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东汉秘史 > 第五十八回 诩出朝歌民政治 阎临摄职国臣荒

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静自守,无好戏笑。洁齐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远哉。

其主许之。鸿为执勤,朝夕不担邻家长者,见鸿貌非常人,乃责其主,而羡鸿贤。其主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羊。

次日早朝,梁松奏曰:“臣领陛下敕命,往郊设坛。今悉完固,请陛下往祀。”

时援年已六十二岁,帝憨其老,未许之行。援曰:“臣虽年迈,尚能披甲上马,何惧之乎!”

荣答曰:“臣但陋薄疏庸,难当重责,岂敢不竭心乎!”

时建威将军朱祐,越班奏曰:“今天下归定,国政未修,陛下可选有才德者,升为宰相,佐助朝纲,庶使国家有政,民不失条,愿陛下圣鉴。”

汉遂饱士厉马,闭营三日不出。令卒多树旗幡,使烟光不绝。至夜二更,各披盔甲上马,潜步出寨,与尚合兵而去。

冯异跃马赶上,宗周、行巡飞出截住,两下夹攻。王霸望见,忙冲入阵,撞遇周宗,共战十合,周宗败走。王元举旗一招,赵恢、荀宇从西杀入。吴汉见其兵助,急催杜貌、来歙,一齐跃马而出。两边混战,喊杀连天,隗兵大败。赵恢欲撞阵走,被杜貌当胸一箭,射落马下。荀宇望见,飞跃走近,挟上马去。

二将答曰:“臣等虽无才识,愿死当锋,以报陛下厚恩。”

以今而观,竟何如耶!援闻之可内过存,伯春见其奴吉,从西方还说。伯春小弟,仲舒望见吉,欲问伯春无他否?竟不能言。

却说汉帝思慕严光,自与混阳别后,未知流落何地,朝夕缠萦,不能息已。一日登殿,文武朝罢,下诏征之。及处士太原周党,使者赍诏遍界觅访,不见光于何地。惟周党随聘至京,入朝参拜,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不就职任。博士范升奏曰:“伏见太原周党、东海王良、山阳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就车。及陛见帝,周党不屈,伏而不谒,偃蹇骄悍,同时俱逝。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钩采华名,安得赴三公之位。臣愿与坐云台之下,考试图国之道。如不成,则伏虚妄之罪,而敢私窃虚名,夸上求高,皆大不敬。”

今果来也。”

帝闻甚喜,留宿殿外。己丑五年,帝遣大中大夫来歙,持节送援西归陇右。帝亲送出朝。马援顿拜辞,二人泪下分别,帝还朝殿。却说马援回至陇右,天色已晚,欲待明早入见。嚣知,急出迎接。夜与并卧。起而问曰:“东方传言,京师若何?”

关中雷电震,凛凛翰遗香。

邓禹听宣拜毕,甚惭受任而功劳不遂,再点饥卒,复至长安,与贼累战不利,乃还军闷坐。

汛闻,即开门降献。九月,赤眉入城。

言罢,退殿托病不出。

却说更始,以赤眉之乱,使大司马朱鲔及舞阴王李轶等,屯兵洛阳。鲔谓众曰;“今闻萧王北击,而河内孤寡,且河内之地民富财殷,正乃兴兵之所,吾等可急取之。使后萧王复至,将士无粮,不能争战,吾等乘胜击之,必然可破。”

遂上马徐行,潜往南门出走。

拔剑奋砍,充头落地。一同至寨见光武。光武大喜,众将齐议,欲立光武为帝。光武曰:“不可,吾兄更始尚在,若夺其位,是不仁也。

众得将令,一齐混捉。寇恂急勒回马望北奔走,苗曾领军后赶。约走五七里地,忽前一阵军兵,书着“大汉军兵”,当头三将飞骑而来。寇恂高叫:“将军救吾!吾乃汉将寇恂,被贼兵追赶。”

再至曲阳传径过,闻王郎子领兵后赶,从者皆有恐惧之心。

耿纯进曰:“渔阳海马贼刘显处,有军十万,其人亦系汉皇枝叶,主公可往求借。若得此兵至助,必破王郎子也。”

至邯郸下寨,令人报知。刘林忙出城接,邀入后衙施礼,各叙宗派。则光武为兄,刘林弟也。是日,大设宴待。刘林问姚期众将:“今朝廷更始若何?”

光武曰:“汝有何证?”

答曰:“小将祭遵是也。”

那光武于昆阳城聚集大军十万,号为二十万之多,问子陵曰:“师父可施何计,破此危急?”

国衰妖孽至,势败祸相缠。

复曰:“有。”

光武遂与诸将住扎昆阳,以图进龋却说王莽知刘秀杀王显,住昆阳耶道。司徒王寻,司空王邑大兵,会严尤、陈茂击之。王寻等领命,即日起程,至昆阳下寨。光武闻知,领兵迎敌,出城对阵。严尤出马,大骂“妖人刘秀,何不早降!”

文叔听罢,大喜,曰:“军师神机妙算!”

只见八王名曰朱鲔、长昂、胡殷、辽赠、陈本、曹宣、王匡、王俸并王常九人,不见第十名。常曰:“此乃汉皇刘文叔,特来俺兄弟处求借军用,后以为谢。”

忽小军飞近报曰:“被姚期劫杀后军,将军快忙回救!”

岑彭怒而骂曰:“白水小寇,结党相叛,还敢花言佞语,说惑忠良!再言,即斩!”

众人听说,一齐应声,愿同跟往。文叔大喜,谓通曰:“今有良将,必要硬弓,得之奈何?

其姐刘元见刘秀酒醉,叫夫邓辰送回。文叔与姐拜别。二人坐于车上,行至半途,见一队军马喝道。将近,文叔于车上带酒言曰:“轻避重,何不知礼!”

姚曰:“臣事老母终年之后,竭力助主公匡复天下。”

答曰:“吾乃刘唐之弟刘浪是也。叔为新安县之宰,闻主公过此,特来相迎,同到小县相歇数日,再行。,’言未讫,忽见林内一队军兵追近,乃阴阳官望有妖气透天,与苏献领军赶来。文叔惊战不止,刘浪曰:“主公往后门走,我往前迎苏献。”

店主答曰:“早从出外,至今未回,小人不知何往?”

文叔曰:“何名?”

王莽复问丰曰:“若此之异,汉帝生在何方?”

却说阎氏太后,久欲专夺国政,而贪立幼主。安帝崩后,亲摄临朝,召弟阎显入宫,议曰:“国家大事,不可久荒无主。

奈太子庸弱,难当国政。吾欲迎立济北惠王之子、北乡侯懿为嗣,可继否乎?”

显曰:“娘娘所言,正合臣意。然国家传位,所嗣得宜。苟非其人,则政乱易矣,岂庸常哉!今娘娘独能深谋远虑,是为万世之法。”

太后大喜,遂遣使者往北相迎。

使者至,懿即赴京。太后急令安排筵宴,迎接入殿。乙丑八月,懿即皇帝位。冬十月而薨。十一月,中常侍孙程、王康等一十九人,聚于德阳殿,谋议立君之事。孙程谓曰:“太后同显摄朝,迎立北乡侯懿,未满百日而薨。乃其天数然也,非人致之。且上古国家,流传正叶,若先帝无子,庶几可嗣。况太子宁致为王而立他人以失礼乎。且太子深明善政,诚为有德,吾欲迎而立之。诸公若何?”

众皆然诺。遂令使者往迎济阴王保立嗣为君。

数日,车驾临京,文武香花接人,扶上龙床,即皇帝位。群臣舞蹈,山呼礼毕,遂封孙程、王康等一十九人,皆为列侯。

诏下收捕阎显、王岳,当殿处斩。徙迁太后阎氏于离宫,不闻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