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上,她也时刻对左宗棠有格外细致的关照。婚后第二年,周诒端为照顾左宗棠的感受,专门从桂在堂里分居“西屋”,等于另外开个小家庭,目的是让左宗棠不再生出无“家”之感。左宗棠总算有了自己的栖身之窝,失落中也有点兴奋。“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对联,也正是在这时作出。他认真写了出来,张贴在“西屋”书斋壁上,以示心志。

清朝考试录取跟今天差不多,要注意省与省之间的平衡,不能单以成绩定结果。如果早生百多年,赶在“两湖分闱”前,湖南湖北同属湖广地区,不用担心被“调剂”。但既然两湖分家,榜上写好的“左宗棠”,只好被“啪”地把叉掉,勾上湖北考生。

荣获“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轻松故事解读左宗棠“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政治韬略和智慧

我这不是高攀吗?搞不得,伤自尊心啊。

但叫左宗棠纠结的是,陶澍如此热情,又如此真诚,甚至有点求他的意思,他怎么拒绝也感到不对。

左宗棠进退两难时,陶澍进步推心置腹,打消了他的全部疑虑:我已重病在身,只怕来日不多。万我们两个无缘再见面,桄儿就是你的亲生儿子,你如果把他培育成才,那也就不辱没我们陶家家风。另外,我老家的藏书很多,对你的将来会有帮助,这些全都托付给你了。说完,眼眶边几滴晶莹的老泪,扑啦下,掉到左宗棠手上,上面有着来自陶澍心脏的温度。

这滴眼泪,就将左宗棠内心钢铁般的防线瞬间彻底冲垮了。左宗棠这么倔强刚直固执的人,你味帮他,让他感到自己寄人篱下,他肯定受不了,哪怕天大的好处,他看都不看。但现在陶澍反过来信任他,有求于他,将他心中那些怎么也迈不过的大坎,跨不过的鸿沟,下全填平了。这是对等的朋友关系啊。

故事到此,陶澍与左宗棠生真挚绝妙的交情,在这刻定格。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在陶左关系上真正体现出来了。曾子说过,“可以托七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这句话在左宗棠身上得到了应验。

为什么他们的故事如此动情,又如此感人?因为他俩是知行合的书生。

知行合,源于经世致用。这种读书人看重的是“用书”。他们有行动能力,有文化素养,他们的行动能力可以跟上文化素养,有能力担当。这就是孔子说的“以人载道”。文化与真理,通过嘴巴只能表达出来,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实现出来。

陶澍的眼光,不会错,也没有错。

这段情感激荡真情流淌的故事,在历史上曾打动过无数大人物。康有为感奋之下,曾专门写下敬题陶文毅公遗像“文毅”是陶澍去世后的谥号诗,还做了跋。跋中说的就是上述情节的描述。诗则这样赞道:植鳍作而性公忠,手整盐漕有惠风;

最异辕督只袜走,孝廉船上识英雄。

经过这次以心换心的对碰,左宗棠以他鹤立鸡群的文品卓然独立的人品,入了陶澍设计的湖南官场青年人物培养谱系。

对左宗棠来说,他眼下关注的是个人发展。但对政治家陶澍来说,他在乎的不是两个有才能的青年,他努力在谋划的筹建的,是个更大的湖南籍官员联盟——湘官集团。

左宗棠当时还没有想到,自己在湘水校经堂学的是经世致用,而开启晚清中兴经世致用学风的引领者,正是陶澍。

两人见面,对左宗棠来说,是学问的寻根溯源。

作为嘉庆至道光年间中国“湘系经世派”的领袖,陶澍以他开山祖师的威望影响力,为在经世致用小路上蜿蜒行走的左宗棠,开出了条经世致用的大道。

湘官集团

左宗棠因为机缘结识了陶澍,迈出了平生大业的第步。陶澍的关键步骤,是将“个人在奋斗”的左宗棠,带进庞大的经世致用人才群。

陶澍组建湖南籍官员联盟——湘官集团,靠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姻亲关系。被他看中的人才,以儿女结为亲家的方式,将集团成员家族化,各种利益体化,抱团来夺对国家权力的主导权。

胡林翼因为最早被陶澍看中,做了女婿;而左宗棠最后被陶澍看中,结成了儿女亲家。这就有点小麻烦了:虽然同岁,论年龄胡林翼比左宗棠还大四个月,但左宗棠却成了胡林翼事实上的长辈。胡林翼对左宗棠不得不改口,叫成“季丈”,也就是“季高丈人”,翻译成白话是“老三丈人”。大约胡林翼叫时有点不好意思,就以这个有点调侃而不失真的叫法,来破解两人年龄上的尴尬。

湘系经世派中心人物是曾国藩,因为曾国藩最会搞关系。如何利用清朝的集权体制弊端,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首先得有个人在前面开路搞关系。陶澍与曾国藩左宗棠三人之间,也有比较绕的姻亲关系。

陶澍带了这个头,后来,左宗棠与曾国藩,左宗棠与郭嵩焘,曾国藩与郭嵩焘,全都发展成了姻亲关系,相互见面亲家来亲家去。而左宗棠在官场里办事最得力的三个人:陶澍胡林翼郭嵩焘,都通过这个团体,以这样的方式,固定下来。

这些为左宗棠后来几步登天,埋下了最有力的伏笔。

左宗棠当时并不知道,在他们认识之前,陶澍花了20多年时间,自觉大规模地招集幕僚使用大吏,大力发现培养扶植举荐大批湖南人才。7

陶澍为什么要靠这个落后的封建宗法与地域关系,来发展和培育湘官集团?这不是搞地方政治和帮派团体,将国家政权私人化吗?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

历史作家宗承灏分析,正是因为湘系势力个体之间结成的以同乡师生亲友为纽带的庞而杂的人际关系网,在晚清官场上才得以表现出了惊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盘根错节的网络关系就等于把权力结构进行系列的重组和再分配。湘官集团势大力沉,对满官集团无疑造成个潜在的巨大冲击。

清朝在建立之初,被汉人称为“满清异族”,政权也被认为“非法”。王船山当年反清复明,就是排满。但满人的势力集团,或者说满官集团,始终控制了中国的权力核心。

满人意识到,权力有风险,用官得小心。清廷从建国初期就直在规避权力风险。他们的方法,是通过部分地分享权力,来拉拢汉人。太平天国运动突然爆发,不可预料地调整了“满汉”力量对比。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地方势力逐步在清朝官僚体系中得到了重用,地方大员也在形势逼人的历史时刻跃而上。

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官集团,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政治联盟,更不同于般官场中人在社会权力结构中抱团取暖。而是各自通过独当面的能力,争取汉人在受到排挤的权力结构中有发展空间。

在湘官集团的影响下,以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为代表,随后崛起淮系集团。这个集团由将领官僚和幕僚组成,在淮军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而且后来居上:1870年,随着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淮系集团迅速向中国最富庶的东南沿海渗透,成长为晚清史上最有势力和最具影响力的政治集团。他们与湘官集团既团结,又斗争,左宗棠成了斗争的主将,而李鸿章成为他的直接政治对手,相互之间斗得风云变色。这些在后面将述及。

眼下,湘官集团和淮系集团,与满官集团开始竞争。开始屈服其下,后来正面交锋,最后裂权而二,对峙并立。两虎相争,龙争虎斗,这当然会有个风起云涌惊涛拍岸惊心动魄的过程。

再巧不过的是,左宗棠出山,刚好就碰到了这个正面交锋的节骨眼上。他无可避免地要被推到两大集团短兵相接的刀刃上。

都赶上了。

历史以来,凡打破固有规则者,自身都会大起大落。这预示着,左宗棠“窝龙出湖”,将要经历次生死起落。

目前谁也无法预测,左宗棠的生死起落,具体什么时候到来。是和平交接,青云直上,还是剑拔弩张,擦枪走火?

1渌江书院始建于1175年。山长,又称院长山主洞主主洞掌教等。是对中国古代书院的负责人的称呼,主持教学与行政,类似今天大学校长,或文学院院长。山长之名始于五代,五代时蒋维束隐居街岳,号山长。书院历任山长大多是德高望重,王守仁王闿运都当过山长,因山长名称过于山野气息,1765年,乾隆下令改称院长。但般仍习惯称山长,以体现别于官方的独立民间文化立场。

2左宗棠全集中记载有他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法:“宗棠初来,凡诸生进谒,各给引己本,令其工课,随时注载。日入头门下锁,即查阅功课,如旷废不事,事及虚词掩,着两次将本课膏火除去,加与潜心苦功之人。因于小学撮取八则,订为学规,以诏学者”

3整个清朝设有八大总督:直隶总督,管辖直隶省,治保定,地位最高。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治南京,地位次之。湖广总督,管辖湖南湖北,治武昌。两广总督,管辖广东广西,治广州。闽浙总督,管辖福建浙江,治福州。四川总督,管辖四川省,治成都。陕甘总督,管辖陕西甘肃,治西安。云贵总督,管辖云南贵州,治昆明。清末增设东三省总督,管辖黑龙江吉林奉天,治盛京。

4陶侃是江西鄱阳人,晋朝名将。出身寒门的陶侃,自讨平张昌叛乱开始直以其战功升迁,最终当上太尉之位,并掌握重兵,都督八州军事交广宁荆益雍梁江并任荆江两州刺史;这在世族垄断高位的东晋开创了个例外。陶侃因功而升为侍中太尉,封长沙郡公。陶澍与陶侃同出身微寒,靠个人奋斗而位高人显。

5生员是经本少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习惯的叫法是秀才,也叫诸生。生员常受本地教官即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及学政明为学道监督考核。

6梅英杰湘军人物年谱·胡林翼年谱中如下记载:“陶澍取道益阳,馆歧市,往谒乡贤胡律臣。偶然见到胡林翼,惊为伟器,曰:吾已得快婿!遂以女儿陶静娟妻之,行问名礼,胡林翼方八岁,陶静娟五岁,拜于堂上,彬彬有礼。”这里说的年龄都是虚岁。胡林翼实际年龄是七岁,陶静娟实际年龄四岁。

7陶澍爱才,也善于发现人才,更善于结交和团结人才。他和贺长龄为至交好友,两人在中国首次提倡搞海运,取得了震惊朝野的成功。魏源当年屡败屡考,失落无比,在陶澍手下做幕僚,做就是14年。李星源曾经做过陶澍幕僚。后来他做上了总督,对陶澍照样当作老师来对待。黄冕被罢官后,陶澍马上对他进行帮助,让他参与海运盐务赈灾,最后也成就了番事业。

第四章泪洒空林

第四章

泪洒空林

设馆陶家

1838年,第三次会试结果出来,左宗棠再次落榜,落寞回家。分别不到年,陶澍又病故在任上。

陶澍去世,他的家眷,根据规定,全部迁回湖南安化。

陶澍上次已对左宗棠当面托孤。他死,7岁儿子陶桄的培养责任,便落到左宗棠肩上。

现在起,左宗棠得担当起来,做“亚父”。反正自己已经负气不考进士,专心在做山长。现在转身来做家教,也不错。

教育总督的儿子,程序还得要走。

首先,左宗棠在城南书院求学时的老师,陶澍的亲家贺熙龄给左宗棠写了封邀请信;其次,当时在江南乡试做副考官的胡林翼,专门赶到安化,正式给“季丈”左宗棠颁发了纸家庭教师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