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辛亥 > 第五十一章 上海和谈(四)

辰冰看了看从二楼挂下来的各种股票的最近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其中攀枝花钢铁和四川铁路还有轮船招商局的股票都放在了正中间最显眼的地方。辰冰忽然觉得也许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捞钱的方法。

上海华界的一处公馆里,辰冰和杨士琦对面而坐,杨士琦看着坐在桌对面的辰冰,虽然在码头上他偷偷的观察过辰冰,但是现在这么近距离的看着辰冰,他还是惊叹于辰冰的年轻。

码头上站在最前面的是孙中山和同盟会的各个主要负责人和上海的各界主要代表,他们矜持的站在警察维持起来的一点点的空间里。这一次,辰冰虽然失败了,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虽败犹荣,而且败的正恰当,即消除了内战的可能,又向全中国展示了同盟会依然存在的军事实力,这对于几个月之后的大选十分的有利,那些中立派们在投票前也应该好好想想到底把票投给谁合适了。所以就凭这一点,孙中山觉得自己就应该来迎接一下辰冰,更何况蔡锷和辰冰虽然都加入了同盟会,但是却一直游离于同盟会的边缘,现在南方可以依靠的军事实力就他们俩了,所以一定要把他们捆绑在同盟会上。

“总统,蔡锷和辰冰走的这步棋我还真的没看懂,是不是他们想诱敌深入啊,就算这样也不应该把汉阳一起丢了,在武昌摆出一个死守的架势来啊。”

陈宏亚的临时司令部里,“为什么,都督,我们独立师已经在这里牺牲了近三千将士了,你现在让我们灰溜溜的撤退,我怎么向这些弟兄们交代啊。”陈宏亚急红眼了的朝着辰冰问道。

“袁世凯请我转达先生,希望先生能在他收拾完蔡锷和辰冰的西南军之后保持南方的政局稳定,他说他这一次完全没有想要进军南方的意图,所以他不希望看到南方的各方势力倒向蔡锷和辰冰这方。而且他还要我説服先生联合其他的同盟会和国民党的领导人物共同一个通电,支持中央政府的讨逆行为。另外我自己也有一个要求,希望先生给蔡锷和辰冰各去一个电报,劝服他们放下武器,不要再和中央政府对抗了,毕竟无论蔡锷还是辰冰都是同盟会的成员,先生作为同盟会的领袖应该好好的劝劝他们,要他们千万不要成为内战的罪臣。”

一会后,还是那个中年人站了起来,小心翼翼的问道:“都督,你说的这些我们北军加入西南军的话也真的能享受到,不会是骗我们的吧,我们怎么能相信你呢?”

陈宏亚躲在一处隐蔽洞里,不顾洞顶上掉下的灰尘用潜望镜看着外面的情况,边看还边骂道:“妈的,北洋军这帮孙子就不怕打到他们自己人吗,不过这帮孙子的炮打得还真准,看样子一定要俘虏些他们的炮兵回来。”

徐振鹏带着第二舰队实力最强的四艘海字舰炮舰一直游弋在汉口外的江面上,和英国人的军舰相对而视。英国人表现的很克制,再也没有像之前一样在长江中游随便的游弋,封锁江面,而是一直躲在了汉口码头上。徐振鹏当然不相信英国人是怕了自己的这四艘军舰,虽然自己的这四艘军舰比起汉口码头上的几艘英舰比起来确实的强大的多,但是以他对于英国人的了解,骄傲的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是不会惧怕任何敌人的。不过这样也好,省的自己和他们爆冲突。

杜锡珪接到徐振鹏的后就命令后就立即和大副和炮长一起赶去了徐振鹏的司令部,走在路上杜锡珪想着自己的心思,徐振鹏应该是到下决心的时候了。杜锡珪现在是海筹号的舰长,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加入了同盟会。现在袁世凯和蔡锷打了起来,他也是倾向于支持蔡锷的,这些天,驻上海的徐杰没有少和他联络,希望他能説服徐振鹏起来反正,实在不行的话也要把海筹号给起义了。这些天,他就一直动员着自己舰上的水兵和军官,还没忘和其他几艘上的以前一块起义的军官进行秘密联络,他已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实在不行的话,他至少也要拉走舰队的一半走。

“不用了,不要大材小用了,你是作战参谋要把心思放在作战计划上,去阵地,我随便的找一个卫兵就能领着我去了,好好干,一定要给我这个都督长长脸,毕竟都是我一手教出来的,知道吗?走了。”说完辰冰就转头出了司令部,然后随便的在司令部门口找了一个卫兵,就跟着去了阵地。

就在袁世凯在为这些通电伤神的时候,无数的人目光都聚集到了这座胡同里的总统府,这些人几乎都是北方的各种保守势力,他们本来依附于清政府,在清政府倒台后他们又依附上了继承清政府的袁世凯和北洋的身上。他们之所以依附袁世凯,就是因为袁世凯手里掌握的这十几万北洋军,现在本来被当作中国第一强军的北洋军居然在南方吃了那么大的一个大亏,三万人居然就这么的被人包圆了。北洋军的神话破裂了,他所拥有的威慑力也就减弱了,所以这些把自己捆绑在袁世凯身上的人着急了,他们都在等待着袁世凯的反应,一旦袁世凯不能继续的维持其权威,他们也只好另谋出路了,但是如果袁世凯还能向一年前一样,把民军打下去的话,他们也不会吝啬一点支持的,毕竟袁世凯被南方的民党更能符合他们的利益。

蔡锷趁热打铁的保证道:“绝对会,我保证我们会放所有的北军回去,要他们留在南方也没用啊,我们并不想和中央作对。”

吴兆麟紧张的带着一百来号人簇拥着黎元洪慢慢的靠近着王士珍的司令部,至于第一团的大部则在他们接近孝感,打出了黎元洪的招牌后就被拦在了北洋军的军营外,只有让这一百来号充当黎元洪亲兵的士兵进了里来。远远的,吴兆麟就看见了一大群人站在一处民宅前等着他们,吴兆麟就猜到了这就应该是王士珍的临时司令部了。他稍微的加快了一下脚步,手里藏着的手枪又顶了顶黎元洪,他不希望在最后的时刻因为黎元洪的原因而功败垂成。

整理好了指挥权的纷争后,蔡锷带着第二师和李烈钧带着的残余赣军立刻的动员了起来,对本来进攻李烈钧部的北洋军第二镇和第五镇三面反包围了起来,就只留下了沿着京汉线的方向,并且时刻的留意对面北洋军的行动。蔡锷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拖住甚至拖死这三万北洋军。

防守信阳城北城门的是北洋军的一个步兵队,王士珍也知道信阳的重要战略地位,而本来防守信阳的鄂军也已经被抽调了上了前线,为了保证京汉铁路的通行安全,王士珍特意的在信阳留了一个步兵标,用于保护自己的后路。

当然除了这两种声音之外,也还参杂着一些外国人的声音,尤其是英国驻上海总领事肯特更是在公开场合高调额宣布英国人在中国支持合法的政府,至于那些不合法的地方政府,如果硬是要干涉他省政务,妨碍到了英国的利益的话,那大英帝国绝对会毫不留情的配合中国的合法中央政府清理掉那些违反法律的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