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些人,他们对平庸的领导十分不满,怨天尤人,就是好的领导,他也常感不舒服,逆反心理很重,反骨很大。

最好是在工作时间,应尽量避免占用对方的业余时间,如果没有急事,应绝对避免作清晨或夜间的拜访。拜访之前,最好以电话或通信方式与对方联系,约定个共同的时间,使被访者有所准备,不要做“不速之客”。最好讲明此次拜访需占用对方多长时间,以便对方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凡是约定的时间要严格遵守,提前五分钟或准时到达,以免对方久等。如果因特殊情况不能前往,应及时通知对方,轻易失约是极不礼貌的。

1折中方式满足对方:“好,我设法抽个人给您,另个人请您向别的科室求援,行吗?真对不起。”

中国人是最讲求面子的,因此有了“死要面子活受罪”说,可见求人办事的确需要有厚颜弃面能屈能伸的品性。能够厚颜无羞地去求人,难亦不难,若死守面子就会既办不成事达不到目的,还有可能损失更多的利益,甚至伤害到自己。

古代时,李怀光秘密与朱泄勾结谋反,他们密谋的事,已经显露出迹象。这时,与其起带兵的李晟多次上书朝廷,恐怕出现事变,被这二人火并,又请求将军队移至东渭桥。皇帝希望李怀光能改邪归正,使之为朝廷出力,所以李晟的奏文直被压下来了。李怀光想推迟交战的日期,并想激怒众卒,强化叛乱的群众基础。

斩断情缘,舍痛割爱这是古人常用之法,曾国藩也使用过。

曹操招安张绣之后,听纳贾诩的建议,打算找位有名望的人去招安刘表。孔融荐出祢衡。谁知祢衡恃才自傲,将曹操的手下贬损番。当时张辽在旁,抽剑要杀祢衡。曹操制止说:“我正缺少个鼓吏,早晚朝贺享宴,可令你担任这个职责。”祢衡不推辞,应声而去。张辽说:“此人出言不逊,为何不杀了他?”曹操说:“此人素有虚名,远近皆知,今天杀了他,天下人必然说我不能容人。他自以为有能耐,所以令他为鼓吏来羞辱他。”

1语意要清楚明确。如有人说的三句话都是话中有话,弦外有音。第句“该来的不来”,使人想到“不该来的来了”;第二句“不该走的又走了”,言外之意就是“该走的没走”;第三句“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又走了”,话中话是“我们既是不该来的,又是该走的”。因此,我们在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话定要说得明确具体,千万不要模棱两可,不要用那种话中有话的句子,以免引起误解。

周文王“受命”第二年,姜太公带兵攻打西方的大戎族,大获全胜。接着,他又向文王建议攻打西北方的密须国。

三不要怨恨朋友

厚黑学是当今社会上每个人所必须知道的学问,无论你是领导普通人或商人。

五胡萝卜加大棒

1威胁利诱:给予下属威胁利益,甚至歪曲理由,以得到他们的合作。

2理性说服:陈述事实原因,给予下属工作所需的资源,指派下属善长的工作。

3培养竞争:主管在公司内举办工作竞赛,公布销售冠军,或以报表标示每个员工的业绩等。

4制造压力:设定工作完成日期,不断检查他们的工作进度,以及援用公司制度压迫下属接受要求。

5援用上级权威:主管告诉下属,他很欣赏或不满意下属的工作等方法。

6攀拉交情:主管以昵称拉近彼此距离,或经常和下属起聊天吃饭等。

7建立道义感:给予下属恩惠,如替他们争取福利,以得到他们的感激心理等。

8得寸进尺:将工作瓜分,再慢慢丢给下属等方法。

9通过第三者:主管通过下属的朋友亲人,或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影响他。

10友善赞美:主管告诉下属只有他才具备任务所需的能力与经验,或委派下属担任重要工作,以引发他们的荣誉心。

11激将法:主管告诉下属,以他的能力怎会办不来某件工作;或告诉下属上级对本部门不满意,以激发大家同仇敌忾的心理。

12哀兵求助:主管在下属面前摆低姿态,以博取他们的同情心。

驾驭下属,恰当施舍

太平天国后期,在湘淮军的夹击下,太平军处境日益艰难。为了挽回败局,天王洪秀全采取了种并不高明的策略,那就是大封诸王借以鼓舞士气。据统计,洪秀全先后分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大小文臣武将亲朋故友都如愿以偿当上了“王爷”。然而,时间长,这招就不那么灵了,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令人珍惜,不但没有达到齐心协力挽回败局的目的,反而导致了太平天国内部秩序的严重混乱,大家都是“王”,谁也不服谁,彼此离心离德,客观上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覆亡。

南宋初年,面对着金朝人的大举入侵,当时号称名将的刘光世张浚等人,只会味地避敌逃跑,而不敢奋起反击,这方面因为他们天生患有“软骨病”;另方面也因为他们官已高,位已尊,以为即使立了大功,也没有更大的升迁,他们便安于现状,什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在他们心目中根本不占什么地位。

当时岳飞入伍不久,虽然已崭露头角,毕竟还没有较大的名望和地位。但是他奋勇与金人进行着殊死的战斗。有个叫郡缉的人,上书朝廷,推荐岳飞,那封推荐书写得很有意思:“如今这些大将,都是富贵荣华到了头,不肯再为朝廷出力了,有的人甚至手握强兵威胁控制朝廷,很是专横跋扈,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再重用呢?

“驾驭这些人,就好像饲养猎鹰样,饿着它,它便为你搏取猎物,喂饱了,它就飞掉了。如今的这些大将,都是还未出猎就都早已被鲜汤美肉喂得饱饱的,因此派他们去迎敌,他们都掉头不顾。

“至于岳飞却不是这样,他虽然拥有数万兵众,但他的官爵低下,朝廷对他也未有什么特别的恩宠,是个默默无闻的低级军官,这正像饥饿的雄鹰准备振翅高飞的时候。如果让他去立功,然后赏他某级官爵,完成某件事,给他某等荣誉。就好像猎鹰那样,抓住只兔子,便喂它只老鼠;抓住只狐狸,就喂它只家禽。以这种手段去驾驭他,使他不会满足,总有贪功求战之意,这样他必然会为国家再立功。”

这位郡缉将岳飞看成个贪功求利的人,实在是对英雄的曲解贬低。

但是,他在推荐书中显然涉及到了两种封官的手段:是分割封官的过程,不能步到位。封官如同商品交换样,“得兔则饲以鼠,得狐则饲以禽”,立小功封小官,立大功封大官;要把封官的过程拉得特别长,使臣下的官欲永远不会有满足感,这样他才会总有立功的动力。火箭式的封官办法是不可取的。

二是封官不能步到位,而且最好永远不要到位。官做大了,立功进取的意志便懈怠了;旦官做到了头,不但立功进取的意志消失了,而且还可能滋生野心。从历史上看,那些官职到了头的人,如王莽曹操司马昭等人,最后变成了篡权者。

贪功求利,乃是人性的致命弱点,只有明白这点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真正把握封官晋爵的玄机。

每个人都会有给人好处的经验,而惟有给人好处,才能从别人身上也得到些好处!如果从不给人好处,那么这个人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给人好处是有些学问的,别以为“给”这个动作很容易,给得不恰当,不但对方不会感激你,有时还会怨你哩!你白白损失“好处”,又招人怨,天底下再也没有什么事比这更冤的了。

所以,要给人好处,就要给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不轻给不滥给不吝给!

所谓“不轻给”就是不轻易给对方,总是要让对方为这好处吃些苦头花些心力,让他在付出之后才得到,这样子他才会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好处。

如果你因为身上有太多好处而随便给人,或想以好处来讨别人欢喜,那么他不但不会珍惜这些好处,对你也不会有任何感激之心,反而还会嫌少嫌不够好,甚至再向你要好处,你如不给或给得不如前次好不如前次多,对方便要怪你恨你,比你不给他好处还怨得深恨得厉害!

不过,“不轻给”也要拿准分寸,如果你是故意不给,或摆明有意要在“折磨”他之后才给,那么你有可能招怨;你要向对方表明你的好处其实不如他所想的那么好那么多,要给他也有身不由己的困难,或是还要同他人研究研究等等。

决定给他好处了,你也要让他知道,你是如何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促成这件事。这样子,对方受了你的好处,心里多少也会有压力,对你的感谢自然不在话下,而且也不会动不动就来向你开口,这样你给人好处才给得有价值有意义!

“不滥给”就是“不乱给”,该给谁给多少都要有准则;否则会出现和“轻给”模样的后遗症,而且还会造成是非不分的结果。

“不吝给”是指应该给必须给不得不给时,就要毫不吝惜地给慷慨大方地给;不怕给得多,只怕给得少。这种情形包括人家有恩于你时奖赏有功的属下时要重用某人时要收卖人心时以及情势所迫时。

古代有很多皇帝就是因为“吝给”将领好处而吃苦头!而最不吝给的当属刘邦了。刘邦还在打天下的时候,有次遭围困,便驰函叫韩信来救,韩信复函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以方便调兵遣将,刘邦有被韩信威胁的不愉快,正要发作,张良踩他脚,刘邦立刻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于是立刻封韩信为王,派人驰送印信,调兵前来解围!刘邦的“给”,给得多漂亮!而项羽之败,其实也就败在“吝给”,可见好处能不能给得恰到好处,是影响重大的!

严格要求,减少错误

有些主管认为没有必要与下属过不去,也以为反正是为公司赚钱,自己没有额外利益,得过且过算了。

下属最喜欢这种类型的上司,凡事只要合格就够了,不求更好,上司也含糊过去,压力就减至最低点。可是,工作旦发生错误,这类上司不愿为下属承担责任,而且为了能向上级交代,干脆建议将出错的下属解雇。

如果你是别人的上司,就不能为了讨好下属而凡事得过且过。此举除了会影响你的声誉外,下属根本不会放你在眼内。

有的下属对于工作,只求合乎标准,不求创新或突破,永远跟着别人后面走,以为只要不太过落后,就算是好成绩。老板若雇了这么样的下属,准是倒了八辈子的霉。钱纵然是仍有点儿赚,但却经不起时间和技术的考验,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了。

凡事认真,尤其是对于公事,抱着对事不对人的作风,务求下属把工作做到最好效率提升至最高,才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上司。

作主管的人都对自己的优点充满自信,也希望部属能给予好的评价,所以,当部属揭发自己的缺点时,般人都会有排斥的感觉。但是,不管如何掩饰缺点,长时间相处总会原形毕露,而且部属看在眼里,总认为领导者是条可怜虫。因此,不要掩饰自己的缺点,在部属的面前呈现原本的自我。部属以自己的立场来看领导者,如果发现对方凡事都优于自己,自然不会对领导者保持着亲切感,而且自己往往会产生些许的自卑感;当知道领导者也有缺点时,会有“原来他和我样是同种人”的亲切感。如果彼此的关系能更进步地发展,甚至会油然而生想帮助领导者改正弱点的情愫。

其次,领导者与部属打成片,与他们起行动。例如,部属在工作上遇到难题时,给予建议或调其他人来支援;闲暇时与他们起吃饭或喝酒等。我们都有过这些与部属起行动的经验。请回顾下我们当时真正的心情。在工作上,你是否有“不得不协助他”或“又搞出麻烦了,真是个令人伤脑筋的家伙”等心情,然后心不甘情不愿地给予援助或指导呢?与部属起吃饭或游玩时,有碍于情面的感觉吗?还是真心想与他们起同乐呢?定要严格地反省自己的态度,因为部属能眼看穿领导者的心情。

最后必须要留意的地方是,与部属起行动时,定要采取积极与活泼的态度。例如,部属在工作上有失误时,为了弥补失误,需要加班或请其他同事帮忙。此时,领导者若痛苦地向有关部门打道歉的电话,或表现出不愉快的表情及态度,部属立刻会察觉的。他们会持什么样的想法呢?请诸位领导者回想平日部属对自己的看法。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理论上是如此,但事实上难以坦白地道出自己的弱点,而且也无法快活地采取行动”。努力与否是决定读者生的分岐点。回顾到目前为止的人生,不努力是无法获得渴望的东西的。这个真理与获得部属的信赖感及体感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