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珏紧紧盯着这个硕大无朋的拳头,目不转睛,运真气举起已经折断的臂膀,坚毅的眼眸中没有任何畏惧,仿佛还是千万年前花果山顶上风打雨浇的那块原石,傲然屹立。

霓裳在一旁看得眼花缭乱,她只见到十枚银环分成左右两道,在班珏身周环绕了七八圈,倏然分开,在班珏前、后、左、右、上方飞舞,此去彼来,循环不休,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渐渐连成一道道光线,分不出还有几个银环。

“哼,你能做什么好事,无非是拆散一对,做成另一对,使有情人无法厮守,使无情人结就孽缘。”

沙僧曾说女儿国乃是禁地,仙佛不得干涉,女儿国边境内应该没有人烟。悟空向西而行,想着去女儿国内地讨些斋饭,再则先探探路。

八戒嗓门大,唐僧听得一清二楚,欲待取来禅杖敲他一棍,禅杖却被沙僧扛着,气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伸出手指了八戒半天才道:“现在人间流行我这样的,你们太落伍了,根本不懂潮流。”

班珏本是懒得书写神通法诀,话说得这么高尚,听得大煞越来越崇敬班珏,只叹主人的思想境界太高深了,我辈庸人难以企及。

班珏不再和两人对峙,“光明正大势”自然消散,两个妖精才得以喘息,瘫在地上无法动身,为了抵挡班珏的威压,她们的法力被消耗的七七八八,班珏轻而易举就能把两人降妖除魔。身在险地,她们抓紧时间恢复法力,不敢分心说话。

“姐姐,姐姐?”

班珏一入内室,打量医师,不看还好,一看即大惊失色,好吓一跳,差点没拔剑刺过去,紧张之中拉着紧紧拉住霓裳的衣袖,牙齿不住打颤。霓裳见班珏这副模样,不知所以,班珏努嘴示意,她才看向医师。只见这医师秃顶黄牙,秃顶发皱,头皮上满布白癣,黄牙不多,寥寥几个,个个尖锐,一开口似乎就要咬人食骨,况且满面皱纹,如同沟壑纵横。

在霓裳的观念中,花开花落,不过是一处景色,哪里有生命可言,凡间之人一时片刻的生死都不知几何,谁管的着花草的盛败。她只当班珏和老君待得时间长久,耳濡目染,听来如此多道理,也不和班珏分辨,收了法术,笑道:“妹子恁多事!”

班珏仙子看着霓裳,仿佛感觉到春风荡漾,花开冰消,霓裳不再是前几日见到的霓裳,那个早已麻痹心灵的霓裳。

珏仙子还要再问,见银童朝道祖努嘴,已经明了,当下也不再问。

佛祖道:“我还在为找个什么理由才能将我佛法东传,如今这由头不请自来了,真是天佑我西方昌盛。”

约苏话中有一部分好像是他们教派的教义,说的并不详细,含含糊糊,不清不楚。在东方道家的思想之中,道就是道,天地生时道已生,不是由神所创造,也不是神,而是自然而然就有。天地生而道生,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万物由道而生,非神所创,世间没有造物主。而神就是神,人、妖、精、怪都可以修行成神,位列仙班。

双方的教义并不值得去深究谁对谁错,都是为了修行,都是为了追求天地之间最高深莫测的道,何必分个高下是非。

大圣抚摸着古树的苍苍老皮,仰望着湛蓝的天空,细微的风掠过他的发梢,吹过他高古的眼眸,其中精光一闪,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世间的神奇和奥妙没有人能够说明白,即便是高高在上的道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所有人都是在摸索而已,道的最初源头,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真得触摸到。

大圣想了片刻对约苏说:“以你若说,神就是道,道就是神,也未尝不可。只是这神非神灵之神,而是精气神之神,有神则有气,有气则有精,聚精汇神,得道成神。道无高下,有高下的是人,修习自己的道,执着坚定,只要你学好了自己的道,就是自己的主宰。”

约苏对大圣这段奇怪的话不知道明白没有,微微点了点头,说声“知道了”,站起身来,手指苍天,喊道:“我就是神!天地之主!天地之尊!”

唐僧等人在一旁歇息,见两人在一起絮语,不知道说些什么,约苏忽然站起来喊了这句莫名其妙的话,俱个望过来。唐僧摇摇头笑道:“悟空真个胡闹,好好一个小孩子,让你把脑子给教坏了,净说些胡话。天地至尊乃佛祖,释迦摩尼号如来。黄口小儿不知高低,你这毛猴也不明白吗?”

大圣没有在意唐僧的话,听罢约苏之言心中欢喜,高兴得窜上窜下,跳来跳去。他本就是无法无天之辈,信奉的不是神仙,不是佛陀,信奉的就是自己,对约苏说了一番话,没想到他竟然异常聪慧,明白了自己的暗语,正合自己的脾胃。

大圣没有接唐僧话茬,唐僧只好自己在一旁唧唧歪歪,念几句经,报几声怨。

大圣跳来跳去够了,才坐下来,晃着双腿,有心收他为徒,悠哉悠哉说道:“孺子可教。记住,即便天上有神灵高高在上,在我心中,最大的依然是自己,我就是自己的神灵,我就是自己的圣。你修行的道路与我不同,你不必炼气,不必炼神,你可以直接炼法。”

约苏急忙问道:“如何炼法?”

大圣笑而不语,眼看着唐三藏。约苏生得机灵,自然明白,跑到三藏大师身旁腻腻歪歪,恳求道:“大师,我不远千万里,跋涉山川,来此荒山,只为等候你们来此,拜大圣为师,随身修行,望大师成全小子。”

三藏大师颇有些犹豫,他心中明白,自己的四个徒弟都是菩萨安排,多一个不成,少一个也不成,要是没来由加上一个人,只怕菩萨怪罪,心中纠结,不知如何是好。

约苏眼望大圣,大圣无奈劝道:“师傅,约苏只是个小孩子而已,随咱们前行一阵,咱们就赶他走,从哪来回哪儿去,不耽误咱们西行取经。”

唐三藏考虑了又考虑,想着到了有人家的地方就将他留下,才点头同意,说了许多规矩,讲了许多道理。

约苏欣喜异常,重新规规矩矩对着大圣磕了三个头。这次大圣没有再背对他,受了他的拜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