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孩子这种脆弱的心理,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密切关系。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生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小心翼翼。孩子能做的事不让做,孩子能参加的活动不让参加,长此以往,孩子好奇、好玩、敢于冒险的天性慢慢被泯灭,养成了胆小和懦弱的个性。

培养孩子的个性

从那以后,文文苦不堪言,三天两头就要被妈妈劈头盖脸骂一顿。有时候妈妈还不让她吃晚饭,把她关在小卧室里"闭门思过"。然而,文文的成绩并没有如妈妈所愿,反倒和红红越拉越远,个性越来越压抑,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不可胡乱许诺

其实,妈妈的出发点是没错的,是希望给孩子进步增添一点刺激,使之有动力。然而,妈妈为自己的"爽约"寻找理由,却使承诺带来的正面刺激一步步走向消失。假若妈妈总是为自己的"爽约"寻找客观理由,那么,孩子将来也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寻找各种借口,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不肯道歉及反省自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

尊重孩子说话的权利

父母要把要求对孩子讲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业才准看电视,你就要对他讲得清清楚楚,让他记在心上。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做功课而先看电视,你就罚他几天之内不准看电视。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惩罚,不可不教而罚。

奖励孩子的原则应是精神与物质奖励并重,但是精神奖励要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怎么做"、"为父母而怎么做"的心态。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努力学习,建立良好品质,不能用金钱去奖励孩子的好成绩,而要让孩子自己觉得喜欢学习,把学习看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