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上帝他老人家在让亚当横空出世后,还要画蛇添足地给他找个“点灯说话关灯做伴”,恐怕绝不是为了有朝日“同工同酬”。正如唯唯诺诺的“花瓶党”根本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团体样,在男女之间搞整齐划的任何企图都是对文明的背叛。坐地日行八万里的今天,稍有全球视角的人都知道,在两性更加平等的发达国家中,主妇根本用不着靠所谓“经济独立”来保证自己的社会地位,反而是我们身边那些早就把炒菜做饭之类的技之长都拱手相让给全能丈夫的职业女性们越来越难以招架那全线告急的拆东墙补西墙。小时侯听过则童话,说老虎的功夫都是猫教的,可狡猾的后者还是留了手,没把爬树的看家本领和盘托出;果然,徒弟学成之后翻脸不认人,要拿师父祭旗,老猫就是凭借着最后的“招鲜”才侥幸繁衍生息到如今的。记得幼儿园阿姨讲这个故事时女同胞们也在场,做人的差距之所以会越来越大,恐怕就是能否举反三的结果吧。

枕流觉得,这恐怕也是种道德洁癖,点儿蛛丝马迹可能会膨胀成程毅的心腹大患;如果你不顺水推舟,他就得这么直折腾下去,弄得大家都不踏实:“行,我也有日子没吃羊肉了,”无所谓,大不了以后再找机会把多米诺骨牌推回去就是了。

徐枕流曾经领教过这位仁兄,刚开学那会儿,他曾担任过艾枚的入党介绍人,结果不出半个月就把这位“妄想”向组织靠拢的“积极分子”给吓跑了;果然是“店大欺客”,艾姑娘那口贵州普通话本就不大利索,“邯郸学步”番后,至今都时常“拌蒜”。

“其实道理我都明白,”远航还是那样小心翼翼地跟在身后:“只是总觉得怎么就偏偏让我给赶上了”

“哦”,徐枕流对这个传闻似乎并没感到太意外,在摩肩接踵的小院中,经常会“嫁接”出些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新品种:“你那帮师姐怎么知道的?”尽管如此,他觉得还是需要礼节性地交流下,这种绯闻往往只需稍稍顺藤摸瓜便能找出“好事者舟载以入”的枪手。

“刚认识那会儿,魏诚有事儿没事儿老让我帮他写这弄那的,”陆远航在网上数据库中机械地翻检着,不时在本子上记下点儿什么。所谓学术研究,听起来居高临下神秘兮兮,其实大部分工作和流水线上已经日益被机械手臂所取代的重复性劳动并无本质区别:“现在也没动静了,这回要不是我在他桌上看见那份稿子,肯定又不吭气儿。”枕流明白,她所在意的当然不是那些根本没有什么油水可言的翻来覆去,从现实利益角度看,不离开电视台跑到这座破板楼里抄抄写写的理由肯定比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还要多得多。

“说是叫反正也是你们这届外文所的,”辈子惯于当家的主妇给大家部着菜,自己则忙里偷闲地扒拉两口:“叫什么来着?什么爽。”

个巴掌拍不响,这事儿也不是吴雨自己能说了算的,其实两人那和谐的小世界早就可以成果斐然,可女人基因中便已经注定的母性,在现如今的社会潮流中早已变得并不那么顺理成章。偏偏这个新版小吴充分继承了父亲那蒲苇韧如丝的性格,从来就不懂得为自己的“我本将心”去“奈何明月”,想等她主动站出来维权,黄花菜都凉三遍了。边有丈夫的冠冕堂皇,边有母亲的理所当然,真不知何处是归程。

魏丹?

事实上,徐枕流的父亲早先也曾经在语研院的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过,但十几年前就已经离开这里去了太平洋中那块在大航海时代末期才最终被发现的陆地。尽管院里也有很多老同事相识相熟,但平日里打招呼却很少问起,远没有当副院长的奶奶那么妇孺皆知。

地下室里的变化在两三天后很快被易妈妈发现,又顺藤摸瓜地得知小胖子四处闲逛着不敢回家的隐情。于是,在王院长的欣然首肯之下,只要当天枕流奶奶有事儿,男孩儿就待在这里吃完晚饭,然后由易欣负责送到路口,形成了惯例。

但电话这头的彭奶奶却似乎并不这么认为:“咳,这反正其实倒也没什么也只能这样了,”看来,王副院长那边并没有采取进步行动的打算。

等等,好像还有意外收获。他发现这把之下居然还“买赠”,手中多了本儿不知今夕是何年的小册子,真乃皇天不负有心人。难怪傅斯年先生鼓励史学家们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呢,看来考古中有所收获的快感大概和捡钱包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前者是合法的团伙作案而已。

绝望中的人往往会出现幻觉,把赶来捞自己的救生员当成稻草浮木之类并口咬定,结果弄个两败俱伤。其实,马后炮地看来,自打大学恢复招生之后,对待下乡青年的政策已开始松动,从那以后,招生就业返城的口子便逐渐打开;但当时几乎已经心死的年轻人早就无暇顾及这么许多,而把此次机会当成逃离苦海的唯彩虹。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校花那位初恋男友自然是最符合推荐标准的人选,可生产队长就是把此事束之高阁像没发生过样,冯妈妈心里当然清楚,这位从自己来的第天就眼珠掉地又刚巧死了女人的土皇帝在等待什么。

于是乎,就在全村张灯结彩的那天晚上,似乎始终默认着切的“小秀才”终于收到了那张好像刚从字纸篓里拣出来的报名表,油腻腻地盖着生产队的大红图章。知耻近乎勇,这位“福报不浅”的工农兵学员后来果然路扶摇直上,他,就是去年被枕流奶奶寄予厚望而带到香港着力培养却神不知鬼不觉地“出走”新加坡的陶雄兵博士。

据说,在当年“山寨般美女与野兽”婚礼的第二天大早,那位曾经的知识青年便打起行囊走出了村口,也是同样的悄无声息。从此之后,这对曾赌咒过海枯石烂的恋人再未谋面,唯的次联系,就是宝贝儿子正准备报考语研院时,冯妈妈辗转托付当时还担任院办副主任的陶老师帮忙关照下那回。

在多数“圈外人”眼中,知识分子似乎该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才对,至少要比“表子无情戏子无义”强些;毕竟,那么多“圣人之言”不能白读啊。其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并非铁板块,而是拥有着两个截然相反的维度——“价值”和“理性”:通俗点儿说,前者指那些无所谓对错是非的信仰,比如宗教哲学伦理等等,或许,也包括爱情;而后者,则需要“摈除”切“杂念”,紧盯着数据报表,没有了“妇人之仁”,只剩下锱铢必较精打细算

通常来讲,语言学是某种界乎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门类,因此,从事这个专业的学人也往往具有着相对双重的人格,而冯业,就是个不错的实例。其实,和这种“过敏体质”的人打交道也并非毫无规律可循,据不完全统计,只要你没有给他造成种“高高在上”甚至“强加于人”的错觉,冯同学发飙的几率便会降低百分之四十左右。比如说,在“青云寺”外的小凉亭里,正啃着干面包的冯业头次推开艾枚手中盒饭时的语调就还算客气,隐约间似乎还说了句“谢谢”;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艾姑娘却错过了全身而退的难得机会,居然冒险再次推销,结果所以说,遇事要见好就收,得便宜卖乖得看时间地点人物。

也难怪,冯业今天的心情本就不算太好;这次出游之前,他曾破天荒地力邀黎夕茜同往,却碰了鼻子灰。冯同学显然低估了校花的价位,就凭这小山包上那两棵歪脖子树,还想引来金凤凰?更何况,仅仅在选修课上打过几次照面的黎姑娘根本就不记得有冯业这么个人。于是乎,亚马逊雨林中美丽的蝴蝶偶然间扇了扇翅膀,几天后,密西西比河畔的飓风却降临到了艾枚头上。

“没事儿,”直冷眼坐在远处的苏韵文终于开了腔,她走到冯业身边坐下,并招呼艾枚继续“速递”给其他同学,事实上,这几乎是苏艾二人今天唯的次正面接触。

被晾在旁边的李彬脸上浮现出稍纵即逝的尴尬,但很快便找到了可以移花接木的台阶,于是转向正边焦急地看着纸箱中越来越少的盒饭边眼巴巴地计算着人数的枕流:“别着急,肯定有富余,发完了剩下的全归你,”他知道,虽然嘴上无德,但像徐枕流这种传统“书卷型”在体面问题上通常会取守势,不至于为点儿小口舌便撕破脸皮。整天混迹于沐猴而冠的写字楼里,李彬大概是没见识过这种阵仗,他边把小鸡炖蘑菇递给枕流:“您先垫垫,不够我再去搬,”边装作不经意地朝冯业那边望着。

说来也怪,素来不合群的冯同学似乎并不反感韵文,当然,这也许与她和黎夕茜走得较近不无关系。徐枕流也是刚刚才知道,前不久,几乎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的冯业忽然找到韵文,支吾了半天,女孩儿才弄明白这不速之客的来意。事实上,自从到研院读书那天起,他就直在帮老家的师弟师妹们办理来京读书的助学贷款,跑了半天,得到的答复基本都差不多:“这种事情必须本人亲自出庭,不得委派律师代理。”可问题是,如果那些贫下中农子弟有闲钱跑到北京转悠,也就用不着申请资助了。看来,现如今中国的制度不是不够健全,而是太健全了,健全得针扎不进水泼不进。

无奈之下,四处碰壁的冯业想起了组织,于是便找到在研究生会担任部之长的苏韵文;其实他早该明白,人家的“法治”并非没有弹性,关键是得“往来无白丁”。虽然研会的大员们懒得插手这种毫无油水可言的多事不如少事只象征性地找那边打了几句官腔,但却化腐朽为神奇,没过多久,便峰回路转了。

“他这个人就是有点儿喜怒无常,其实心眼儿不错,”从那以后,每当听到对冯业的微词时,韵文都会脸严肃地去纠正别人。当然,除极个别的亲信外,她并未透露过自己之所以会为之辩护的来龙去脉,原因自不必说。

“真够咸的!”远航端着手中的次性饭盒,左看看右看看,她本就不饿,没扒拉几口便吃不下去了:“这儿还有什么可玩儿的?”女孩儿瞧瞧身边的程毅。

“咱们去求个签吧,刚才在门口我好像看见有算命的,”程毅正在给相机换胶卷,撂在旁的猪肉炖粉条也剩了大半。

“这破庙可真没劲,”酒足饭饱的同学们晒着太阳,开始回味起来:“还不如在城里找个公园呢”说话的正是和程毅同系的那位四川姑娘习咏嘉。

“没错儿,”本该与“党中央”保持“高度致”的班副程晓枫也不荤不素地加入了声讨的行列,她之所以会反常态,大概与前不久在“优秀干部”提名中的落选有关:“早知道我就不来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正把脚晾在槛椅上的石立显然对来自堡垒内部的“不和谐”更为敏感,于是连鞋都没顾上穿便奋起反击:“这”他似乎也找不出能驳倒对手的理由:“来这里是班委会集体讨论决定的!”看看,民主就是比言堂好,尤其当出事儿之后分散突围的时候。想在大陆官场混,不会找替死鬼肯定玩儿不转,谁叫中国的老百姓好糊弄呢,咱07年底就已经逐步显现的经济下行趋势居然能归咎于08年秋天才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不服行么?

“差点儿忘了,”程毅拎着三脚架走下凉亭:“咱们班还没照过全家福呢,”回生二回熟的他心里最清楚,此时再不出来搅局,此次决策的责任八成还得由自己替“领导”担着;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在与权力较量时尤其如此。

听说要照相,艾枚首当其冲,拉上李彬和枕流挤进队伍正中间,整天也没说过几句话的李彬看了看人群边缘笑靥灿烂的苏韵文,似笑非笑地摇摇头

“来来来,”石班长朝程毅大手挥:“你再单独给我照几张,”在志得意满的他看来,这帮不解风情的落后群众自然没有资格和自己平起平坐。直到照片洗出来,徐枕流才发现,石立身后那间重檐亭原来叫做“八风邸”,左右廊柱上垂着副不大起眼的对联:“炷香求名求利求官运神不好办,几个钱祈福祈寿祈禄源仙也为难。”

“——二——三——茄子!”

从“青云寺”回校的路上,远航向枕流谈起正在进行中的那个项目,据说难度不大但过程却很烦琐,要到十来所中学搞调研,用以收集90后们口中鲜活的外来语素材。陆远航也是那种兼济天下型的女孩儿,她不习惯关起门来过小日子,向有福同享,所以天生不是给别人金屋藏娇的坯子:“明天到首师附中听课,你要没事儿的话也块儿去吧。”不用说,肯定是程毅做的外联,这小子大学时在首师摸爬滚打了四年,毕业前夕还就近到附中实习过。

“别介呀,”枕流夸张地摇头:“君子不夺人之美,我可不当电灯泡。”

“什么呀,”远航象征性地挥起粉拳,比划了下:“爱去不去,”她俏皮地扬了扬下巴。

在徐枕流印象中,程毅始终是个从不斤斤计较的男孩儿,典型的富贵公子;可旦牵扯到纯洁的男女关系时,事情便开始发生些微妙的变化。和无话不谈的北京孩子不同,他总是尽量避免在同性之间讨论感情问题,说起其他女生时也往往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它。在程毅的交际圈中,男女朋友始终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尤其对于那些被列为考察目标的异性更会采取严密的“隔离措施”。

枕流清楚地记得,个把月之前,当与魏丹过从甚密的那位博士哥哥托程师弟翻译篇论文时,外语水平也不过伯仲之间的徐枕流曾被力邀加入,虽然只帮忙撰写了段摘要,但事毕之后,程毅还是大张旗鼓地塞给他两百块报酬外加顿烤肉。反观这次同远航合作,二者大相径庭,和研院中所有人样,程毅自然知道徐陆之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但却始终讳莫如深,就连远航主动邀请枕流加入时,他也只是在旁边不置可否地笑笑,与平日里天下为公的慷慨判若两人。

徐枕流当然了解程毅独特的生活习性,也乐得成|人之美,毕竟,无谓树敌总不算智者所为。其实,这次避嫌本就是顺水人情,从“青云寺”回来的次日,他早已另有安排。

大约两三天之前,枕流着实意外地接到袁莱的电话,约他有空儿时到医院晤。照理说,直“下榻”在封闭病区的袁博士并无随便约见友人的自由,甚至连使用通讯工具的权利都没有,更奇怪的是,他又能从哪里得知师弟徐枕流刚换的手机号码呢?通过远航?恐怕不会,自打上次介绍二人认识,姑娘陆倒去探望过袁莱两次,但都有枕流同往事实上,直到走进通天观医院那座并无什么特别之处的大门,男孩儿也没能解开心中的这些疑惑。

宽敞而人迹罕至的院落中,深深春日里蓬勃的景致倒与头回来时大显异趣,树树桃李已然欣欣向荣,刚刚老去的满地繁花尚未来得及打扫,正随淌淌微风徐徐徜徉。和总比平原地区晚上半个节气的山间不同,城里的空气已经开始积攒起沉闷的味道;北郊常见的灰喜鹊似乎有些烦躁,不时在枝头咿呀着。

东张西望的枕流突然停下了脚步,男孩儿惊奇地发现,未经允许本不得外出的袁博士正立在他们每次都会光临的石桌傍,似乎在欣赏屋檐下刚刚孵出的雏燕。大概是听到徐枕流渐渐走进的脚步,他慢慢转过身来:“你还挺守时,比我强。”

“呵呵,”枕流有些惭愧,同往常样,若不是被尿憋醒,自己今天肯定迟到:“我还以为您不能出来”他猛然意识到这似乎有点儿哪壶不开提哪壶,尴尬地愣了下。

袁莱笑笑,他似乎比前次胖了些,脸上也泛出丝丝血色。

“哎?”直到袁博士侧坐在石凳上,枕流才想起书包里的湿纸巾:“这,这不是得擦擦么?”永远慢拍的小胖子感觉自己也该进去“深造深造”了,今天张嘴就说错话。

与礼节性的示意不同,这回,袁莱笑得很爽朗:“不用了,不用了,你也坐吧。”

惊魂未定的徐枕流刚刚发现,面前石桌上整整齐齐地摆着叠笔记本,用条浅蓝色丝带十字扎好,正中心处,打着个漂亮的花结。

“等会儿你走的时候,把这个带上,”袁博士端详着枕流:“先寄存在你那儿。”

“哦,”男孩儿觉得自己似乎该问点儿什么,但时又理不清头绪。

“你”袁莱好像在等待着小胖子的发问,见他久不开口,便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你对将来有什么打算?”

“啊?”和目光澹定的大师兄坐在起,向来以敏捷著称的徐枕流反而总显得有些跟不上步点,这可能就是道家主张的“大巧不工”吧,过分花哨的招式在迷惑对手的同时也难免会消耗自己。

和所有削尖脑袋准备在象牙塔里更上层楼的苦孩子们样,徐枕流当初刚刚走进研院大门时也着实趾高气扬过些日子,以为从今往后尽可刀枪入库,就等着在保险箱里顺理成章地“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其实,真等你挤进围城之后便会明白,走学而优这条华山路,就像好吃却不管饱的猪蹄凤爪酱鸭脖样,反倒不如烙饼卷大葱实在。说出来不怕您笑话,刚拿到学生证那阵儿,每逢身边有陌生美眉光顾,不管颠簸的公交车上何等拥挤,枕流都会把象征身份的红本本掏出来摆弄番;可虚名毕竟不能当饭吃,看看那些当年在求学独木桥上“有幸”被推将下去如今却数钱数到手抽筋的“败军之将”们,你也只剩下在装聋作哑与自我怀疑中进行艰难选择了。

“想在学术机构路混下去?这对于你倒不困难,”袁博士提示着,却并没有故意做出种过来人的口吻:“还是做些更实际的工作?”

“这个”尽管特殊疑问句已然变成最容易回答的选择疑问句,但枕流还是觉得有些言难尽。

多年以前,大学本科毕业生到自由市场卖猪肉可以登上头版头条;现如今,火葬场招聘位司仪却能引来二十多个博士大打出手。都是邓小平理论旗帜下长大的代,谁不想做些实际的事情?可您从导师手里趸来的那点儿陈芝麻烂谷子,再怎么打折抽奖外加返券也没人搭理。面对愈加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生扩招恐怕连权宜之计都算不上,让人才供需矛盾缓期两三年执行,却赔上了咱高等教育本就摇摇欲坠的声名狼籍,说饮鸩止渴都是给了内部价的。

“看得出来,你不是那种死读书的角色,”事实上,袁博士虽满腹经纶却绝非喋喋不休的话痨,平日里交谈时往往也是听得多说得少,可今天似乎有些反常,面对直找不到节奏的枕流,他倒是显出点儿不吐不快的意思,始终引领着话题滔滔向前,却不像在讲给某个特定的人听:“趁着年轻,多走走看看。”

“您能说得具体点儿么,比如”

袁莱像往常样微笑着看看桌上那摞绿皮本,“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生要真是几十年如日地波澜不惊,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尽管这位传奇缠身的大师兄从不故作出种貌似高深的姿态,说出来的话也大都平易近人,但平日里早已习惯于口若悬河在话题中心的枕流还总是觉得自己就像个只会鸡啄米般点头的后进生,连接下茬的机会都找不到。在男孩儿眼中,袁博士就像圣经里通俗易懂的赞美诗,每次听来总会有所心得,又常读常新。枕流似乎怀着太多疑问,总想探个究竟,答案好像就在眼前,可等你真的深出手去摸索时,它又飘渺着远去了。

刚刚拿到那摞笔记本时,徐枕流就觉得有些面熟,却说不出个所以然,直到几天后经“微服”前来的易欣提醒,才意识到,这便是多年以前语研院报社印制的记事手册,易姑娘上小学时常用的那种。也难怪,男孩儿隐约记得,远航似乎提起过,当初袁师兄读研时曾在院报参加实习,后来好像还曾为副刊写作过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