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掌柜叹了口气,“不知那对门药铺用了什么法子,说动知府宋清流大人为他们保荐。城中那些有头脸的人物自然要给知府面子,转而投去他们名下了。”

我用手指了指门口,“孙屠夫啊!”

“我看你鞋面有污泥,指甲亦不是齐整干净。大凡有些出身的人,就会有与之相配的修养。穿衣,吃饭,甚至是看人的目光,都能大体猜出些背景。”我在桌子旁边坐下来,用手支着下巴,“说吧,他为何不来?”

我回头看了床上的方重一眼,点头道,“放心,这次我亲自看着他。”

“上次你说好看。”

他明媚但又略显青涩的眉眼透出一股挑衅,“你就比我大一点点,凭什么做我娘?”

我轻笑了一下,“我的命,是你救的。林家之所以能有今天,你居功甚伟。你就算要跟我分家产,要把我赶出这个府邸去,我都不会说一个不字。可是方小八,你真的清楚自己喜欢的是怎样的女人吗?”

他的眼底一片猩红,“我很清楚。”

我瞬间火起,“那我无话可说!放开!”

他猛地把我抱入怀中,收紧手臂,勒得我要窒息。他的声音盘旋在我的上方,“就是因为太清楚,所以才会痛苦!”

我脑中空白了一刹那,大声道,“方重!快放手,我是你姐姐!”

他愣了一下,好像突然回过神来,怔怔地松开手,我立刻夺门而逃。

跑过回廊时,看见苏淡衣立在不远处微笑。她的笑容像蔷薇的花刺,为了欣赏这种美丽,必须要用刺破手指的疼痛来换。我无福消受,而佛堂里面那个……我不敢再想。

夜里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下午在佛堂的一幕总是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方重到底是什么意思?方小八是不是疯了!我猛地坐起来,烦躁地揉乱了头。

姑苏知府宋清流,是姑苏城的土皇帝。他表面正派,好打官腔,实际上是一只修炼了千年的老狐狸,无利不图。当然,姑苏人也不好指摘一个年过不惑还孤家寡人的老男人通过玩弄权术来排遣寂寞。他年轻时估计把时间都花在了算计上,因此才连青春的尾巴或渣子都没捞到。

知府的府丞,看到我和红袖拎着礼物上门,先是用眼角的余光瞟了下那礼物的分量,接着才懒洋洋地说,“林夫人,我们知府这几天招待贵客,恐怕没时间见你。”

我谦恭地问,“哦?是什么贵客能劳动知府大人亲自接待?”

府丞双手抱在胸前,“我们大人交代了,不让说。”

我让红袖把礼物呈递过去,“这样的话,我就不打扰了。还请府丞把这些薄礼转呈给知府大人。”

“知道了。”府丞命人把礼物拿走,转身就关上了府衙的大门。

门上的铜环震了两下,红袖呸了一声,“势利小人!”

我拉着她走下台阶,“你跟小人生什么气?没得还气坏了自己身子。”

“对,不气不气。”红袖深呼吸了口气,又换了喜气的笑脸,“夫人,泰和楼近来有个说书先生,讲的故事很有趣,要不我们去听听?”

“讲故事无非就是瞎编加上胡扯,有什么好听的?”

红袖神秘兮兮地说,“这个可不一样了。夫人去了就知道。”

我知道她贪玩,反正我现在也不想回府,索性陪她去一趟泰和楼。

泰和楼是姑苏最出名的一家茶楼。平日里请些说书人,或是请一些有名的戏班子来撑场面。泰和楼的老板,是我的头号死对头贾富。不过大家同在一城生活,难免会有交集,就像平日里我们虽斗得死去活来,他照样会去我的一品香摆酒请客一样。

泰和楼要价最贵,位置最好的那间雅座已经被人包了。我和红袖只能退而求其次,要了偏一些的一间雅座。从窗户看下去,大堂和看台一览无遗。看台上摆了一张桌子,一张凳子,很是简单。可台下却座无虚席。

看来这个说书先生,有两下子。

小二给我们上了一壶西湖龙井,又上了几盘果点,我随口问道,“隔壁那间雅座是不是又被你们东家占着了?”

小二笑着说,“虽然东家经常在那里听曲喝茶,不过这次是宋大人和一个很贵气的小姐。”

“小姐?”我来了兴致,“什么样的小姐?”

“那个小姐出手很大方,打扮很高贵,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身。哦,听她口音,像是京城那片的。”

“哦?京城?”我还想再追问小二几句,红袖拍了拍我的手,兴奋地说,“夫人,那说书人来了,快看快看!”

我下意识地往楼下看了一眼,一个一身灰袍,戴着冠帽,并无什么特色的中年男子在看台上坐了下来。我回头想要继续问小二,却现他已经关门退下了。

看台上的说书人敲了一下桌上的“醒木”,说话字正腔圆,“各位听官,谢谢来捧小的场。在讲之前,先问问各位听官,可知九州商会?”

大堂上的众人立刻应声,“怎么可能不知道?”

“这个太有名了吧!”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那说书人笑了一下,继续朗声道,“九州商会特设大行一名,统领整个商会。此人由商会和官府共同推举,拥有极大的权势。我们今天的故事,便是有关这个大行的。话说大行当年初到京城,一贫如洗,几番挣扎之后,才在京城开了第一家小药铺。这个大行还是个善人,经常免费为穷人治病,赠药。因为他的善名,药铺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也渐渐在京中站稳了脚跟。可是三年前,他被无良的官商陷害,锒铛入狱,几乎要被判处重刑之时,幸得贤王相助,这才免了牢狱之灾。”

看台下的众人阵阵唏嘘,有的人大声道,“这个世道就是这样,好人没有好报!”

说书人笑道,“莫急莫急。古语有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却说这行因为贤王相助,结识了贤王的掌上明珠寿阳郡主。二人于一年前共结连理,伉俪情深,谱写了一曲佳话。”

大堂上的众人纷纷拍手叫好,称赞声一片。我却转了转手里的青花瓷杯,暗暗嘲笑世人痴傻。他们只看到故事的表面,没看到故事的背后。

我已意兴阑珊,正准备起身离开,又听得楼下有人问,“说书人,听你说得这么详尽,可是知道那行的姓名?”

楼下的说书人刚起了个音,隔壁就有人大声呵斥道,“大胆刁民!竟敢公然讨论皇亲国戚,看我不叫人撕烂你的狗嘴!”

红袖冲我吐了吐舌头,指了指隔壁,轻声说了宋大人三个字。我悻悻然道,“罢了红袖,我们回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