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翼骑兵部队突进,对敌完成合围。匈奴的军队在汉军侧翼的打击下终于崩溃,单于看到汉军人数众多,士气旺盛,知道无法取胜,慌忙骑上快马,率领精壮骑兵数百人,向西北方向突围逃去。

卫青发现单于逃走,立刻派出轻骑连夜追赶,匈奴人马纷纷溃散。汉军追赶了两百多里,虽然没有找到单于的踪迹,却俘虏匈奴官兵19000人。卫青率领大军直挺进到寘田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匈奴兵已经逃空,城里贮存了不少粮草。大军在那里停留了天,卫青让兵士们饱餐了顿,把多余的积粮烧了,然后奏凯而还。

在正说两汉四百年书中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了卫青在这次战争中的表现:在战争中,卫青突出的个人能力和沉着坚毅的指挥,给了将士们以极大的鼓舞,恰恰激发了士兵的作战能力,从而弥补了兵力上的不足。卫青正面的拼杀为两翼的迂回包抄赢得了时间。匈奴溃败时,卫青又乘胜追击,向纵深发展,扩大战果,并焚毁其粮库,给匈奴以毁灭性的打击。这是次堪称完美的决战。

电子书分享网站

第三章七战七胜,居功不自傲5

另路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出代郡后,北进两千余里,渡过大沙漠,与左贤王的军队遭遇。在战斗中,俘获了匈奴顿头王韩王以下7万多人,活捉匈奴的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83人,左贤王及其将领弃军逃走。

漠北战役是汉匈间规模最大,战场距中原最远,也是最艰苦的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两大战略集团,共歼灭匈奴9万多主力精锐。其中,卫青军歼敌19000余人。经过此战,匈奴元气大伤。此后,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廷”,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此战在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直到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双方直处于休战状态。卫青在抗击匈奴进犯的战争中,前后7次率兵出塞,为汉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战功。此后,汉武帝除了奖赏两路大军的有功人员外,并加封卫青霍去病为大司马,卫青的尊荣在当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第五节胸怀广阔,尚武精神

可以说,卫青是位人品与才华具佳的将领,他性格谦和礼贤下士体恤士卒,从不居功自傲,因此很得部下的拥戴。这样的将领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稀少。也许这与他自小贫苦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他去世后,汉武帝为他修筑了林木茂密的陵墓,这也许正象征了他谦谦君子的品格。

治军有方大将风范

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谥为烈侯。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座像庐山匈奴境内的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生的赫赫战功。

卫青虽然出身低微,但从小就尝到战争带来的苦难,经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养成种勇敢无畏的尚武精神。他不但武艺高强,膂力过人,而且在长期实际斗争中,学到了不少用兵作战的军事知识。在西汉的将领中,他可称得上是个出类拔萃的军事家。他每次临战都身先士卒,为官兵树立了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榜样。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人品出众。

从那次卫青率六将军出朔方高阙击匈奴获得大胜后,坚辞不受汉武帝格外施恩,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侯那件事,就可以看出其人品的忠贞正直。随后他奏请皇帝对随行有功的将校封侯赐爵,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

另件事是发生在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右将军苏建随卫青出击匈奴。苏建所部与匈奴单于的军队相遇,激战日,全军尽没,苏建只身逃回。卫青问部下军吏应如何处置苏建,议郎周霸提出:“今建弃军,可斩,以明将军之威。”卫青没有采纳,认为:不应为树立自己的威信而斩杀大将。即使苏建当斩,也必须奏请天子裁决,做人臣的又怎可擅自专杀于境外?军吏们听了,都称赞卫青的话有道理。

卫青在军事战术运用上更是精益求精。他经常能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在几次出击匈奴的作战中,由于汉军长途跋涉,人马困乏,而匈奴则是以逸待劳,在地理上占有优势,卫青看出了这点,往往采取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速决战术,鼓作气,打败敌人。这在河南之战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而在临敌应变方面,卫青也表现出了他的智勇兼备,临危不惧的大将风范。漠北之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敬重贤才谦让仁和

据史书记载:“青仁,喜士退让。”当时有个大臣名叫汲黯,性情倨傲,好当面指责旁人的过失,不留情面。即使是皇帝有了错误,他也敢于直言进谏,无所顾忌,因此总是不得长久在位。这时卫青正权倾朝野,炙手可热,而且他的姐姐又是皇后,般大臣谁不慕而敬之。只有汲黯敢与卫青分庭抗礼。

有人劝汲黯说:“大将军现在尊宠无比,群臣无不甘拜下风,您见大将军不可不拜。”汲黯说:“以大将军的身份地位,居然有只作揖不行跪拜礼的客人,不是更加重了他的声望吗?”卫青听到汲黯的话,对他更加敬重,曾多次向他请教朝中军国大事,对待汲黯远远胜过般大臣。

当家奴出身的卫青变成了贵极人臣的大将军时,朝中官员无不巴结奉承。这时,平阳公主寡居在家,要在列侯中选择丈夫,许多人都说大将军卫青合适,平阳公主笑着说:“他是我从前的下人,过去是我的随从,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说:“大将军已今非昔比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也都封了侯,富贵震天下,哪还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

汉武帝知道后,失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现在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当即允婚。时迁事移,当年的仆人就这样做了主人的丈夫。这样来,卫青与汉武帝亲上加亲,更受宠信。但卫青为人谦让仁和,敬重贤才,从不以势压人。

正因为卫青既是文韬武略智勇兼备,又能礼贤下士严于律己,为维护汉朝的安定和统而征战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所以才受到汉武帝的特殊礼遇,死后随葬在汉武帝的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境内之侧,其墓形很像匈奴境内的庐山,象征着他生前的赫赫战功。

战神档案

姓名:卫青又字:仲卿

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七战七胜,居功不自傲6

年代:汉代民族:汉族

出生:不详卒年:公元前106年

特点:善骑射谦虚谨慎礼贤下士

战神身世:出身卑微,由于私生子身份从小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悲惨中度过了童年。成|人后成为公主府中的家奴。

相关人物:汉武帝霍去病匈奴

主要事件:1汉武帝元光五年,率军奔袭匈奴右贤王部,乘夜突然袭击,歼万人,升任大将军。

2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武帝毅然决定,拜卫青为车骑将军。

3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率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廷”。

震撼声音:“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之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

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横空出世,猛虎出柙1

——骠骑大将军霍去病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唐代诗人王维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骠姚。”

——唐代诗人杜甫

第节少年英武,武帝赏识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霍去病,个遥远的名字。已经模糊的身影。却还有依然滚烫的血性和悍勇。历史传说,都已经锈蚀斑斑,依然清晰的是风骨和风华。“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这首王维的少年行同样是对霍去病的崇敬。

而他实际更想表达出当时长安少年的梦想,霍去病无疑是这个梦想的实现者。少年将军英姿勃发,在当时应该是许许多多少年男女的偶像,而这个偶像远比现在的歌星要健康阳光许多。说起霍去病的少年更是可以用以“传奇”加以注释。

幸降盛世得以保全

霍去病出生在个传奇性的家庭。他的外祖母是平阳公主的侍婢,和平阳县吏郑季私通生下了他的舅舅,未来的汉朝大将军卫青。而且这个侍婢卫媪还有几个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孩子。史书上说他们都是冒姓卫氏,我们其实应该感谢当时开放的社会风气并为平阳公主家的宽容感到庆幸。

因为两位伟大的将军和位大汉的皇后都是这个侍婢的后代。要是在程朱理学占上风的南宋和明清,别说出人头地,就是这几个人能不能活下来还都是个问题。

霍去病的母亲是私生子,他本人也是个私生子,他的生父叫霍仲孺,后来这位小吏不敢承认自己跟公主女奴的私通,于是霍去病只能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父亲不敢承认的私生子,母亲又是个女奴,看起来霍去病是永无出头之日了然而奇迹在后来却降临在这个家庭。

霍去病生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这年正是汉武帝刚登基的年份,这时的朝廷正在实行建元新政,但是这切却好像离霍去病和他的家族很遥远。他们家子都生活在平阳公主的府中,姨妈卫子夫是府中歌女,舅舅是骑卒,也就是保镖。

子夫得宠命运改变

霍去病的命运基本上也会和舅舅样,是平阳侯的家奴。但是在他岁时候的件事,彻底改变了他们家族的命运,也改变了霍去病的命运,中国历史上位伟大的少年将军出现了。

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就是霍去病岁的时候,朝廷上发生了件大事。窦太皇太后把赵绾王臧罢免,废明堂,废除了汉武帝的建元新政,让许昌等人为三公,掌握朝政。汉武帝朝堂不能如意,家里的情况也不好,汉武帝的皇后是长公主刘嫖的女儿,按现在的标准来说应该是个典型的野蛮女友,估计不少男孩子会喜欢。

但是她偏偏嫁给了汉武帝,个控制欲很强的男人,而且还是皇上,她的这种性格就注定了悲剧的发生。更致命的个问题就是她有不孕症,在那个时代女子不孕尤其是皇后不孕是天大的问题。因为皇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生下足够健康的皇位继承人,但是这位陈皇后花了大笔的金钱也没有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汉武帝心中的失望是必然的。

在事业和家庭都不顺利的时候,他的心情必然要有个宣泄。当他去祭祀并到平阳公主家歇脚的时候,看到了表演歌舞的卫子夫,就把她带回宫中。但是此时卫氏家族的命运还没有改变多少,汉武帝把卫子夫带回宫中后好像就忘了她,再没有见她。直到年后,汉武帝要淘汰宫人,卫子夫哭着要求出宫。汉武帝才想起她,之后卫子夫有了身孕,才尊贵起来。

从此之后卫家的命运彻底改变了。少儿改嫁詹事陈掌;少儿姊君孺也改嫁太仆公孙贺;卫青做了太中大夫。也就是说卫少儿成了司局长的夫人,她的姐姐成了“副宰相”的妻子,弟弟成了侍郎。这时的霍去病应该只有三四岁,下子从奴仆的后代成了高干子弟,应该说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恐怕没有人想到被改变命运的不仅仅是卫青和霍去病,还有多年来汉匈之间的攻守易形。

舅舅破匈成为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