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什么态度?”

对,没错,张岳是江湖大哥,是我市险恶的江湖中多年来的头号大哥。但是江湖再险恶,又怎能及官场之险恶?袁老头的手段,又怎能是土匪头子似的张岳所能及?

张岳被保出之后,赵红兵和张岳曾有过简短的对话。

“哎呀我操……”袁老三有点惊诧于大志的强硬了。

九宝莲灯见到她姐姐那天,发现他姐姐的眼睛、嘴角全是淤青,显然,是被人打了。

从珠海回来以后,大志下了火车就去了电信营业厅买了一部诺基亚8110给了动力大火车,据说,动力大火车当时还亲了他一口。

电话内容基本是一致的:“存折那25万你就拿去吧,但是三虎子和大虎的车你就别要了,你要那么多车有什么用,别赶尽杀绝啊,三虎子都输了那么多了,咱们都是社会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

听说说三虎子赌术了得,赌博时下手狠、稳,平时赢个3、5万就走,输个3、5万也走,从不恋战。

张岳决定,立即下手,就在楼道里动手。

“愿意!”俩人异口同声的回答,而且俩人都挺兴奋。能够跟张岳一起做事,是他俩的梦想。

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不是吗?

“最近挺闲吧?”九哥问赵红兵。

即使是这样,袁老三等人教训起东波来也毫不含糊,当然了,袁老三等人也仅限于口头教训。他们教训东波没别的目的,就是为了彰显他们与众不同的身份与地位。

“我是刘海柱!”

经历过沧桑,才能懂得幸福的真谛,才能懂得去珍惜幸福。

“你怎么就那么大的胆子?”

可能有童鞋质疑:为什么你孔二狗写的江湖大哥就那么几个?一个接近百万人口的城市怎么可能就这么几个团伙?

大志有点像九十年代末的中国,那时候的中国经过10几年的改革开放积累,正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度,开始向世贸组织发起最后的冲击。在几百年前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中国毫无疑问是世界上第一强的农业国家,但是全球其它国家工业化一展开,中国就落伍了。等到改革开放,中国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了,有那么一部分国人开始盲目崇洋媚外了,这些人在崇洋媚外的过程中多数都失去了起码的判断能力,普遍认为只要是外国的,那就一定是好的,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结果这些人和大志差不多,都学了个土不土,洋不洋。二狗依稀记得那时候我市几乎所有的商店牌子或者红色大红幅下面都有英文字母标识,看起来十分美观,但是仔细一看没一个词是英文,全是汉语拼音。二狗至今难以理解那些汉语拼音究竟是给谁看的,莫非是给在上小学1-2年级的只认识拼音、字却认不全的8-10岁孩子看的?

此时的九宝莲灯已经20岁了,多少懂些事儿了,再也不像上初三时那样有钱到手就乱花了,真存下来那三万块钱。开个二线品牌服装专卖店,是那段时间九宝莲灯总挂在嘴边的话。

“没有下一次了……”赵红兵说。

酒过三巡,人散的差不多了。

据说赵红兵也忍不住笑了,他知道,吴老板是怕了,吓得腿软了。

“俩瘸子,费四是一个吧?张岳现在也是瘸子,他那腿伤还没好呢,走路比tmd费四还瘸。红兵那手就更别提了,再加上你军师孙大伟,还有几个人能打架。”

“今天,非让他们见识见识……我草他吗的”

“说吧,啥事儿?”赵红兵踹了一脚李武以后,总觉得挺对不起李武,但他还不好意思跟李武道歉。

这句话的内容是:“晓虎,找胡队长去,叫十个工人带上镐头,把咱们做的地面全刨了!咱们一分钱都不要了。”

这一顿饭吃完,就听沈公子一个人在那说了。沈公子就有这本事,就算十个八个的30多岁老爷们儿,沈公子也能一个人也能把一桌人给聊晕了,更何况他面前是俩涉世未深的20岁刚出头的姑娘。据说这一顿饭吃完,沈公子那一听雪碧还没喝完呢,嘴光顾着说了,没空喝。

九哥的智商和影响力通过这句话可略见一斑。

工程开始的顺利进行让赵红兵和沈公子二人心情都很愉悦,对胡队长也比较放心,到了中后期,连沈公子这等精明的人都很少去工地了,毕竟做防水防漏这活儿是个简单活儿,没什么技术含量。赵红兵和沈公子忒大意了。

黑子当场倒地。

“三儿……”

中队长把马三带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大哥你说这是谁干的?”李武本来想从医院里离开,但是看见赵红兵来了,又转身跟赵红兵向张岳的病房走去。

张岳这样的行为,还不算是真正的黑社会,只能算是“黑社会性质”,真的黑社会,黑白两道都搞得定,打完人砸完车根本连躲都不用躲。在我市90年代末期,真正能做到黑白两道都能完全搞定的社会大哥还没出现,还没真正的黑社会。当时混的最牛的张岳的手下打完人也得躲。

听完二狗的叙述后,周童鞋颇有些不服。

丁晓虎一口把这酒喝光了,自己也觉得不妥:对不起,红兵大哥,忘了给你留了。

“……有些,可能是被逼的”沉默了半天,张岳说了这么一句。第二次入狱以后,张岳的脾气明显克制了许多。换在几年前,张岳听到这些不动手也得开骂了。

“大伟,你最近这两年在干嘛?”

蒋门神就是这么恶心人。而且,还真有效果,4、5天的时间,就帮沈公子要回了10几万。

这女孩子虽然很害羞,但还是被孙大伟给脱光了。

毛纺厂两万多名职工,有超过三分之二下岗,其它的职工,每个月拿300元左右的工资,工厂基本无工可开,该毛纺厂外面欠的债,几乎全部成为烂账。

“我想看看张岳去。”

“恩,走,去南山,我带你去。”

深秋的黄昏,两个三十多岁男人上了南山,一个腰杆笔直但却满脸风霜,另一个驼着背眯着眼睛但脚步却坚实有力。

张岳的墓前,驼着背的汉子掏出了一个绿色的口琴。

一曲《送战友》的口琴独奏飘荡在了秋风中,悠扬而嘶哑,音符放佛凝固在了空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