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崔浩 > 第六章 拓跋焘登基欲称霸 崔浩献计韬光养晦

至刘裕代晋前后,魏一方面通过稳定内部,展生产,积累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对北方诸国作战,屡屡获胜,不断俘获对方的人口和牲畜财物,实力大大增强。便从公元422年开始,在积极推进统一北方的同时,也间或向晋河南地区用兵,魏宋之间的战争遂拉开序幕。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春秋时,赵简子有一次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在恒山藏有宝符,你们哪个能把它取回来?”诸子都前去寻找,结果谁也没有找到。有个名叫母恤的儿子却说找到了,赵简子命他奉献出来。母恤说,“儿在恒山居高临下俯视代国(今河北省蔚县),现只要用少许兵力,代国就垂手可得。”一句话道破了恒山的战略地位。

公元4o9年2月,南燕主慕容南下掠晋远达彭城,于是刘欲上表要求“伐燕”,以燕都广固为目标。为利用泗、沂、沭诸水运,减少行军疲劳,便于后方输送补给,选择自临沂而东北经营县越沂山,直达广固的进攻路线。

崔浩到了皇宫内,只见明元帝拓跋嗣正愁眉不展,周围的那些谋士,也一个个唉声叹气,惊慌失措。

崔浩刚会说话,崔宏就教他背古诗,那些古诗中有不少军旅诗。他想从小让儿子知道男儿从军的生活。

太武帝拓跋焘问:“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对付他们呢?”

崔浩思忖片刻,说:“如今陛下想统一北方,您的对手是柔然主纥升盖可汗、夏主赫连勃勃、北燕主冯跋、刘宋皇帝刘义符。”

太武帝拓跋焘点头说:“是啊!”

崔浩说:“陛下您自己估计一下,在国力、兵力、强悍、仁爱等方面,与柔然主绝升盖可汗、夏主赫连勃勃、北燕主冯跋、刘宋刘义符相比谁强呢?”太武帝拓跋焘沉默了一会,说,“朕有胜过他们的地方,也有不及他们的地方。”

崔浩说:“让臣拿他们四个人与陛下比一下。柔然主纥升盖可汗在国力上不如您,因为他们长期游牧,比较落后;在兵力上与您旗鼓相当,在勇武方面可以和您一比高低;在仁爱方面纥升盖可汗差距比较大,他生性残忍,部下都十分惧怕他,这不是好征兆。从这四个方面比较,您胜柔然主纥升盖可汗一筹,可以征服他。”

太武帝拓跋焘问:“朕与夏主相比怎样?”

崔浩说:“陛下在仁爱方面胜过夏主赫连勃勃。据了解,夏国的百姓积怨甚多;在国力上略逊陛下,但在兵力和勇武方面都是咄咄逼人的,不可轻视。”

太武帝拓跋焘问:“以卿之见,朕奈何不了夏主?”

崔浩说:“臣不是这个意思。陛下想想,夏国民不聊生,怨声迭起。夏国表面上比较强大,但外强中干,已失去了民心。这样一来,他的优势就容易变为劣势。如果陛下能针对夏国的弱点,增强国力,改善军力,操练士卒,那么,夏国就会是您的手下败将。”太武帝拓跋焘听后频频点头。

崔浩又说:“北燕冯跋在国力、兵力、勇武、仁爱方面均不如陛下,所以说陛下消灭北燕易如反掌。”

太武帝拓跋焘问:“那刘宋呢?”崔浩说:“刘宋在国力方面与您不相上下,且地盘比您大,从整体国力上看,可能还要比您强;刘宋的兵力也很强大,与您可以打个平手;在勇武方面刘宋皇帝刘义符不是您的对手,但他手下有许多虎将,很能打仗,不能忽视;仁爱方面,刘宋刘义符远不如您,他当太子时就终日无所事事,胡作非为。当皇帝后便一任放纵,将朝政一股脑地推给新任的宰相、司空、领军将军等。从这一点来看,刘宋名义上一统半壁江山,其实却已失去了天下人心。陛下就可以利用这一点与刘宋周旋,不断消耗它的势力和实力,先千方百计统一北方,然后再与刘宋争天下。”

崔浩略停了一会,又说:“我给陛下分析了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对付柔然、夏国、北燕、刘宋的策略应是审时度势,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乘虚而入。也就是说,要高瞻远瞩洞察天下之事,推测、估计各种形势的变化,看是否对我有利;要隐藏自己的锋芒,不外露;要有耐心等待,不急躁,沉住气,很多事失利,都是因为操之过急,时机不到,就盲目行事;要千方百计找出对方的弱点,瞄准对方的薄弱之处,乘虚而入,用最小的攻击力量获得最大的攻击效果。”

太武帝拓跋焘问:“卿以为,怎样才能找到对方的薄弱之处呢?”

崔浩说:“一般说来,事物的产生、展和灭亡都是有一定的自然规律的,对方灭亡的过程,也是初露覆灭的端倪、出现缝隙(即薄弱之处)的过程。能否洞察这些,并乘隙而攻击,加其灭亡的度,是使自己成功的一种谋略。同样,为了抑制对方的生长和展,寻其初生的缝隙加以攻击,也是使自己日后不面临强敌的一种策略。因此,不可以在没有寻找出对手的‘缝隙’时而贸然出击,以避免自己付出更大的牺牲和伤亡;也不可以在已寻找出对手的‘缝隙’时而犹豫不决,以免使自己因为贻误战机而悔恨终生。”

太武帝拓跋焘听得连连点头。

崔浩接着说:“如果能明晓此理,那么,在形势展的转变过程中,必然能现对手的‘缝隙’(即薄弱之处)。所有的外交和作战等等,都必须侦察出这种‘缝隙’(即薄弱之处)来,而且是要在‘缝隙’刚刚萌芽时就能侦察得到。至于侦察的方法,则是千变万化。只是必须配合现实状况而巧妙地加以运用。当周密细致地侦察出对方的‘缝隙’(即薄弱之处〕时,就要果断地、及时地给予无情的打击,而使自己的力量不断强大起来,这是伟业得到成功的一种制敌获胜的谋略。”

崔浩给太武帝拓跋焘精心分析了北魏与柔然、夏国、北燕、刘宋的优势和劣势后,又讲了如何富国强兵,并提出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化弱为强、抑对方长利用对方之短,化其强为弱的具体办法。

太武帝拓跋焘听了,大喜过望,于是决定按崔浩所说的计策去做。

太武帝拓跋焘不动声色采取了审时度势,韬光养晦的策略,等待时机,乘虚而入。暗地里积极展国力,加强军备,励精图治。

一天,太武帝拓跋焘骑着马巡视到距平城百余里的丰镇。现那里有数千人在担土搬砖,构筑长城。

太武帝拓跋焘问侍从是怎么回事?

侍从说:“明元帝拓跋嗣去世前一年,为了防止北方强敌柔然族的不断侵犯,便决定修筑一道长城,从西起五原东至赤城(今河北赤城县)。

太武帝拓跋焘一口气登上城墙,极目远望,塞外的荒漠广阔无际。他想,凭这座长城能挡住柔然进犯?柔然骁勇善战,靠骑马征战,随意性很大,就是十座长城也很难挡住柔然的进犯。

太武帝拓跋焘沉思良久没有说话。监督修长城的官吏以为拓跋焘对修长城的进展不满意,连忙跪在地下,小心翼翼地说:“请陛下宽恕,工程巨大,而人力财力不足,卑职已向地方摊派民夫、财力。”

太武帝拓跋焘看着跪在地下的官吏说:“朕不是这个意思,朕以为这长城不必再修了。”

周围的侍从都不明白太武帝拓跋焘的意思,但也没人敢问。

司空奚斤壮着胆子试探着问:“陛下的意思是不用修长城了?那如果柔然来进犯怎么办?”

太武帝拓跋焘说:“柔然飘忽不定,像蝗虫一样遍野都是,一座城墙是挡不住他们的。”

司空奚斤又说:“有一座城墙,总是守卫国都的屏障啊!”

太武帝拓跋焘看了一眼奚斤,说:“作为北魏的将军,不能总想守,要进攻!”司空奚斤说:“陛下,这长城可是先帝留下的未竟之事……”太武帝拓跋焘说:“先帝留下的未竟的事业不是长城!”奚斤和众侍从都疑惑不解,但没有敢再问。

太武帝拓跋焘铿锵有力地说:“先帝未竟的大业是一统天下!怎样一统天下?靠防守是不能得天下的,要让这些修长城的人骑上战马,穿上盔甲,拿起长矛、大刀,去进攻敌人,我们要永远去进攻敌人,而让敌人去防御我们。我想,只要我们有这种气魄和胆识,统一北方的大业就为期不远了。”

太武帝拓跋焘话音未落,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传来。马上坐的是皇宫侍从,他跳下马,向大武帝拓跋焘跑来,随即跪倒在地,说:“启禀陛下,侍中大人崔浩请皇帝火返回都城。”“什么事那么急?”太武帝拓跋焘问。

“边关告急:柔然纥升盖可汗率六万骑兵大举进犯,现已占领故都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故都盛乐被柔然占了?!”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惊呆了。柔然是鲜卑族的一支,又叫蠕蠕或叫芮芮,长期游牧在拓跋部的北边,冬天从漠北迁向漠南,夏天又回到漠北,每年向拓跋部贡献“马畜貂豽皮”。拓跋珪攻打过柔然,把这个部落迁到了云中。公元394年,柔然领社逃走。公元42o年,社征服高车诸部,雄踞漠北,自称豆伐可汗(豆伐系驾驭开张之意,可汗即皇帝),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游牧政权。其领地东到朝鲜故地之西,西到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北到贝加尔湖,南面和北魏隔着一片广大的牧地,时常攻掠北魏的边境。但这时,柔然还很落后,只不过是一个大规模的军事行政联合体。豆伐死后,大檀(社叔父之子)自号纥升盖可汗(意为制胜之王)使柔然国进入极盛时期,其边境曾扩展到哈萨克草原。

柔然为了虏掠马匹、粮草和战俘,经常进犯北魏。特别是大檀称汗后,柔然成了对北魏威胁最大的强敌,迫使拓跋珪在平城周围设立了六个军事重镇拱围京城。拓跋嗣临死前又在平城北方建起这座长城。

太武帝拓跋焘火赶回平城。

议政殿内,文武群臣个个惊恐万状,如临大敌。

太武帝拓跋焘对群臣说:“请众卿献计,怎样破柔然?”

一个大臣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柔然侵犯盛乐早已蓄谋已久,其来势凶猛。我若贸然兵去盛乐,大约有百里,待我疲惫之师赶到盛乐,柔然以逸待劳,并做好充分准备,我肯定要吃大亏。”

另一个大臣接着说:“我北魏现在处境很危险,西夏和北燕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如果我出兵攻击柔然,西夏主赫连昌(居今河套二带),北燕主冯跋(居今唐山至阜新一带),必乘虚而入左右夹攻。我若腹背受敌,将有亡国的危险。”

太武帝拓跋焘铁青着脸说:“按你们说法,柔然掳掠,蹂躏盛乐,我们不能去救援,只能听凭柔然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