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同顿了顿拨火棍,以不容置疑的口气,打断了程老五的插言:“咱程族要留下老师,必须拿出最好的珍宝。你那闺女啥模样,老师何曾正眼瞧过……让阿珠去,就这么定了!”

制作这样的弓是有技巧的,赵兴从书上学来的技巧,自然比宋人的摸索强百倍。与此同时,经过野外求生的锻炼,赵兴的箭射的当然也不差。因为射不中猎物他就要挨饿,就要饿死。结果,他的求生本领远不是山民所能比拟的,因为他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

程老二的孩子程浊,是所有孩子中最顽劣的。听到赵兴只带十名孩子走,程老二担心自己的孩子选不上,所以连忙表态愿意出钱。

程同的说话其实多有夸张,但他话里透露出的信息却让赵兴很不解——什么时候,胡人都到长江边上牧马了?

总共七件行李,里面没有任何食物,唯有一些旅行的必备用品。五件行李属于女人,里面是化妆品、性感内衣,时尚裙装……有位细心的女士还备了一些旅行药品:治拉肚子的藿香正气水,痢特灵、思密达,治感冒的和消炎药少许。

这时候,造船是件极复杂的事,船板间的榫卯结构复杂,光计算它们的嵌口,就足以令一个熟练的木匠疯。而赵兴本着能简单尽量简单的策略,直接跳过榫卯结构,用长钉连接板材,将工程量降到了最低。无心之中,反而走了条最接近现代的路。

木船造好了,此前已试航过三次,这次赵兴打算走的更远点,一直航行到附近县城。此举如果成功,接下来就动员乡民筑路,而对外交通的改善,必将改变山区面貌。

木船躺在岸边,孩子们开始欢喜地推船下水。他们被赵兴描绘的美景所激动,干活的热情很高。

说实话,现在这艘成品船,与其说像“船”,不如说它更像个敞口大木盒。

赵兴不是造船工程师,他第一次造船,费尽力气只造出了如此丑陋的形状。

好在赵兴来自信息化时代,造船的几个关键点,他还记得。

他记得造船需要先造龙骨,于是,一根大树被整根锯细,制出长达15米的龙骨,然后把粗大木条安装在龙骨上,做肋条状,肋间再钉上木板……这就是赵兴所造的船!

他知道船板扣合缝如果连接不紧密,会导致船渗水,于是,那些木板间都制作出粗大的牙口,类似现代“复合木地板”边缘的沟槽……

他知道为了防止船只变形,造船的木板需要充分阴干,于是,他将那些木板经火烤后,放在河边的棚子里晾了整整一年……

他知道船尾必须像鱼尾才好控制方向,他也知道有舵才能调节船向,于是这艘船成了船头略尖船尾略窄的大木盒……

这艘船没有桅杆,因为赵兴不会制作桅杆……

好在浠水水流并不湍急,船帆变得可有可无,而操帆是件技术活,没几年的学习,掌握不了。所以赵兴放弃了制作船帆的努力。

这艘船的三次试航,都是横渡浠水到对面岸边。在平静无波的浠水上,近岸操纵难度不大,但它的载货量却远远出预料。

赵兴大致估算了一下,它大约能够承载近五吨的石块。联想到现代的平底沙船甚至用水泥制作,却能将货物堆得老高,运载五六十吨货物,赵兴相信,即使这样简陋的木盒子,一次也能运走村落一个月的出产。

这就够了。

日上三竿,赵兴将船推下河岸。此际春雪融化,浠水正是水位最高的时候,十来名学生欢叫着跳上船去……

这其实是一次极其冒险的航行:一位不懂得操舟的老师、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在水文状况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就这样驾一叶孤舟,闯入了春日溪流。

风景很美,可赵兴无暇欣赏。

近岸航行跟远航完全不是一回事。木船沿江漂流,奔腾的江水出喧嚣的声响,木船随之起伏不定,原先镇定的孩子立刻慌了,他们站都站不稳。

等连续数人坠江后,他们才知道江水并不深,老师完全有能力将他们救起,方稳定情绪……可操舟就别指望他们了。

折腾了许久,船重新贴上岸边,顺水漂移,孩子们这才有心情,欣赏岸边景致。但这时,赵兴已欲哭无泪了。

赵兴策划这次初航是一次融入外部世界的努力。程家坳是个适合隐居的山村,但不适合展。来自现代社会的他,知道信息交流的重要,只有不停的与外界进行交流,程家坳才能彻底融入这个时代。

他来到这个世界有三个年头了,三年来,他躲在程家坳小心的试探外部世界。现在,伤口已经舔好,他迫切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山居生活虽然很田园牧歌,但《甲方乙方》中曾揭示过这个道理,那位生活优越的款爷怀念知青插队时的生活,但等他真到了村里,把村里的鸡偷尽之后,他最怀念的是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中。

赵兴现在就是这种心情。

对于这时代来说,赵兴是个外人;然而,对于宋代人来说,程家坳也是这时代的局外旁人。所以赵兴必须走出程家坳。

他似乎有点操之过急了,期望这群山里孩儿马上熟悉操舟,现在看来这是那么可笑。

小船艰难的绕过一个个山坳,傍晚时分,前方已可以看见浠水县。

浠水原名希水,南梁时改为“浠水”,唐代又称兰溪,而宋代则称蕲水。赵兴喜欢继续用“浠水”的名字称呼它,是因为他手头上的“湖北地图”还标注着浠水。

蕲水是个县级单位,属黄州管辖。沿浠水而下,江尽头恰好是黄州府。到了南宋末年,淮西处于前线,南宋这才设立淮西宣抚司,并在蕲春筑蕲州城,于是“蕲州”出现……

据说蕲水县住着一名大名鼎鼎的名医,名叫庞安时。赵兴现在虽逐渐摆脱了“名医”的身份,常以“老师”面目出现,但作为原先的“山沟神医”,他对“县城名医”有一股天然的胆怯感,生怕被人揪住问医理,从而拆穿本来面目,故而,他过去从不进蕲浠水县。

但现在他不得不进县了,浠水码头就在城边。孩子们的操舟水平打乱了他的计划,他只好指挥孩子们将船驶入码头。

船只靠岸时,船工都在观察这艘古怪的船。这船很长,外形很怪异,它的出现颠覆了船夫们的固有理念,他们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尖底大木盒居然能行驶,偏偏它还是由几个完全不懂操舟的娃娃驾驶,看到孩子们手忙脚乱,他们忍不住跳下水,涉水上船帮孩子们将船靠上码头。

“嘿哟,几个小孩,毛都没长齐,也来抢我们的饭碗?”一名年轻的船夫调笑。他还准备再说几句,便看到船尾的赵兴,立刻收声。

这人气度不凡,一看就是读书人,可不敢轻易调笑。等了一会,看赵兴没什么不悦,他们一边固定船,一边小声问孩子:“这什么船,如此怪异?谁造的?”

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骄傲:“我们造的,老师画的图纸,我们自己造的!”

“瞧这群孩子,能得!”船工齐声赞叹。

赵兴很纳闷,这船很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