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的娘家也没什么钱,不能像别人那样回娘家借,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一家人就这样闷闷不乐地坐着。

还是大伯请来的大夫,大夫看了说是要好好养着,不知道要养多久,敷了些药,花了四十文,爷爷叫每家出10文。可大伯说这次的算了,以后买药的钱,四人平摊。

通过两天修整,她已经能感觉到身边的人和事了,她穿越了,原主是个才两岁的小女孩,也叫宁清依,是发高烧没的,她还有个哥哥,才三岁,叫宁清涛,就是他经常叫自己,给自己喂糖水。

邓氏和朱氏带着宁清水和宁家成早到了,还有唐氏和刘氏也在,几人打过招呼。

“咱几家的小孩子出息了,竟然会打猎”邓氏一上牛车就跟朱氏和唐氏聊到一块儿,微笑地看着自己儿子,脸上满是自豪。

黄氏和刘氏哼哼了两声,一头野猪啊,还四百多斤,心里是嫉妒了。

邓氏、朱氏和唐氏不理,继续闲话家常。

宁清依对这古代的集市非常好奇,一路上精神十足,宁清涛眼睛也瞪得大大的,很明显他也没去过集市,宁清水和宁家成倒是去过几次。

当他们赶到集市也就是镇门口时,抬野猪的几个男人还没到他们就在那等着,好一会儿几人才满头大汗地赶来,再抬去徐记酒楼卖,老板见野猪肥,多肉,给了9两银子。

宁庆柱和宁清石本就不要工钱帮忙砍木材,宁庆志也不想多分,直接各拿了3两。

三家人一出酒楼,说要去买东西,就分开了。其实现在也没什么买的,唐氏要求先去买些糖和盐,还要买两匹粗布做衣服,花了不到400文。

“爹爹,肉肉”清依自从穿越来还没吃过肉呢,让爹爹买一斤肉吃不过分吧!更重要的是她要了解这集市究竟是什么样的概况,看起来挺繁华的,比她在现代住的镇子还繁华,说不定这里还是古代的一个商业枢纽什么的,她要赚钱也方便些。

其实宁清依不说,宁庆志也是会去买的,既然清依说了,那就更得去了,“好,咱们依儿,要吃肉肉了”宁庆志哄着宁有才怀里的女儿。

“肉肉”宁清依任宁有才抱着走到一扔了一滩猪下水的铺子后,扭着身子让宁有才将她放到地上,不肯走了,任凭宁庆志四处打量,她就要买那个铺子的。

宁庆志一看肉铺老板也是个老实的,就开始问价“肥肉要20文1斤,半肥半瘦肉18文1斤,瘦肉15文1斤”宁庆志买了两斤肥肉,一斤瘦肉。

宁有才又要抱起宁清依,宁清依不让,指着猪下水,一直叫着“我要玩”不肯走,没办法,就问肉店老板买,花了5文钱,买了两副,宁清依总算笑了,气得唐氏直骂宁庆志太宠孩子。

“庆志,你娘说要买丝线,先去买丝线,再去买点酒咱爷两回去喝两口去”宁有才一路无话,又好酒,他原本怕拖累宁庆志一家,现在有了点闲钱,酒瘾犯了,能买点回去就不想错过。

“爹,你就放心吧!不会忘了酒的”宁庆志几人先去买了丝线,又去买酒,宁有才从拿到酒就闻了又闻,惹得几人哈哈大笑。

“爷爷,你带依儿上山,咱又去找猪猪,卖了给爷爷买酒,好不好”宁清依还想进山,时刻不忘让爹爹和爷爷带她进山玩一次。

宁有才闻着酒香,心里高兴,呵呵就答应下了,“好,爷爷以后带你去抓猪猪”,这句话成了宁清依以后拿捏宁有才的筹码。也的确让他好酒用不尽。

宁清依这下高兴坏了,有谱了,呵呵地拍手叫好。

“呵,爹,买了酒了,回头让我家的陪你们喝一杯”黄氏两口子带着他们的宝贝儿子宁清河跟他们这就碰上了。

分家了各吃各的这是硬道理,宁有才靠着宁庆志养老,黄氏和刘氏的嘴脸也让他记忆犹新,没道理让他们占便宜,“不用了,这酒我要留着慢慢喝,都去逛吧!咱该回家了”宁有才将酒给宁庆志,抱起宁清依,径直往镇门口走去。

“呵呵,回家了,爷爷带我跑”宁清依心想这爷爷真上道,以后好好孝顺他。

7788

到镇门口,已经有几家人等着了,包括宁清石一家,因为他们回来得早,到家不过中午时分,午饭过后,宁清涛和宁清依累得午睡了一会儿,大人边喝酒边聊天。

老人好不容易养大了子女,一分棺材本都没有也不是个事,“娘,我们今天赚了3两银子,您老拿着2两压箱底”唐氏将2两银子拿给李氏,手里剩下的519文要还大房400文,自己只留119文。

李氏正好一文钱没有,唐氏给她,她也有心收,推迟了几句,将银子接过藏起来,对唐氏印象又好了几分。

“爹,下午我们是上山寻点吃食,还是去地里收拾收拾”宁庆志尝到了甜头,突然想上山,说不定能寻上点吃食过冬。

宁有才想了想,决定全家一起上山挖野菜,顺便打猎,连宁清涛和宁清依都没落下,二人高兴地睡意全无,一下子爬起床,往山里出发。

宁清依经过一天的打探,知道镇叫洋河镇,村里流过的河就叫洋河,镇子还算繁华,大户人家不少,光是辞官回乡的镇上就住了几家,什么员外、有名的大夫都有,而且镇上离县城不远,只要一个时辰,他们家到镇上也只要一个时辰,这么算下来,她家到县城最多两个时辰,找点东西买是很容易卖出去的,他打定主意靠山里的吃食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