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很少,相对地说,温室效应是次要的。不过,这已经使得地球比根本没有二氧化碳时要热了一点了。而且,如果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翻上一番,温室效应就会增强,地球会再暖上几度。这就足以使两极的冰冠逐渐融化。

木星和土星等行星所具有的也是这种大气,不过,由于它们的质量相当大,能够把氢、氦和氖保留下来。

如果海面的升降过程是在几千年或几万年内发生的——过去一直就是这样的——人类是能够应付这种变化的。然而,麻烦有可能出在这里:人类的工业技术活动一直在把灰尘和二氧化碳吐到大气中去。灰尘会挡住一部分太阳辐射,使地球降温;而二氧化碳却会把热量留下来,使地球变暖。在这两种效应中,如果有一种在未来的时间里大大占了上风,地球的温度就有可能相对迅速地上升或下降。那样,或许大陆上将出现冰川、或许冰冠会融化入海。这两者都可能在一百年左右发生。

另一种以可观的数量存在于海水中的元素是溴(这是氯的一门亲戚,不过不象氯那么普遍)。从海洋里溶解的溴化物中,可以提取出一百万亿(100,000,000,000,000)吨溴。这差不多是镁含量的二十分之一,所以,要从二十吨的海水——大约二十立方米——才能得到一公斤溴(以百分之百的效率)。这样做也是有利可图的,而海洋也正是世界上溴的主要来源。

此外,随着年代的变迁,海洋的浅湾地带有可能由于地壳的升高而与海洋隔断。这一部分的水逐渐蒸发掉,留下大量的溶解物质,于是,它们又回归到陆地上。岩盐矿——从这里可以得到大量食盐以及少量其他物质——就是这类干涸掉的小块海洋的残迹。

现在,地质学家还有争论的问题,主要是海洋生成的速度有多大。水蒸汽是不是在十亿年或更短的时间里就全部跑了出来,因此,海洋从开始有生命以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呢?或者,这个过程进行得十分缓慢,因而海洋在各个地质年代一直在扩展,直到现在也仍在扩展?

无论我们对于火星生命能了解到什么,都非常有可能帮助我们对地球上的生命有更为清楚的理解(就像学了拉丁语和法语,会有助于使我们对英语了解得更清楚些一样)。肯定地说,如果我们去火星是为了比在地球上更多地了解地球本身的话,这就足以使我们尽力去这样做了。

火星上有一些曲折的线条,大家都觉得这些东西看起来像是河道,有的天家甚至认为,这些线条的外表就能说明,不久以前(从地质学上说),这里有水流过。还有一点,火星两极的冰冠看起来似乎有周期性的消长变化。

将来进一步对月球进行探索,准会确定出这两种理论是否有一个是正确的,以及是哪一个是正确的。一旦知道了真情,它又会再告诉人们许许多多关于月球(以及地球)的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