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站起来,扬起头给她的党羽动员道:“诸位爱卿,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我们抓住了,便可以坐拥大唐,俯视天下。虽然眼前所需要解决的事情还很多,但本宫坚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人能过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一定取得的胜利,而号令四方。待大事成功之日,便是本宫统领天下之时。诸位是本宫的功勋之臣,届时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任尔等享用。”

李显用手挡了一下,说:“药先放着吧,听朕说些话。”

“老将军但说无妨。”

没等宗楚客把话说完,太平公主便盛气凌人的说:“你一个兵部尚书就成天想着国泰民安吗?那要你这兵部尚书何用?再说国泰民安是你兵部要考虑的事情吗?难不成有人兴兵作乱,让礼部、户部或者国子监祭酒领着人去上前线?我看你是日子过得太舒服,都不知道自己姓谁为老几了。就知道吃饭,不知道做事啊。”宗楚客被太平公主的骂的跟孙子似的,缩着脑袋,脸上不断地冒着冷汗。这让太平公主的党羽及其他保持中立的大臣心里都乐开了花,就差没喷笑出来,因为宗楚客平日里仗着韦氏的权势,在朝廷上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现在终于有人可以打击他的嚣张气焰,让他们感到很是痛快。

郭元振说:“大将军你听我把话说完。首先,这次娑葛叛乱朝廷是有责任的,现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再者,要是把娑葛带回长安,娑葛是必死无疑。要是娑葛死了,突厥十四姓到时群龙无首,朝廷就要派兵镇守,安定局面,这无疑会增加朝廷的负担。要是坐视不理,任其发展。日后有继任者统一各部,到时有极可能会以娑葛被朝廷处死为由,而再次兴兵。当然更重要的是吐蕃人垂涎安西四镇已久,如果他们趁机而入,将势力扩展至克孜勒河流域,实力必然增强,到那时可就麻烦大了。如果朝廷赦免娑葛,册封娑葛为突厥十四姓可汗。娑葛则会感恩戴德,臣服于朝廷,这样一来西域的形势便可安稳下来。大唐也就不用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便可控制住西域。”

“我就说嘛,霍去病都死了八百年了,怎么会突然间冒出来,吓我一跳。”宗楚客的嘲讽让李鉴及身后的将士们很是恼火。

韦氏说:“突厥人乃我大唐藩臣,不思报国恩,反而兴兵作乱。此等恶贼,若不全部清除,终成大患。臣妾认为张仁愿将军有勇有谋,深谙兵事。就请陛下派张将军带兵出征,荡平逆贼吧。”

“韦氏弄权,残害忠良,任人唯亲。现在朝廷人人自危。临淄王能够挺身而出与之斗争,令人不胜钦佩。”

李显抬起头,说:“太平,来了,过来这边坐。”

郭山恽回到座位上以后,宗楚客伸过脑袋来,对他低声说:“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场合,唱的什么玩意儿,不识抬举。”

李显犹豫了一下,说:“这个‘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短歌行》,应该是曹植的父亲曹操说的,怎么能是曹植呢?”

太平公主直言不讳地说:“我的意思是说,这里没有你的位置,哪凉快上哪儿待着去。”

李显说:“别说一件,就是一百件朕也答应。说吧,什么事?”

李隆基说:“不用,不用,我没事。我只想一个人静一静,一个人静一静。”李隆基走后,高力士才向王氏说明了原由。这时,李隆基的胞妹李持盈走了过来,看见王氏满脸忧愁,,问道:“嫂子,你怎么了?出了什么事?”

李重俊低下头,长叹道:“这样做算是犯上作乱吗?”

“你不亏是个才女,连献媚都这么的与众不同。好吧,起来说话。”

“谢大公主。”

“说吧,韦氏派你来什么事儿?”

“韦氏?这样一个人她能派的动我吗?是我今晚特地来见大公主的。”

“是吗?你找我有什么事儿啊?”

“大公主,我想告诉你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陛下驾崩了。”

“还有呢?”

上官婉儿看见太平公主那种平静的神态,心里暗自思忖道:这个女人果然不简单。当然这也是她预料中的事情。上官婉儿说:“这对于大公主来说不是个机会吗?”

太平公主说:“什么机会?”

上官婉儿说:“承接天命,荣登帝位,君临天下啊。”

太平公主面露喜色,说:“接着说。”

上官婉儿说:“你身上流淌着李氏皇族的高贵血液,您是太宗皇帝的后人,又是天后的女儿。这世上除了您,还有谁有资格在含元殿上俯视天下,莅临中国而扶四夷。我虽不才,愿意为了大公主成就天后那样的伟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希望大公主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再此重温当年服侍天后那样的荣光,好吗?”

太平公主说:“你就不怕我杀了你吗?”

上官婉儿说:“大公主要是想杀我,可谓是易如反掌。我要是能死在天后的女儿、能够成就天后那样伟业的人脚下,我虽死犹荣。”

太平公主说:“你很识时务啊。”

上官婉儿立刻趴在太平公主的脚下,双膝跪下说:“天后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公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平公主大笑一声,把一只手放在上官婉儿的脸上,说:“我就喜欢那种识时务的人,尤其是像你一样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俊杰之才。你跟着我有你享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荣华富贵,你只管放心好了。”

上官婉儿紧紧抓着太平公主放在她脸上的那只手,眼睛里噙满了泪水,说:“婉儿余生将为大公主而活,为大公主效劳,誓死效忠大公主。”

“我相信的你忠诚之心,起来吧。”

“谢大公主。”上官婉儿起来以后,说:“大公主,韦氏让我拟一份遗诏,我想听听大公主的意思。”

“你打算怎么做呢?”

“我草拟拟了一份遗诏,请大公主过目。”

上官婉儿将遗诏呈递给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接到手里,打开一看上面的内容是: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由韦皇后主持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

“就这样办吧。”太平公主看完后说。

“这个遗诏韦氏恐怕不……”

“不答应更好,要的就是她不答应。”

“韦氏要是不答应,群臣一定会认为她想挟天子而把持朝政,阴谋篡位。这样只会险她于孤立的境地。”

“你很聪明,不愧有当朝女宰相的风范。”

“多谢太平公主夸奖,我一定按大公主的意思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