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穿越之我是良妃 > 穿越之我是良妃_分节阅读_14

富察氏并不知道康熙和卫琳琅如今已经不分彼此的分房而居了,还按照老规矩,给康熙和卫琳琅各自准备了寝宫和房间,此举大大的方便了卫琳琅,她自从来到了儿子的地盘,底气十足,脾气也渐长,久存的怨气,也敢不定时的爆发了。到不至于跟康熙对着干,吵一架什么的,躲着他总是有办法的。

胤禩在外征战,弘旺除了练习用的弓箭火枪,还没有正经摸过军人们用的杀人的硬弓火枪,弘旺借着这一机会,提议要把康熙往年常做的大阅兵搬到寿宴上来,一则自己可以饱饱眼福;二来,可以让普通百姓也接触一下满清八旗的威武雄壮;三来,自乌力吉远嫁沙俄,不仅那些慕名前来的沙俄人,还有跟着大清派去国外学习的人一起来大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参次不齐,有些根本就不是为了学术研究,根本就是敌国的探子。

何况,从阿里克谢的眼神中,欧多克亚也发现了他对乌力吉一往深情,儿子正处在热恋中,她跟阿里克谢分离多年,感情也不算多么的深厚,欧多克亚也没有把握能够拆散他们。何况,若是有了康熙这样一个强劲的岳家,阿里克谢继承沙俄皇位,应该更是手到擒来。

富察氏一听卫琳琅训斥胤禩,忙给卫琳琅行礼道歉道:“额娘,都是我的错,爷坚持要进宫来看看额娘和乌力吉,我实在是拦不住,请额娘降罪。”

胤礻我也一脸的担心,他早看到卫琳琅床上躺着的乌力吉,勾着脑袋问道:“乌力吉伤的严重吗?我记得看到她一手的血,所以一醒来就要来看她。”

一些想要示好的妃嫔们也找到了各种借口,一个个要么结伴成行,要么单独来往,都专程上门拜访卫琳琅,都想着和卫琳琅搞好关系,即使不很够在出巡的时候沾光榜上有名,至少在这里碰见康熙的机会也大些不是?卫琳琅向来不跟人结交,也不喜欢这种尔虞我诈的应酬,对妃子们上门干扰了自己平静的生活不胜其烦。心里也害怕,在这个节骨眼上,谁都低调的怕康熙前朝万一不顺心,迁怒到自己身上,偏这些宫妃们跟着凑热闹,生怕自己死的不够快。

卫琳琅只以为献出去就好了,没有想过这许多,献块地不当什么,万一被人给猜忌了可不是好事,卫琳琅只好求助于胤禩道;“那怎么办?”

德妃表态

乌力吉把见到康熙后的例行问题,吃饭没,睡觉香不香,等逐一问完,康熙也回答了问题,端起茶杯喝茶,乌力吉就问了这个问题,“噗”,康熙非常君子风度的把脑袋扭开,脑袋冲下,对着土地老爷来了一口,结果还是被茶水呛到了鼻子里,不停的咳嗽起来。

“九哥,”乌力吉叫的甜甜的脆脆的,生怕天上路过的鸟儿掉不下来,水里的鱼儿跳不出来。

胤禟恨恨的盯着胤礻我剜了一眼,“你害得小爷错失良机。”他怕胤禩醒来赶紧跑到床边站好等着奴才们进来伺候他们穿衣。

今天康熙是来视察的,他准备把庆丰司重新规划调整一下。

“你是谁?”梦境太真实,何丽不自觉的问出了口。

“皇阿玛。”一见到康熙,胤褆和胤礽都忍不住普通跪倒在康熙面前,叩头道:“儿臣有罪,请您责罚。”话里无比真诚,比以往任何一次口是心非的认错都要诚恳。

乌力吉和胤禩连忙挥退了人群,几人也跟下饺子似的跪倒在康熙面前。

康熙好久没有被这么多人行礼了,脸色复杂的扫视了一眼,眼神定格在胤褆、胤礽身上,因为心情郁结,这两个儿子的头发都已经花白,乍一看去,老了十岁不止,跟越活越年轻的康熙比起来,说是兄弟也不为过。

“起来吧。”康熙叹了口气,摇摇头,对着众人道:“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吧,以后的路,还要靠你们自己走,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康熙亲自过去扶起了宜贵太妃,拍拍她的手,温声道:“辛苦了。”即使对宜妃这么多年的不易做了肯定,又是对宜妃道一声远道而来的问候。

宜妃当即忍不住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抬起头来,看着康熙道:“不辛苦,”宜妃还要继续,突然发觉康熙跟往常不同,惊呼道:“皇上,您的头发?”

贪心不足

康熙的头发一起之下绞了,卫琳琅软磨硬泡让康熙蓄了发,还亲自给康熙理发,留了个平头的发型。卫琳琅前世生长在农村,改革开放前农村的生活并不富裕,男人们剃发都不舍得花钱,可是又不能够不理发,于是也有许多人自学成才,替家里人理发。卫琳琅的父亲是村里人理发最好的,逢年过节没少替人剪发,卫琳琅帮忙烧水打下手,也顺便学了几手,所以熟练的给康熙理完发后,还把康熙吓了一跳。

留发的好处就是梳洗起来方便,看起来也显得年轻,还能够得到卫琳琅的亲手服侍,康熙原本有些懊恼的心情,也变得高兴起来,对于宜妃的吃惊也不尴尬,康熙洋洋得意的问宜妃道;“怎么样?是不是年轻了?”边说还边得意的用手拂拂头发,卫琳琅保证说给康熙打理一个看起来年轻至少十岁的发型,康熙见卫琳琅兴致勃勃,也就依了她,自然又索要了许多好处才答应。没有想到的是,留发以后,看起来果然年轻精神了许多,令康熙十分得意。

胤褆和胤礽,胤禩,胤祺、胤禌几个听到宜妃的话也吃惊的抬起了头看向康熙的头,胤禩是知道康熙剪发的事情的,他没敢跟胤褆他们说,原本还以为康熙这几个月可以把头发留起来,谁知道康熙真的蓄发了,只是完全改变了发型,胤禩疑问的目光看向了卫琳琅。富察氏信上模模糊糊的说康熙剪发了,没敢说他绞发的原因,胤禩知道,卫琳琅必知道,只是现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好问而已。

胤褆和胤礽几个也傻了眼,他们还听说跟随胤禩回去的满蒙子弟有绞发的,被家里人逼迫又留了发,谁知道康熙离开大清没有几年,反而自己先绞了发?这要是让那些老臣们知道,是不是下巴得掉一地。这几个人习惯性的看向胤禟,不知道他有没有绞发。连宜贵太妃也忙板过胤禟的身子,摸到他后面缀着的大辫子才嘘了口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宜贵太妃一时半会还是接受不了康熙绞发的事情。康熙她不敢管,胤禟可千万别学他老子,相处一处是一出,弄得人半天适应不过来。

几人还在忧国忧民,听到康熙随后说的如此自恋的一句话,好悬没有吐出来。早知道康熙翻脸比翻书还快,只是他什么时候脸皮如此之厚了?几个人刷刷刷的把目光都投向了卫琳琅,希望卫琳琅能他们解惑,好在卫琳琅还是一身旗装,虽然没有穿大礼服,却也是小两把子头,梳的利利索索,丝毫不乱,没有再一次打击胤褆他们的心灵。

卫琳琅也撇了撇嘴,康熙不怕丢脸,自己还嫌丢人呢,虽然看着他脑门上的头发有些怀念,可是想到他绞发的原因和后来的和解,卫琳琅还是一阵脸红,都老了几十岁的人了,还如此的行事,让儿女们笑话。

卫琳琅轻轻的咳嗽了一声,上前搀扶住了宜贵太妃,轻声道:“咱们分别了多年,有许多话要说,可是这里并不是什么说话的地方,还是到里面再说吧。”

康熙也笑道:“太后说的不错,我们还是到屋里说吧。”虽然不断有情报汇报大清的消息,康熙还是想听听宜贵太妃他们的亲口叙述。

宜贵太妃等人被康熙的话惊回了魂,想起了卫琳琅的身份,卫琳琅虽然没有正式祭天拜祖宗,接受封号,却是名正言顺的皇后,太后,太皇太后。

宜贵太妃忙挣开卫琳琅的手,整理整理衣襟,对卫琳琅行大礼道:“臣妾恭请太皇太后安。”

卫琳琅一把搀扶住宜妃,道:“咱们老姐妹一场,还要那些虚礼做什么?”从皇后直接到太后,太后没有做几年,又升级成了太皇太后,想必像她这般晋升如此快又是皇帝生母亲祖母的太皇太后,历代恐怕少有,弘旺的儿子也不小了,要是弘旺也学胤禩早早的循位,那么自己要尊称什么?太皇太太后?

宜贵太妃忙推辞道;“礼不可废,太后您仁慈,臣妾却不可以持宠而娇。”卫琳琅紧紧的挽着宜妃,那些皇子们却都跪了下去,包括胤禩,也结结实实的给卫琳琅行了国礼。

卫琳琅面红耳赤的接受了几个孩子的大礼参拜,还是紧紧的搀扶住宜贵太妃,不想让她行礼,论起来,人家才是康熙的“老婆”,卫琳琅后来居上,总觉得有些心虚。宜贵太妃见几个皇子王爷都对卫琳琅行礼,自己在不躲开就要“沾光”了,急忙用力挣脱了卫琳琅的手,躲在一边,笑话,她虽然也可以接受胤禩的跪拜,可是在康熙和卫琳琅面前,还是不要这么嚣张的好。

卫琳琅越发显得鹤立鸡群了,宜妃的话一点也不越礼,却好似打了卫琳琅一嘴巴,这几年她做的持宠而娇的事情还少吗?以前康熙不跟她计较,胤禩和卫琳琅等人也纵容,如今有宜贵太妃在,她的兴子一时半会收不会来怎么办?卫琳琅担忧的看了眼康熙,希望他能够改一下规矩,什么尊卑上下跪拜的规矩太折磨人了,特别是在外面,也不管地方如何,即使是泥潭水窝,只要有上位者,也不得不屈膝下跪,大清那些做官久的,不乏因此做下病根的人。

康熙笑了笑,亲自挽起了宜妃的手,跟宜妃打趣卫琳琅道;“你们都被她骗了,以前在宫里,连朕都以为她是个好的,最讲究尊卑上下,随知道一离开了皇宫,她的嘴脸就露出来了,这几年,可没有少给朕脸色看,朕的头发???????。”

“皇上,”卫琳琅还指着康熙替她解围,可没有想到康熙还要落井下石,在宜贵太妃面前告她的状,还当着这么多孩子的面,卫琳琅才板着的形象瞬间崩溃了,几步窜到康熙身边,伸手就捂住了康熙的嘴,急道:“你还说?会死人的。”

宜妃心里唏嘘,酸涩不已,在宫里她就知道康熙跟卫琳琅相处起来很随意,父子夫妻同桌吃饭,这在礼教森严的后宫是独一份,宜妃虽然性子爽朗,也不敢做如此放肆的事情,可是人家康熙喜欢,卫琳琅做的也自然而然,自己就是想学也学不来。后宫里不是没有人想要学习卫琳琅的“随意”,可人家康熙不认同,一句逾越,连侍寝的机会都没有了。所以早早的,宜贵太妃就知道卫琳琅在康熙心里有那种特殊的地位,果然两人过了几年神仙眷侣般的日子,越发的和谐了。

胤褆、胤礽等人倒也知道卫琳琅备受宠爱,可他们跟很少跟卫琳琅相处,跟没有多少机会见到康熙和卫琳琅之间的互动,而康熙在他们心里的印象,一直是威严的,尤其是人过中年之后,不假辞色,连玩笑都很少开了。

胤褆和胤礽对康熙的记忆还停留在被圈禁之前,对比起来愈发目瞪口呆,吓的长大了嘴巴合不上,听康熙的语气,卫琳琅这样不是一回了,胤褆和胤礽对视了一眼,要不是胤禩的能力摆在眼前,他们真的要怀疑康熙还是因为宠爱卫琳琅才传位给胤禩的了。

胤褆叹了口气,人家是母凭子贵,自己却连累母亲失去了圣宠。

康熙见扑上来捂住他的嘴,憋的胸脯一震一震的,她也知道顾面子呢。就势拉住卫琳琅的手,笑骂道;“怕死你就不是卫琳琅了。”

康熙边说边笑的扫视了在场的人一圈,也不管他们脸色五颜六色的表情,另一只手拉住了宜贵太妃,三人齐步往前走去。

胤褆、胤礽几个相互看看,见胤禩已经起身了,急忙也起来,跟在胤禩身后去追康熙。

胤祺偷偷的擦了一把汗,他跟卫琳琅接触最少,因为没有夺位的心思,连后宫里的情况也很少打听,他也知道康熙最宠爱卫琳琅,却不知道已经宠爱到如此地步了。

胤禌倒是替宜贵太妃高兴,他从小身体不好,跟宜贵太妃接触最久,三个儿子中,只有他心思细腻,最懂宜贵太妃的心思。虽然表面上看宜贵太妃豪爽大方,对康熙的感情可有可无,可实际上,宜贵太妃对康熙用情至深,恐怕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宜贵太妃有一次在病重的胤禌床边露出了真情,说过身为康熙的女人,她也不敢有什么过多的要求,能够跟康熙牵着手,并肩走上一回,也算是了了心愿。

只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心愿,在深宫大宛,是多么的奢侈。好在这么多年过去了,额娘终于心愿得偿,跟康熙牵着手,并肩走了这么一回。虽然另一边又卫琳琅破坏了这和谐的一面,可是没有卫琳琅的话,康熙还会牵额娘的手吗?

刚才虽然清空了闲杂人等,但是在外面到底有所不便,如今进入大殿,康熙坐在正中,拉了卫琳琅和宜贵太妃一左一右的并排而坐,胤禩,胤褆,胤礽,胤祺,胤禌,带着几个孙子辈的孩子们又重新三跪九叩的给康熙和卫琳琅,宜贵太妃见了国礼。卫琳琅有心叫免,见康熙安然受之的表情,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康熙面上严肃,也不叫起,沉声问道:“胤褆,胤礽,你们可怪阿玛?”听见康熙如此问话,卫琳琅和宜贵太妃对视一眼,卫琳琅起身跟康熙告罪道:“上皇,你们还有正事要谈,臣妾还是暂且告退。”虽然大局已定,胤褆和胤礽也不可能对胤禩不利,他们父子之间的恩怨,还是知道的越少越好。

康熙摇摇头道;“我只是跟儿子们说说话,叙叙旧,你们身为他们的母亲,也听听吧。”卫琳琅和郭络罗氏都是有分寸的人,而且都已经是太后和太妃了,康熙并不介意她们旁听自己和儿子们的谈话。

卫琳琅和宜贵太妃无法,只好告罪之后依旧坐下,只是身上毛刺刺的感觉难受,心里不住的祈祷康熙不要发神经的好。

康熙连皇字都省了,摆明了是以一个父亲的角度来跟儿子说话,又拒绝了卫琳琅,宜贵太妃告退,虽然都不是外人,父子之间到底不好敞开心怀说话。胤褆有些伤感,康熙还是不肯完全原谅自己,叩了一个响头,组织了一下语言,等抬起头来才道;“儿子错了,请阿玛恕罪。”半句废话也没有,真心的认错,请求康熙原谅他以前的所作所为。

身为康熙的长子,胤褆心里不是不自豪的,可是有个庶字压着,胤褆也十分不服,自己不比胤礽差半分,为何处处都要排在他的后面?

两人斗智斗勇,越发的白热化,康熙对胤礽的袒护和对胤褆的敲打也更加的激发了他的偏激。

不把胤礽拉下马,誓不罢休。

什么手足之情,兄弟之谊完全的抛在了脑后。

人算不如天算,胤礽被逼的乱了阵脚,胤褆抓住时机,加一把火,果然就被废弃了,只是胤褆没有想到,他自己也没有落的好处,最后的赢家却是胤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