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清明上河图 > 第四章 水炫珠光遇泉客 水炫珠光遇泉客1

“哦?!”任行俭似有所悟。亦可当花亦可当菜,而且由豆而生,所费甚微,尤其天寒地冻之时,可当时令之菜……

“哦,这个,段使您带盐做什么?沉甸甸的?”任行俭忍不住问。

这话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针芥,直刺心腑六脉,任行俭额上淌下冷汗,安郡王的话他辩无可辩,他确实是个清官,可今天的饥民,又怎么说?沉默良久,他嘶哑着嗓子说:“我清,并非图清名,只是不愿贪敛百姓……”

皇甫云却瞅了空儿问:“安郡王,刚才青峦所说的大案……”

任行俭见两个钦差顶起来,对皇甫云低低地说:“圣上密旨,要我们这一路大小官员包括凤阿你,都听他的调遣。”

“你抢人不卑鄙?”赵桐敛了笑容,反问。

皇甫云盯着他那扇子,心中更是疑惑,折扇非中土风物,乃由日本国进贡,倭扇分桧扇、蝙蝠扇两种。扇子本身倒不值什么,因是贡物,方显得珍稀,只在皇家宗室或有功的大臣中流传。那赵桐用的就是蝙蝠扇,漆柄竹骨,絻以藤纸,绘以平远山水。

当然不妙,还用说?任行俭的心上像压了个石碾,一时说不出话来。皇甫云说:“这事有人挑动。”

任行俭听对方报上字,心里一宽,同朝为官又品秩相当,若以表字自称,就是有心结交之意,看来这个钦差并不难侍候,也忙微笑道:“对上差少朴不敢有懈怠,军粮系边境安危,少朴更不敢有一毫马虎。”

至此,朝廷觉得京畿重地更需要他这样听讼明诀之官,就调他回京,给了官职,等待差遣时,临时受命北上调运军粮。

他停下脚步,心里是极想过去瞧一眼的,却又觉得于礼不合,桑间陌上最为圣人不齿,自己以儒进仕,当非礼勿视,怎能春思萌动?牵着缰绳待要回头,那女子却转过身来,“是凤阿吗?”声音顺着河谷飘来,如雨后的清风一般。

皇甫云心中一片迷糊,谁呢?怎么会认识我?再定睛一看,那女子好生面熟,更奇怪了,谁呢?

那女子慢慢走近,再一细看,皇甫云愣在当地,她竟是昨天的安郡王。换了绮婉的女装,衬着青山大河,丽自肤出,清从骨入,雅妍华净,雄秀皆备。皇甫云不由地退了一步。

他的表情让赵桐抿嘴一乐,“倒没见你这么健忘的。”

见她说话和蔼亲切,皇甫云也不再拘泥,只是更奇怪,她是女子,怎么会封王?又怎么有偌般的心胸见识?想问,又觉不合适,想说点什么,却不知如何入题,正犹豫,赵桐问:“军粮既放于此赈灾,凤阿明不日就可以返回汴梁了吧?”

“对,安郡王呢?”皇甫云心里突然地,猝不及防地有了一点点的渴望,就似着了春雨刚冒出头的小草,但渴望什么,他又不什么明确。

“我得顺便去趟关中、淮南、江南、岭南等,然后绕道蜀中。”

皇甫云闷闷地有些失望,问,“有事吗?”

赵桐点头,“跟那边的农户定了几十万石粮食,我得去看看耕作的过程,督促地方官让他们用良种,还要看看茶园,主要的,还是把茶粮的款先预付清爽。”

“先付款?不是收粮收茶后才付款吗?”

“春天用钱处多,农户购置农具、耕牛、良种,茶民也买些应时的器具。先付了钱,让他们会更定下心好好精耕细作。”

“可是……今年要是歉收呢?”

“若是歉收,朝廷不也得赈灾吗?权当我先行一步,别搞到跟陇州一般。”

一句平平淡淡的话让皇甫云好生感慨,这人好大能耐,又好大肚量。同时又有些奇怪,她真的是商人吗?若是,不怕赔本?“那你自己呢?”

赵桐微笑,“自古只有天下欠农民,农民绝不会欠天下。”

皇甫云听的心下又是一热,没有仁厚之心,是说不出这话的。可又想到昨天她对那几个侠客的狠辣,觉得这人,好生难懂。

赵桐却没理会他九曲回肠里的蜿蜒心思,顺着长长的河谷边走边道:“凤阿知道吗,这条河便是汧河。”

“汧河?我还当是陇水呢。”

赵桐不易察觉地笑一笑,告诉他,陇州确实是秦始皇祖先的祥地之一,《秦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故汧城在陇州汧源县东南三里。《帝王世纪》云秦襄公二年徙都汧,即此城。”

“哦,看来,这陇州真是吉气充盈。”

“那是自然,因不这一方好水土,才得秦皇这般不世雄主。”

“不世雄主?”赵桐对秦始皇的这个评价,大大出乎皇甫云的意料,无论正史野史,赢政都逃不过一个桀、纣之君的风评。“始皇,他可是个暴君……”

“凤阿你竟然这么看吗?”赵桐轻轻地问,一双清亮的眸子盯着对方。

皇甫云迎着她的目光,慢慢地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秦始皇穷兵黜武……”

“子曰,去兵。不错,大宋去兵,契丹南下,你我不日就是亡国之民了。”赵桐似笑非笑地。

皇甫云倒吸了一口冷气,当初他读《中庸》到此处时,心潮澎湃,觉得圣人的确是仁者斯怀,可如今听赵桐这么一说,又觉得满不是那么一回事。但仍然是不认可秦始皇的为君之道。

赵桐笑一笑,“凤阿,你该去看看郑国渠和灵渠……”

“哦?”

“若恰逢时机,最好去看看,看看秦直道,秦长城……凡事只有看了才明白。才不会人云亦云。”赵桐像是劝诫又像是说服,但神情宛如江南三月的杨柳风,熏熏入醉。

为什么要看那些呢?当然,秦始皇一统六合确实是雄才大略,不过他横征暴敛,陷民于水火,总归离仁君两个字远矣。

赵桐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笑一笑,“陇山俗称关山……”

这个皇甫云知道,陇山称之为“关山”确实是恰如其分的。汉代,匈奴由此入侵,杀人劫财;唐代,吐蕃放马夺关,威胁长安。因而有人称:“陇坻之隘,隔绝华戎。”直到现在,陇山千河之地仍为西之门户,有咽喉呼吸之关,锁钥关键之固之势。

“这可真是个要命的地方。”赵桐说,“秦得巴蜀后,天府之地即成大秦粮仓,长平之战历时两年之久,始皇调动了6o万的铁骑……”她看着皇甫云,慢慢地,“6o万人马,要吃要喝,而军粮,俱从巴蜀运来,长途跋涉,大约要消耗一百九十二石粮食才能剩下一石供应军队。为了送粮草,成千上万的民夫死在了路上……一粒粮,一滴血。”

皇甫云以前读长平之战,只是着眼于武安君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还有他坑杀4o万赵军的残暴,却没想到,后方一样是血流成河,那些赴重的民夫,真是一步一滴血。他盯着赵桐,他越觉得,对其人如深川广泽,悠远博厚。

她说:“朝廷需要英雄,但一个英雄的出世,背后得有十几个人侍候着。”她看着他,诚恳地算着一笔账,“我朝禁军一兵之费,以衣粮、特支、郊赉通计,一年得五十千钱;厢军一兵之费,年约三十千钱。我朝有多少禁军厢兵,你细算算。”

皇甫云在心里默算着,天……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赵桐继续道:“边关驻着1o万将士,就得有1oo多万士农工商在背后支撑,粮草、军衣、马匹、药品、帐篷、兵器等供给得源源不断地跟上。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行。”

账经不得细算,皇甫云已然暗暗臣服,又心里暗暗揣忖,打仗,不光是军队的事,而是全民的事。前方寒光照铁衣,后方汗滴禾下土,士农工商总动员。真正是一仗胜败,匹夫有责。

赵桐说:“当年的大秦帝国,整个就是一支精密的铁骑。以5oo万人口,养着6o万的铁血雄师……”

皇甫云听到这里细算一下,确实不容易,以举国之力,行军国大事。

然而,赵桐话锋一转,“所以,秦国最后亡了。”

皇甫云一愣,他一直以为她是在夸秦始皇,因为他能听得出,她很是维护那位被人称为暴君的始皇帝。

赵桐说:“秦国亡了,因为弦崩的太紧了,把百姓苛刻得太苦了。”

她沉默片刻后轻轻地说:“所以,我大宋绝不能如此。读史,当以史为鉴。”

皇甫云一下子明白了,她从秦朝说开去,其实就是想要他知道──大宋也要有一支如秦国的雄师,但不能过分苛毒百姓,要让他们先富,然后国强。因之,陇州一定要富,也一定得富,有富再有余,百姓才能顾自己顾军队,否则南粮北调,战线太长,耗损过费。

陇州接近蕃界,知州的责任除了劝农桑理财赋外,更兼着防制、捍御、临制、绥静、抚宁。而这些活儿,只有金谷钱帛充裕,才做得来。百姓,得让他们有田种,有事做,吃饱穿暖,仓禀实而后知礼仪,所谓无财不安。否则,后院就会先烧起来。换言之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他这回真真切切地明白了,也理解了。

“对了安郡王,青峦说的那个泼天大案……还有,你让我去吴山。是不是……”皇甫云又惦起那个案子。刚才一番关于陇州要紧的话,更让他揪心,他不觉得青峦是胡说的。一定有什么邪恶的事隐藏着,急待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