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金庸的写作过程,是一种慢热的过程。精彩如《神雕》,开始时的一大段,热门如《射雕》,开始时一大段,都未到精彩的阶段。一定要在经过了缜密的安排之后,精彩处才逐渐呈现,终于到达令读者目不暇给的程度。而短篇的创作,根本没有这一过程,金庸的特异特点,就得不到挥。

射雕》最成功之处,是在人物的创造。《射雕》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平铺直叙的,所有精彩的部分,全来自所创造出来的、活龙活现、无时无刻不在读者眼前跳跃的人物。金庸写人物,成功始自《射雕》,而在《射雕》之后,更趋成熟。

谁是夜叉?是“香药叉”木婉清?木婉清在书中的地位一点也不高,当然不能代表八部之一。段誉是什么呢?乔峰又是什么呢?我的结论是,金庸在一开始之际,的确有着写八个人,来表现八种道神怪物的意愿但是写作前的计划,意愿是一回事,写出来的小说是怎样的,又是一回事。

做父亲的狠心杀自己的女儿,将女儿活葬在棺材中,坏到不能再坏!

关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雪山飞狐》在创作过程之中,金庸在一开始之际,当然受了电影“罗生门”的影响。但是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金庸在开始创作之后不久,就立即想到自己的作品,会被人与“罗生门”相提并论。所以,他努力在突破,不落入“罗生门”的窠臼之中,而结果,他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说《雪山飞狐》倒叙部分的意念来自“罗生门”可。说《雪山飞狐》是“罗生门”的翻版,绝不可。如果强要这样说,那是证明说的人,未曾仔细看过电影“罗生门”和未曾仔细看过《雪山飞狐》。

胡斐这了无缘无故的一个乡下人,而与凤天南这样武功高强的豪富同旋到底,确实可观。

七、射雕英雄传

自此,金庸就进入了报界,而在不久之后,便被派来香港。那大约是三十年以前的事。金庸在香港的大公报工作了相当久,担任的是翻译工作。后来,大公报本身变了质,和当年大公报,不能相提并论了!

笑傲江湖》中写了权力令人腐化的过程。任我行对属下本来是兄弟相称的,可是在听到了“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之后,在得到了教众的拜见之后,想要阻止,一转念间,觉得高高在上,也没有什么不好。先是觉得没有什么不好,继而觉得简直好得很,再继而觉得非次不可,这就是权力使人腐化的过程。这种过程的深刻描写,可以作为民主政治第一课的教科书。

任我行最后在仙人掌峰的顶上,直摔了下来,自此与世长辞,象征了一个在权力顶峰的人摔下来之后的下场,很有讽世意味。

笑傲江湖》一开始,就是魔教长老曲洋和刘正风的友谊,两人琴萧合奏了一阕《笑傲江湖》,正、邪之间的分野究竟如何,是根据世俗的人云亦云来分野,还是根据个人的意愿来分野,还是照自己的判断来分野。正是什么?邪是什么?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一连串人深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全书中又各有了答案,这是《笑傲江湖》最不同凡响之处。

令狐冲坐着和田伯光对快刀一段,看得大汗淋漓。

桃谷六仙捣乱武林大会一段,看得令人大笑腹痛。

蓝凤凰献五仙酒一段,看得人不饭竟日。

田伯光被不戒和尚惩戒一段,看得人忍俊不住。

东方不败关注杨莲亭一段,看得人毛悚然。

梅庄戏弄四个庄主一段看得人呼吸顺畅。

天王老子向问天独战群豪,令狐冲仗义相助一段,看得人热血***。

武当掌门率领两大高手和令狐冲比剑一段,看得人呼叫击桌。

为任盈盈而率领三教九流,呼啸上少林一段,看得人恨不能参与其事。

看青城掌门余沧海穷途末路,面临死亡一段,令人不寒而栗。

看大力神斧在山洞中开路,到最后一斧力竭而亡一段,令人扼腕三叹。

看岳不群深谋远虑一段,令人知人心奸诈。

看小林子自宫练剑一段,令人知世途艰险。

笑傲江湖》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纯叙江湖上事。金庸特意舍弃了他最擅长的历史和虚构相揉合的创作方法,表现了他创作上多方面的才能。在一连串的曲折、奸谋之中,逐渐暴露伪君子的面目,解决了正、邪的真正意义,这是一部写尽人性的小说。

笑傲江湖》在金庸的小说之中,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