是言不由衷吧?”

猛地抬起头,王在晋看着崇祯皇帝,怎么这位少年天子会如此问?自己怎么言不由衷了?这的确是自己想法,不由抬起头看着崇祯皇帝:“臣不明白皇上何意,此乃臣肺腑之言啊!”

王在晋不禁有些失望,前面几番试探,难不成都白费了?怎么到了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还会说这样的话?

看了一眼王在晋,崇祯皇帝叹了口气道:“爱卿,你说的这些话自然是发自内心的,可是你真的相信,只要按照你说的做,朝廷就能摆脱现在的窘况?”

“这个自然,臣敢拍着胸脯打包票,一定可以的!”没想到崇祯皇帝是怀疑自己的主意不行,顿时有些不忿,语气肯定的说道:“只要皇上支持,臣一定能做到,不出五年,国库的赋税一定能翻一倍。”

五年翻一倍?崇祯皇帝摇了摇头,一千万两的税收,对自己来说有什么用?更何况还要用五年的时间。

“爱卿,五年太久,我们只争朝夕!”崇祯皇帝摇了摇头,语气淡然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王在晋顿时魂飞天外,虽然崇祯皇帝表现的少年老成,可是王在晋猛然想起,这位皇上毕竟还年轻啊!急功近利,那是一定会犯的错误,自己怎么忘了。恨不得狠狠的扇一耳光给自己,王在晋心中后悔不迭。

让你嘴欠,让你管不住自己,革新本就是要小心翼翼,怎么可能急功近利?

一旦革新失败,为百姓和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自己就是千古罪人。一时间王在晋百感交集,不断的思考着,怎么样才能劝解崇祯皇帝慢下来。甚至不改革也行,维持现状也比盲目的改革要好很多。

崇祯皇帝见王在晋仿佛热锅上的蚂蚁,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不吓吓你,你还不飞上天?

王在晋说的改革,崇祯皇帝根本就看不上,因为那一样是治标治本。或许治标治本的改革方法,王在晋想到了,但是他不敢说。无论什么情况下,他都绝对不会说,这个锅没人背的动,只有皇上自己。

当然崇祯皇帝自己也明白,所以也就没逼着王在晋,而是准备自己来。只不过崇祯皇帝现在不会说,不能走漏了风声。

“王爱卿,你回去把你的想法写一个密折上来,朕好好的看一看。”崇祯皇帝看着王在晋,神情陡然严肃了起来:“今天的事情,千万不可走漏了风声,不然朕唯你是问,明白了吗?”

“是,皇上放心,臣明白!”王在晋给崇祯皇帝行礼自后,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一路上王在晋的心情都在反复,十分的复杂,心中更是悔恨,自己这么大岁数了,怎么就被崇祯皇帝这个少年天子给忽悠了?心里很乱,王在晋觉得自己需要好好的静一静,捋一捋思路。

王在晋不知道,可是崇祯皇帝心里却很清楚,王在晋之所以这样,不过是因为他还有一颗心。一颗报国之心,报国之心不死,才有如此表现。

看着走进来的王承恩,崇祯皇帝面无表情的吩咐道:“你派人通知方正化,让他查查王在晋。”

“查王大人?”王承恩一愣,刚刚还那么器重,怎么现在就查一查了?眨了几眼睛,王承恩还是没明白,也就没动。因为崇祯皇帝这个查一查定义实在是太宽泛了,到实地真的查一查,还是找个理由弄进东厂,尺度该怎么把握?

新人新书,满地打滚求收藏,求推荐,你的支持,就是棋风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