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代善仔仔细细地看着,把长子的每一个表情都收入眼底,半晌,叹了口气:“赦儿,你媳妇给我们家生了嫡长孙女,这是很好的事,你也不必太纠结,先去看看你媳妇女儿吧。”

老夫人活了几十年也没见过这样的事,饶是如此,她仍比史氏更快一步反应过来:“胡言乱语!这丫头疯魔了,冯嬤嬤,快堵了她的嘴再把她关起来,还有,把姑娘带回房里去,省得她疯言疯语的污了姑娘的耳朵!”

前朝的世宗就是凭着良好的名声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取嫡兄而代之,最后位登大宝的。

可是不应该是现在这个局面啊!

赖家的不敢接话,心想:还哪分什么先后?太太你不是想让二爷的婚事办得和大爷一样,是想要超过大爷啊!前几日才说的话,这会儿就忘啦?现在的贾家和几年前比也不多什么,却要让白身的次子压过已经做官的长子,乖乖,她活了半辈子也没见过这样的事儿!

贾代善一时沉默,半晌才叹息道:“没错,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上意不可测,你我可都不可行差踏错,这话你可千万切记。”

贾代善还嫌不解气:“另外,此次边境之民饱受战乱,家破人亡的不在少数,这些人心中必定怀有怨气,这却是有失仁恕之道的,还得请诸位大人多多开导,令边境之民放下怨恨了”

姨妈希望能把她和宝玉配在一起,好让她有足够的助力去争夺荣国府的一切,包括大房的爵位当时自己也是乐意的一来宝玉俊秀过人,人又温柔体贴,自己平生所见之人竟无一个比得上的;二来就像姨妈说的,老太太最是疼爱宝玉,将来定会为宝玉把一切安排得妥妥的;三来,自己因哥哥的事无法进宫一展才华了,但宝玉聪慧过人,又是衔玉而生,将来必有大造化,必会封妻荫子,为她挣一个诰命回来,自己也不用再为商女的身份而暗自自卑

吃的自然不会太好,甚至是家中最下等的下人都不愿意去吃的,每每吃过饭肚子都要不适一阵子;穿的由绫罗绸缎变成了冰冷的盔甲,又冷又沉;住的还好一点,至少有个小小的单间和一个服侍的小厮阿荣,阿荣是祖母给他挑的,为人最是老实忠诚

张氏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他能得到她是百世修来的福气。只可惜上一世好色这一世从军,自己却是注定要负她的。

贾赦赶到时正好听见这话,脸都黑了:哪家的母亲会上赶着阻止儿子上进?自己不想再当一世纨绔了,太太倒是阻着!难道还要自己像上世那样一无是处任她揉圆搓扁才称心如意?

贾家长辈三人,史氏给的礼物看着尚可,其实是最薄的,甚至还比不上贾代善这个大老粗给的呢;而小辈三人,贾政给的回礼直接就叫张氏倒抽一口冷气:他居然给张氏送了一套文房四宝!

婚姻这事,其实最没有当事人的事儿。既然选定了张氏,贾家就开始筹备婚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一套六礼走下来至少要半年,除了最后一步,贾赦只需要在纳采时出去猎两只大雁就行,别的自有人帮他搞定。

泄愤似的写下读书二字,把“文”的那一半撕下,贾赦开始写他走武路的优劣。这个就好写多了,首先,贾家以军功起家,军中人脉资源较丰并且他父亲现在是一等神威将军兼任京营节度使,可以说是简在帝心,自己参军应该不会受到排斥;再过两年多,边境就会遭到鞑子骚扰,自己应该可以趁此捞个军功;而且,最重要的,七年后现在的太子会谋反起兵,父亲正是在那次平叛中救驾受伤,虽然得了奖赏恢复了国公之位,却不到十年就去世了,贾家也随之江河日下。

结果,功力不够,被老祖母看出来了。老人搂着宝贝孙儿,大笑连连,直窘得贾赦面红耳赤。

这下立刻换成史氏被气个倒仰,从她自己肠子里爬出来的儿子她却做不了主,这是什么道理?可是贾代善却对此十分赞同,要知道贾赦的婚事由史氏出面和由老夫人出面,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老夫人作为开国老国公的妻子,正一品的诰命,人脉资源比史氏这个一等神威将军夫人要好多了。说句不好听的,老夫人出马,女方家世至少提升一个等级。

3纳妾,良妾所出又过继于嫡母名下的庶子,可继承五分祖产(不包括爵位),无嫡姐妹则私产全继,包括父、嫡母、生母的,有嫡出姐妹则不继嫡母嫁妆;

贾代善同样对史氏说:“虽说是赦儿误会了让政儿受了委屈,今天的事却是绝对不能传扬出去的,没得让小人有机会挑拨离间。”

史氏的心和贾政是一样的,只是她刚出手试探了一下就被老夫人打压了下去,平白损失了几个人手,再加上除了赖家的被她保了下来,好几个得力助手都被老太太处理掉了,只能暗自怄气,这两件事就这么淹没在了荣国府嫡长孙女出生的喜庆后面。

再说贾赦,贾赦一点也不想等元春出生再给女儿取名——开玩笑,难道他的女儿还得从贾政女儿的名字?因此虽然女儿的名字一般是过几年再取,他却早早为女儿取名为“琼”。

贾琼的满月酒办的十分盛大,一点也不比贾敏的满月酒逊色,来往客人也不乏身份高贵的夫人,甚至连太子的母家赵家也派人送了礼。

可是等到贾政和王氏的长子贾珠的满月,那就不一样了,虽说史氏对此更郑重其事,可是来往客人是看着就知道的至少下降了一个档次,数得上的贵夫人也不多,只把王氏气得抓心挠肝——她堂堂开国功臣县伯王家嫡长女的嫡长子,难道还比不上一个丫头片子?

——她也不想想,贾琼是荣国府的嫡长孙女,一等神威将军兼京营节度使的嫡长孙女,四品(将来还会是三品)将军的嫡长女,而贾珠,虽然也是贾代善的嫡孙,可他父亲一个连最基本的秀才功名都没有考上的白身······她有那个脸发帖子,贵夫人们也得有那个脸来才行。

不管如何,等贾珠的满月一过,史氏就开始给次子打点了行李,因着心内不舍,行李收拾了好几日,又想着小厮们粗手粗脚的难以照顾妥当,于是和丈夫商量要把自己身边一个叫翡翠的丫头和贾政那个叫碧桃的丫头一起给贾政带到金陵去照顾。

王氏知道了几乎要咬断银牙,可是贾珠年幼离不得母亲,她是不可能跟过去的;贾代善贾政原本也是同意的,只是贾赦知道后漫不经心地对贾政说:“礼法说士大夫一妻二妾,二弟倒是三妾都要有了,可喜可贺呀。”

两个丫头跟过去除了服侍还能做什么,大家心知肚明,贾赦这是在嘲笑贾政有士大夫规格的内院,就是没有士大夫的功名,甚至连个“士”(举人)都没捞着。

贾政大受刺激,推辞了母亲的好意:“儿子此去必得安心读书以求金榜题名,正该悬梁刺股苦读,有小厮们服侍就够了,儿子不是吃不了苦的。”

史氏想着在金陵自己看顾不到,丫头们要是妖妖调调的勾着儿子坏了身子就糟了,也就没有再坚持。王氏称心如意,等丈夫一出去就找了个理由把碧桃赶了出去,又怕贾政回来旧情难忘于是使了点手段,那个丫头就很快得了女儿痨,不久就死了,王氏不过打发了二十两烧埋银子。

十月里,贾政择了个日子,往金陵而去。&!--ove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