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信息掌握的不全面,赵兴无法作出合理的推理。他只觉得奇怪,为保险起见,最好将他的随身物品送到兴化军中,由军方负责送回他遇难的消息。

我今天一看茶寮出来的不是廖老六,就知道坏了,此路以后恐怕走不成了,这群人如此大胆,竟连廖老六都敢祸害。

品味完浓茶,赵兴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是大麻。”

宋代的路况是很令人指的,赵兴一行用了五天时间穿过鄱阳湖,但从6地走了十天,才走出一个崖长的距离,不过,这段路程也是有收获的,十名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他们手持赵兴改装过的弓箭,可以在远距离粉碎匪徒的拦截,结果走了几天,赵兴他们身后已经尾随了三支商队。这些商队很有默zhaishuyuan契的紧紧踱在赵兴他们身后,他们走商队走,他们停商队停。

岸上,两个倭人已经麻利的提起竹篓,木屐踏出清脆的声音,一溜小跑的追随苏东坡而去。

这次离得较近,赵兴看清了对方的相貌:他其实并不老,大约四十岁光景,是一米六左右身高——这是湖北人中的罕见身高。他颧骨很高,前额高耸——耸的很有个性。眼睛长而闪闪光,具有一付强而有力的嘴唇、下巴端正,胡须长而末端尖细。

赵兴刚来时,由于不懂当地语言,他只得能少开口尽量少开口,非要开口,也要到在无人处,将要说的话模仿几遍fanwai,确信没啥口音差异,才用尽量简短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意思。长期下来,反而形成一种特有的“威严”。

“去考试,最迫切的需要就是买书”,赵兴手头只有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而考举人,《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

宋代是个极度崇尚知识的时代——换句话说:这是个才子佳人的时代。

“这是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这次我去县城,没想到小县城里也有这种书……好书啊,我刚才在给书断句。”

两天不在房子,按说屋里的火种该早已熄灭,并布满灰尘,可入目皆是罕见的干净,连他的桌子腿都擦得锃亮,水缸里的水也是清澈满溢。

阿珠今天的神色不对,原先她与赵兴还能有问有答,今儿干脆态度羞涩。听到赵兴的指点,她嚅嗫半晌,背着身,调整好环佩,然后头也不回,轻声细语地解释:“奴这种佩法,也是听教习说得,老师说不对……现在可好?”

说罢,他虚引着手请篙师前行。

好在赵兴来自信息化时代,造船的几个关键点,他还记得。

程同顺水推舟:“就这么定了……光景不早了,都散了吧。”

我听说,先生宋朝‘先生’这个称谓,是称呼道士、和尚与医生的出现前一年,秦凤大旱,二十万流民入厢,被迁徙至淮南……先生不肯谈来历,最简单地说:先生或许是逃亡的厢民,但我猜他可能是名‘厢将’——一位有着国姓的厢将……”

想到这儿,程老二才不顾祠堂秩序,神色急切地插话。

宋代医疗条件极为恶劣,即使身为皇帝,其所生的孩子仍有7o%活不到成年。但对于现代人来说,育儿知识已被电视节目磨出老茧……

等他的神志清醒,并逐渐掌握了当地语言后,又经历了两次月圆,当时已经是冬季。

那名匪才喊完话,赵兴的第一箭射出,他刚准备召集同伙,重新组织进攻,没喊几句话,赵兴的第二支箭到了。

看来,丛林求生的技巧赵兴还没全忘,这一箭射的很准,射的很急,匪没想到弓箭也能射这么猛,大惊之下,飞刀砍飞了第一支箭,同时身体横移一米左右。

射箭这玩意,第一支箭射出后,如果是急射箭,其余的箭也大致顺着一条箭道飞行,散布点大约也就在一米的范围内,那匪不移开身体,赵兴这支箭就射飞了,他这一躲,无巧不巧,那支箭恰好钻入他的腋下——嗷的一声,箭上巨大的冲力将他射离马匹,落在地上时,箭杆已经半截穿出身体。

“侥幸侥幸……”,赵兴心中暗自得意。

炸了窝了,匪身边两名骑驴骑马的人赶紧催着坐骑逃开,一个人较不幸,恰好被接着的箭射到,这让幸存的那个匪人吓破了胆,他在坐骑上扭来扭去,躲避臆想中的箭,坐骑承受不住他的乱晃,失蹄跌倒。

这时,坡上的人终于做出决定,他们呐喊的冲下山坡,匪人已经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四散逃离。

这阵急射击已耗尽了孩子们最后的体力,看到坡顶上人冲下来了,他们已无力追击,只是继续待在原地喘息。等坡顶上的人打扫了战场,过来一名厢兵邀请赵兴相见:“兴化军判官周涛周大人在此,有请壮士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