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厮叫屈:“大爷可是冤枉小的了,哪里没提醒过呢?老太爷一听见您过来了,立刻就坐不住了,还是小的好说歹说,头发干得差不多了,才出门。”

贾瑚一顿,不由想起了母亲从前在他耳边,多有感叹府上花销甚大,公中入不敷出,从此细节可见一斑。这银骨炭因着宫中皇帝和妃子们都在用,京城里那些王公贵族,为了标榜身价,把价格炒得居高不下。

儿子竟然不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贾赦气坏了,正要开口说话,谁知贾瑚口气一转,非常诚恳地说:“只是祖母年纪也大了,怎好麻烦您老呢?孙儿想祖父也是这样想的,这才下令让母亲多多为这个家操劳些。”

周瑞家的手疾眼快地捂住朱叶正要出声的嘴,恶狠狠地道:“还想你弟弟活着不?!”

她怀胎八月,还坐在椅子上一坐两个时辰等他,他也不怕折了寿!

小姑娘才四五岁大,虽生的玉雪可爱,却无助于扑蝶,一个不留神,就让那大蝴蝶飞走了。贾瑛气恼的把扇子丢开了,闷闷不乐地埋头往前走。

“文采比你出众的人的文章都是他人代写的了?”

贾瑚前世没有结婚,不过,假如他结了婚,也是会和以前的人断掉的。同妻可悲,丈夫还是和以前的□□混在一起的同妻更可悲。

孙牧歌第一个响应。他也是世家大族出来的,对这些一点也不矫情。倒是林立,踌躇了片刻,觉得太麻烦了。

周仁:嘿嘿嘿嘿,不知道为什么,只有两个人出去玩,好高兴。唔,就是贾瑚带着的那个丫鬟真碍眼。

两个大人都不讲话,贾瑚安稳的坐着,也不出声。

想起自己在娘亲肚子里偶尔听到的贾赦的读书声,他发现自己还真是这样。

……

他咕叽:“真是的,本来想今晚说的,谁让他不领情呢。”

那金陵的管事还不明白瑚大爷这是何意,以为瑚大爷这是在对众多族老示弱,暗想大管事说的还是有道理的。老太太一直不待见大房,大房纵是主子,也拿我们这些老太太的人没办法。浑然不知即将大祸临头。

贾瑚尚不知前面船上的人在议论他。起程那日,他早已拜见过船的主人,金陵知府张嘉文了。他连秀才都还不是,被这位世叔“学问上有什么疑惑可以来请教”这一句话,给打发出去了。

“林海为探花。”

许氏也不恼,只说:“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西府的人都知道她这毛病。贾母一边笑,一边断断续续地说:“可不许你逼着你弟媳妇吃蟹了!”

刘氏唠叨了许久贾瑚将要搬到的院子。

从贾瑚疑重的脸色,猜想事情可能很严重的贾代善一顿,摆摆手让贾瑚先不要讲话,吩咐下人把门窗都打开,几个心腹在门窗处守候,其他人都远远站开,除非他叫了,谁都不能靠近书房。这才问道:“什么事?”

林母轻轻点头。

刘氏仔细想了想,说:“弟妹管家,无论大小事都按前例来,有什么拿不定的,都来问我,倒是没出什么篓子。”

好在贾赦很快就清醒了,他不断地对自己说,这都是前世的事了,现在瑚儿好好的。他记起贾瑚大概还在父亲那里,大步转过屏风,向四周一搜寻,果然,贾代善正压着贾瑚吃饭呢。

看到贾瑚不知所措的样子,贾代善才醒悟过来。面前的不是军营里的糙汉,而是一蒙童。

“什么,没事就不能见见你了?”

这个没用的男人,还以为他会有些手段,没想到却只是婆婆的应声虫!

刘氏问道,“哥儿在哪呢?”

收生姥姥用铜筷子夹着“炕公、炕母”的神码一焚,说道:“炕公、炕母本姓李,大人孩子交给你;多送男,少送女。”然后,把灰用红纸一包,压在炕席底下,说是让他(她)永远守在炕头,保佑大人孩子平平安安。

周瑞家的吓得腿软,跪下了,边哭边说了。

可不是!守孝后贾敬检查贾珍的功课,发现不仅一点儿长进也没有,学过的都忘了个精光时那是火冒三丈,强压着贾珍读了两年书。

然后在夺嫡的关键时刻,贾赦假传他的命令,导致刘家一直支持的四皇子登基了。

王夫人正被她的陪房周瑞家的扶着,慢慢地散会儿步,周瑞家的一边扶着她,一边说,“少奶奶,您刚进门可就有了身孕,比大少奶奶强多了,我打听过了,大少奶奶进门,四年后才生下瑚哥儿,现在又多少年过去了,瑚哥儿还是没个兄弟姊妹……”

转眼就到了大房所在的院子。母子两又说了些话,喝了杯茶,休息一会儿。贾刘氏就开始教贾瑚念诗。

大家一看,这几个人,没什么共同的特征,实在让人猜不透贾瑚是根据什么标准选人的。

贾瑚表示,他可是命赖二全程跟进,家底早就摸清楚了。

还有人欲出声,说些什么有教无类的话,贾瑚冷声打断:“世上只有自己甘愿做好事的人,万万没有被别人逼着做好事的人。你们真的当我贾瑚好欺负?!”

那领头之人,年轻气盛,又自诩聪明绝顶,以为自己的伎俩算计一个小毛孩是绰绰有余,这时才想起贾瑚国公之孙的身份,必有人在暗中教导,顿时脸色煞白,只恨自己怎么就鬼迷心窍了。

其他人失望地离去了,剩下被贾瑚点名肯收下的几人。

贾珏眼看自己是年龄最大的,只好硬着头皮站出来,问:“贾兄,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可有什么注意事项?”

贾瑚神色缓和下来,也不回答,反而笑道:“我们这儿都是姓贾的,何必唤我贾兄?我记得你,你是六嫂子家的贾珏,和我同一个辈分,你叫我贾瑚就好。”

这两句话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见四人神色都有些放松,贾瑚才道:“回头林管事会来找你们,你们听他的便好。”叫了一桌酒席,吩咐鹤归先去结账,又对这几人鼓励了几句,便留下他们交流感情,自个儿先走了。

这些少年一共有十三个人,最大的贾珏,十六岁,还有贾玥、贾茗、贾珮,都是自荐来的,四人只有贾珏过了县试。

现下,见贾瑚过来了,几人都有些紧张。

除了在酒楼上见了一面,上马车前见了一面,这还是他们第三次见贾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