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年轻的李世民,却已经身兼多项高爵要职。

在张超开出这么好的优惠条件下,张家沟的村民几乎人人都来打招呼登记。有三分之一的人要盘炕改灶,有半数多的人选择了只盘炕,还有部份人则选择了只改灶。总之,效果非常很好。

每量完一家,立即登记在册,然后老爹按手印以及粮主按手印,最后还要给一份收粮单给粮主,约好月底来结粮钱。

不过还是村正最豪爽,居然一出手就是一只羊两只鸡。看的出村正会来事,还美其名曰这是儿子柯五拜张超为师的礼物,没其它意思。

张超还不满足八折优惠,又要求按月结帐。后世做生意的人都会要求这样做,月结或者季度结,这个可是有很大实际好处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店铺来说,能大大加强资金流动。

老爹暗暗用余光打量着张超,发现他进城之后对长安城没有丝毫的敬畏,很平淡。

张超和老爹两人外面围了里三层外三层,那些人都喊着要预订。这个要一百那个要五十的,张超是来者不拒,一面心记一面答应。

“有过所吗?”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张超心里一换算,这大唐的一升糜子面,只有三百一十二克。而大唐一斤十六两,约六百八十克,平均一两只有四十二点五克。实际上,一升糜子面,若换成重量单位,只有七两多一点点。

“家里新灶能用了吗?”老爹问。

柯山和柯五知道老爹家今天开不了伙,便各自送来了做好的蒸饼。

柯安点了点头,又围着火炕打转,看了半天后,又问张超,“这炕下面烧火,上面睡人,不会烤的难受?”

贼军刚刚列阵,罗士信便驰马冲入贼阵,连杀数人,并斩下一人的首级,用长矛挑着在阵前巡走,贼军都不敢逼近。张须陀乘势进攻,大破贼军。罗士信每杀一人就割下鼻子藏好,然后以鼻子的数量报功。张须陀叹服,将自己的战马赏给罗士信,并将他留在身边,从此与秦琼成为张须陀麾下双雄,勇名后来甚至都传到了杨广的耳中,特意派画师给罗士信画像送入宫中。

“你这拳,名字倒取的好听,太极。可惜实际上却无半点威力,若只是练练养生,我看也行,可若说强身健体甚至是上阵杀敌,你这拳就不行了。我看,你以后也别练这个太极了,跟我练,保准胜过你这太极千百倍。”

“老爹,我画了个图,咱们按这样修。”

大唐府兵三年一点选,主要是从自耕农和地主中挑选年轻子弟。首选财多,其次选力壮,再选丁多。就是说,想当府兵,官府的挑选标准是首先得是家庭比较有钱,其次得是比较年青力壮的年青男子,如果既有钱又年青力壮,则优先从丁多的家庭中挑选。

这些汉子们对于吃还真是不挑剔啊。

“我去通知七娘子准备酒菜,今天中午一定要好好喝几杯。”柯五笑着便往营外走去。

如今的战时,大量关中青壮出征,粮食产出更少,粮价也自然居高不下。

但在如今,散职和散实官已经滥封过度,变的空有一个名号而已,与勋官相比实在是天差地别。

关中人喜欢吃面食,这时的人又喜欢把面食称为饼,汤饼蒸饼剪饼等。老爹虽然都五十出头了,可饭量好的惊人,那个面盆张超估计起码能装五斤。

“会。”张超不怂。

老爹还在门口劈材,冬天到了,得多准备一些柴火好干燥。

洗澡沟其实是一条小河,流经后世的蓝田、长安、灞桥。灞上由两片紧靠一起的台塬组成,张家沟正是分割这两片台原的沟界。

“想不到我平时写穿越小说,到头来自己竟然穿越了。”

刚吃完早饭,天还很早,崔旅帅家的车夫就来了。昨天他送张超爷俩回来,张超让他带了二百个馍回去。今天崔车夫早早过来,看来崔家很满意那馍,今天特意早点来拿馍,顺带着捎他爷俩进城了。

老爹让赵叔负责继续收购粮食,让柯七娘子帮忙管理家里做馍的妇人。而张超则让柯山柯正两个带着五个工程组开始正式的开工干活,盘炕垒灶了。另一边,则请村正负责张家新窑洞的开工。

三管齐下。

柯七娘子给老爹拿了两副狗皮手套,“天冷,别冻着手,你和三郎一人一副。”

老爹点了点头,“谢了。”

“谢啥。”七娘子看老爹的眼神里满是温柔,乡上的那个小面馆,七娘已经让她的哥哥和嫂子去经营了,现在也主打卖黄馍馍,直接从张家这里进。张超做主,给的是四文一个的进价。

有崔家的马车可坐,这一路可就比昨天轻松的多了。马车还是有厢顶的,车里甚至还备了个小火炉,不但吹不到冷风还能烤火取暖,虽然还是很颠簸,但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享受了。

“你为啥要卖掉秘方咧?”

车厢里,除了几大筐黄馍馍,就只有爷俩。

老爹对于张超把黄馍馍秘方卖掉了一直还觉得没法接受。五百贯钱可不算多,如果是太平年月,五百贯不算少。但问题是如今各种物价极高,钱并不那么值钱。

一个馍馍最便宜也卖五文钱,而按张超说的一个馍馍的纯利都能达到近两文钱。而他们如果能一天卖一万个馍,就能赚二十贯,五百贯钱,不过是二十五天的利润而已。

张超的想法则要简单一些,适当的技术出让,是为了能够快速的套现资金。固然如果每天能稳定卖出一万个馍,他有二十贯钱收入。可张超还是觉得迅速变现没有什么不划算的,把黄馍馍配方卖给福满楼,他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垄断黄馍馍的买卖,他们依然还是可以继续做这生意的。

而且,张超卖福满楼黄馍馍配方,也是想进一步卖面碱给福满楼。

张家沟人只有这么多,一天做一万个馍已经接近饱和了,就算再增加些人手,估计也难超过两万的日销售额。这点产销能力,还不足整个市场的一个零星。但如果福满楼也做这生意,他们的产量肯定更大,销量大自然对面碱的需求就大,张超到时只要严格的控制着这个秘方,那么他就牢牢把握住了最赚钱的那个部份。

说到底,张超并不打算靠做黄馍馍发财,他是想做面碱来发财,就好比那些做手机的,你做手机壳做手机玻璃手机电池手机组装,肯定不如手机芯片的赚钱啊。

张老爹疑惑,“福满楼买的配方不包括那个面碱秘方吗?”

“当然不包括。”张超回道,五百贯就想买面碱的配方,这怎么可能。

;&!--ove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