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农家有好女 > 第九十一章 找事的和越来越好的小日子

“谢谢吴掌柜。”盛夏至把钱袋子收好了,向吴掌柜道谢,思考着要不要现在就提出来和点心铺子长期合作的事情。

盛谷雨其实对盛东山一点都不熟悉,盛东山从小就被送出去念书,很少回家。就算回来了,也是不和他们在一处的,他都是在正屋里跟盛老爹盛老娘在一起说话的。

“要油饼,多长时间能做完?”盛夏至想要把油饼带回家等到发酵了,就撒到后院的园子里去做肥,然后再看看能在园子里种上些什么。

“放牛娃,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盛夏至换了个方向,倒着走着,看着孟复臻的脸问道。

“应该会吧。”盛冯氏不太确定地回答道,她对这些事情都是不懂的,就推测着回答了。

“五姐,你可算是出来了,你要做什么啊?”盛冬至已经围着锅台转了好几圈了,见到盛夏至出来,迫不及待地走到她面前仰头问道。

盛木以前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他和自己的儿女们都不亲近,现在看着两样送到自己眼前的吃的,他不觉眼眶有些湿润。

他们往刘叔的摊子上走的时候,盛夏至顺便买了几碗羊肉面,让面馆跑堂的送到刘叔卖筐的摊子上去。

“冬至,我还有个任务要交给你,这个任务很重要,不过我相信你能做好。”

盛立春一脚就将门给踹开了,一行人原本是想进院子的,不过门开了之后,见着那一院子的杂草,根本就没有下脚的地方。

“族谱我先改了,等我回去挑个日子,开祠堂,再把这件事情告诉大家伙。”

盛张氏用一种看傻子的眼神看了眼盛二伯,还是选择了闭嘴,什么不记事,根本就是你自己傻。那老三年纪比你还小呢,他咋还都知道?

“娘,这是我和五姐在集上卖人参得来的银子,我五姐可厉害了,一下子就把人参卖了这么多银子!”盛冬至抱住了盛冯氏的胳膊,和她炫耀着。

“这事儿都过去了三十多年了,村子里都少有人再提起来了。你爹他亲爹娘盛家的老二,”赵里长沉吟了一会儿,看向盛夏至的眼神带了几分审视,复又问道:“夏至,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件事情的?”

“呀,你们不是有馒头吃吗?还是肉馅的,咋还能看上我们这些粗茶淡饭的?”盛刘氏也知道了三房自己吃了肉馅馒头的事情,把自己碗里的粥吸得山响,嘲讽道。

盛谷雨和盛白露的手都停了下来,她们两个都被盛老娘话里的意思给唬住了,下意识地就觉得自己做错了事情,不该吃这些东西的。

盛冯氏想着自己和孩子这些年来受的委屈,眼泪就像是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掉,她觉着自己以前那么多年活得就像是个傻子似的,一颗心都给了这个男人,到头来这个人却对自己一点信任都没有。

“我刚才不是和你说了,夏至和冬至两个去集上卖了新鲜的果子,这个就是用卖果子的钱买回来的。”盛冯氏的眼睛在屋里的几个孩子身上扫过,开口和盛木又解释了一遍馒头的来历。

“没事了,银子已经给大姑了,以后她不会再来找事了,往后我们和她远着些吧。”盛立春没有提盛大伯还想要把盛谷雨送给胡财主的事情,只是轻描淡写地讲了给盛大姑十两银子的事情。

“可以,你想吃哪个?”盛夏至揉了揉盛白露头上的冲天辫,发质细滑柔软,让人爱不释手。

“五姐,我们不是还有肉馅馒头吗?”盛冬至刚吃光了糯米花,听到盛夏至还想要再买午饭,以为她忘记了他们之前买的馒头,就出声提醒道。

她摇头否认,又继续说道:“有我和娘在,怎么可能让三姐去给人做小妾?我应下了给大姑他们家十两银子的事情,要在六月十五之前把钱拿给她。”

“娘,我和冬至打算后天去赶集。”盛夏至和盛冯氏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询问她的意见。

刘桃花想都没想直接回答道:“去,我爹和我大哥要去集上卖筐,还有我娘已经攒了一篮子鸡蛋了,也要拿去卖。”

盛冬至马上挺了挺自己的小胸脯,和刘桃花说道:“桃花姐,有我在呢,我会保护好我五姐的,你就放心吧。”

盛夏至走过来就是要帮盛白露的,刚才她说完话就有些后悔了,她忘了盛白露还是个小豆丁,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搬石头。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这里的全家之力,出力最多的就是盛家三房,也就是盛夏至的爹盛木和盛夏至的哥哥盛立春。

“我家立春今天回家了,往后我们也不让孩子再出去做工了,就在家里帮着夏至做些活。她那个摊子虽然不大,可是要忙的事情多的很,有她哥哥在旁边帮着她,我和他爹也能放心些。”盛冯氏坐在孟奶奶的对面,和她拉着家常。

孟奶奶脸上带着笑听着盛冯氏说话,间或说上一两句。

“你们家的那个老大我也见过,那模样生得俊,就是在镇上的公子爷,也有比不上他这份容貌的。模样好,性子也憨实,我看他对弟弟妹妹也好,你们夫妻两个能有这么一个儿子,真是好福气唷。”孟奶奶很羡慕地说道,听盛冯氏说起盛立春的事情,她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早逝的小儿子,那是她唯一的骨血,她捧在掌心里长大的孩子,现在就算是想见也见不着了。

“看你说的,都把他给夸上天了。他不过就是在酒楼里面做了几年伙计,不曾像是村子里的人似的,整日在地里面被太阳晒着,脸色白净些,哪里能比得上镇上的公子爷。现在家里的事情我也不大管,都是几个孩子在管着,我们家夏至最是个能干的,不怕你笑话,我们家能有如今这样的生活,都是夏至一个人挣出来的。要是没有她,我们家现在还在那头盛家院子里面受苦呢。我和他爹都是没有能耐的人,所以我也是信服我这个女儿的,我们家里往后怕是一切也都要靠着她撑着,她哥哥姐姐都是不行的,弟弟妹妹又都小着呢。”盛冯氏和孟奶奶说着自己的心里话,她现在是瞧明白了,他们家要是想要有好日子过,就离不开盛夏至,家里旁的人在一边帮忙还行,要是说撑起家来,除了盛夏至,谁都做不到。

孟奶奶也很喜欢盛夏至,那个孩子看着就机灵,模样长得也不差,她在旁边观察着,也觉出盛夏至是个有大能耐的。

“你家的孩子都很好,尤其是夏至,我看着她往后的造化大着呢,你们家的好日子在后面呢。”

盛冯氏忙止住了孟奶奶的话,“婶子可别说这样的话,我家夏至自然是好的,只是有造化的人,可不在我们家,在那头的老盛家呢,那头的大孙子被道士说了,是个有大造化的,这不老爷子就用全家之力供着那一个宝贝疙瘩念书,全家都等着他有大造化的那一天呢。”

“你说的那个孩子,可是前些天到你们家来的那个?我瞧着身上是有些书卷气,只是不知往后会如何呢。”孟奶奶模棱两可地说着,她是不看好盛东山的,不过盛冯氏就算是再对盛家的人有意见,那也改不了她是盛家媳妇的事实,因此说话时她就没有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盛冯氏紧跟着叹了口气,“随便会咋样吧,反正只要不再招惹上我们家就行了。”

盛冯氏和孟奶奶接着又聊了一会儿,眼看着夜深了,她就起身告辞回家了。

进到家里,盛夏至刚好把猪蹄都给卤好了,正在晾着,预备着一会把它们都糟上。

“赵五娘她们啥时候走的?”盛冯氏在一边给盛夏至搭了把手,问道。

“你出去了之后,我又和她们在院子里面聊了一会儿,也没聊多久,她们就自己起来走了。娘,往后咱家怕是不能再去河里面捞鱼卖了。”盛夏至对不能再卖鱼倒是没有多大的感觉,卖鱼和炒焖子本来就是她想要先赚些小钱才想着做的,不能做了就不做,反正她这里赚钱的法子多的是。

随便做一个现代有的,古代人没有见过的玩意儿,她都能赚上一笔。

可是盛冯氏是不知道的,她有些惊慌地问道:“是因为啥不能卖了?是赵五娘刚才说了啥话了?”

“其实她也没说啥,就是当着我的面编了个瞎话,想要从我这里骗些钱,都让我给说回去了。不过我想着这村里面肯定不止她一个人心里面有这样的念头,我今天能说退了一个,保不齐哪天就上来一群不讲理的,我想着不如就先不在河里面捞鱼卖了。等到过些日子我手头宽裕了,咱们就去买个鱼塘,咱们自己养鱼卖。”一个赵五娘是好打发的,她只是想要趁机讹些钱,要是再换了个有些手段,在村里还有地位的人,想要她手里的方子,那她暂时可是无力对抗的。

盛冯氏见不上赵五娘那样的人,也知道小人最是惹不起的,就说道:“你咋想的就咋办吧,我不懂你生意上的事情。”

“现在家里面还剩下一些没有卖掉的酥鱼,等下次上集的时候,把它们都卖了,往后就不再卖酥鱼了。”盛夏至已经打算好了,至于接下来还会不会再做些其他的吃食来卖,她还没有想好。

“你上回带回来的那些油饼都发酵了,刚好你二哥回来了,找个时间让他把后面园子的地给翻了,撒上油饼,把地养一养,看看赶在入冬之前咱家还能种上些啥。”盛冯氏和盛夏至说着家里的琐事,手里的动作不停,跟着盛夏至一起把卤猪蹄都给糟好了。

*

时间过得很快,盛夏至头一次糟的那些猪蹄都已经糟好了。

这期间,她又往吴记点心铺子里送了两次果丹皮,一共赚了三十几两银子。

还去找了周屠夫,和他签下了长期收猪蹄的契书,把卖果丹皮的银子都给了周屠夫,并先从他那里拉走了一部分猪蹄,回家卤好糟上了。

盛立春也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去集上摆摊,渐渐的对家里的事情都能上手了。

孟复臻没帮几天忙,赵里长家里的牛被他女婿给送了回来,他就又回去给赵里长放牛去了。

盛夏至又折腾出了一个酸辣粉的摊子,照旧请了季秀才帮忙写了幌子,还是写的“盛记小食”,摊子没有和炒焖子的摊子摆在一起,而是在集市的中间位置租了一个摊子。

如今是盛夏至自己看着的,偶尔盛冬至会跟着一起来,炒焖子的摊子则是盛谷雨和盛立春两个人管着。

这两个摊子,每赶一次集一个摊子上都能赚回来一二两银子,好的时候赚上三两银子也是有的。

盛夏至的手里也攒下了近四十两银子,她分了一半出来给了盛冯氏,让她管着,余下的二十两银子她自己拿着,预备着做生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