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大明春 > 十三章 不如从了老衲罢"十三章 不如从了老衲罢

郑小官脑筋转了转,似乎不认识这位,当下笑了笑,微微拱手,带着单思南出门而去。

这就是明朝典型的市场经济,大明人结婚需要压箱底的册做性启蒙,一般是女儿出嫁的时候母亲送给女儿。而蓬勃的小说出版事业需要大量的插画,这些图画一般的读书人不乐意去画,而沿海的百姓由于大明和海外通商导致眼界开阔,并不忌讳家中女眷绘画,何况还能赚银子,何乐而不为?

这些都是根本不用郑国蕃嘱咐的,单思南他老爹单赤霞这两年每年七八月出九边去买人参,九月归来,顺天府首富之地,人参价高郑老爹用不起,单赤霞在军中颇有故旧,每年夏秋这几个月就单身出塞外,收一点人参貂皮之类,再返回顺天府贩卖,量不大,靠着军中故旧照顾,连税都能免了,有点后世吸毒以贩养吸的意思,主要还是供郑老爹用。

这条胡同中大多数人家都要出门干活,其中以店铺伙计和大商家的雇工居多,譬如那位吹嘘自己祖先夜遇神人授金的张四维张阁老,他家就有织机上千张,放在后世,就是一个大纺织厂的资本家,这些大商家们需要雇工人手颇多,大多雇佣本地人手,财雄势大,甚至官府也要高看几分,因为大多数商家背后都会站着一两个本地士绅,举人进士之流,有些巨贾豪商更是连官府都得罪不起,他若歇业一天,或许半个城市就要因此停顿一天,无数人家无工可做一天。

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他沈榜三十来岁就中了进士,不敢跟前阁老张居正二十出头就中进士相比,但也是天之骄子意气风发过的,十年下来,却依旧不死不活的做个京县知县,官场磨人老,沈知县现在也懂得要养望,要清名,但这些都有个大前提,要被别人知道,做了好事别人不知道,养个毛的望,清个屁的名。

难不成就要死了?我只不过参加作者聚会去夜总会,老编威胁之下我勉为其难叫了两个小姐而已。

卧槽泥马勒戈壁。

她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咱们这时候赶紧收拾收拾也不算错,要是老爷被捉奸这事情闹大了,这一府两县天子脚下,说不准就被上头发作,别到最后弄个毁官抄家,姐妹们被发配教坊司。

按外面这些好事者的观点来看,县尊沈老爷回了衙门,那么郑家小相公应该很快就能无事从衙门出来,甚至袖中还能拢上几十两官府赏赐的银子。

八个捕役被挤的一身臭汗,有个脾性大的,忍不住挥了挥手上水火棍子,“再他妈挤,别怪老子不讲街坊情面了。”说着拿眼示意身边几个捕役,余人会意,八个人齐齐一喝,手上水火棍子用力一顶,半威吓半用力,愣生生把人群往后逼了两步。

这一说,众人笑的愈发狠了,唐三也不以为忤,甚是得意的把帻头又戴到头上,“士别三日,刮眼相看。”一时间鼻孔出气,下巴都要抬到天上去了。

招式首先就是用来杀敌的,任何关于养生健体之类都是后人附会的,或者,换个客气点的说法,起码,是在杀敌基础上改编的。

口头禅:卧槽泥马

但现在不能写,最好写个十万字左右的故事,按照大明朝的格式,正好印个上下两册。

要字数少,以这个要求一衡量,金瓶梅红楼梦通通得抛开。

然后还得这个时代的人喜闻乐见,你写个科幻,这个时代的人谁能理解星系、虫洞、空间跳跃……

写个修仙,实力为尊,杀人夺宝……这个时代讲究孝悌纲常,能接受才怪。

郑国蕃那个纠结啊!到底写啥好呢!后世写书动则百万字数百万字,这十万字……还真是挠头得紧。

旁边单思南看自家少爷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也不知道如何帮忙,赶忙拿个蒲扇,帮他在旁边轻轻扇着。这时节已入秋,天气虽不热,蚊子却依旧不少,单思南总不能让自家少爷去喂了蚊子。

郑家这间书房及其简陋,不过一桌一椅,一人高的一张破书柜放在进门左边的墙壁边,木料已经有些腐朽,上面根本没几本书,没办法,书很贵,在里面墙角有一张床,实际上郑国蕃大多数时候就睡在这书房内,而旁边名义上的卧室,就是杀人现场了。

郑国蕃坐在那儿上想了好一会儿,依旧没个头绪,坐直了腰杆,随手拿起案头一本书翻了翻。

是一本《神僧传》,他脑海里面回忆了下,似乎是有一次给老爹烧香祈祷,那庙里面的和尚送的,当时还说他有夙慧,俗话就是和尚投的胎,气得他差一点连塞在袖子里面的十文香油钱都没给和尚,虽然十文钱连和尚都看不上。

随手翻了翻,眼光在上面扫过,心思却根本不在上面,书页哗啦啦翻动,心里面却在想,木兰辞都抄袭了,要不,干脆把《纳兰词》全部抄出来?这可是号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这个绝对字数少,还能卖钱,又有名声……

无意识地翻着书,他觉得,这个主意还算不错,嘴角一撇,笑了起来,身子一软,往后靠了靠,双腿伸直,让背脊舒适地贴在椅子的靠背上。

拿定了主意,眼光就随意在书上瞄了几眼,一边看一边还跟单思南说话,“大头,你说我要是写出很多诗词来,得卖多少钱一首?”

旁边的小厮很狗腿,一边闪着蒲扇一边说:“少爷十二岁进学,日后肯定能进内阁做首辅,我看一首能卖一两银子罢!方才那店主真是狗眼,居然敢说五文钱,当时我都想替少爷呸他一脸。”

“一两银子?哼!一千两,这还是起步价,你要知道,肯花钱买诗词的……”

他正准备卖嘴,眼光扫过一行字,顿时一惊,把下面的趣话都给吓回去了,赶紧挺直了腰杆,松散的双腿也端正起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把那一行字念了出来:为文数千言,其字僻而言怪。

反反复复把这句话念了几遍,他把书翻过来看看封面,没错啊!《永乐御制神僧传》。

可是……这个……这个说的好像是穿越过来写简体字的罢?

他心里面一麻,赶紧往后面看,只是,越看,心越凉:

[不知其所来,衣冠异之][生数岁日诵万言][状类风狂言语倒乱,事多先觉,人以此疑之][早岁不群聪黠明利有老成之风]……

[不知其所来,衣冠异之]——这是穿越过来估计还穿着白色羽绒大衣留着平头的。

[早岁不群聪黠明利有老成之风]——这是典型的穿越过来后儿童身体大叔心态的。

[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这是穿越过来文盲一下子变成神童的。

[生数岁日诵万言]——这是穿越过来天生异象什么都会的。

[其为僧狂乱,发言多中,时号为圣]——这显然是读历史系的同学穿越的,估计有点小郁闷,不会造玻璃枪炮肥皂,却又知道点历史走向,只能走预言系奔放路线的。

[状类风狂言语倒乱,事多先觉,人以此疑之。市肆中百姓屋数间。其辄操斧斫其檐禁之不止,其夜市火连延而燎,唯所截檐屋数间存焉。]……这显然是消防员穿越过来了。

良久,郑国蕃把神僧传一合,长叹了一口气,弄得旁边的小孩单思南满头雾水。

孟浪了,太孟浪了,只想着扬名立万升官发财,却没考虑到做人要低调啊!

不低调的下场就是出家做和尚啊!

不行,看来这纳兰词不能抄,太高调了,一个十三岁的县学庠生,作了一首木兰辞就罢了,居然连接作几百首,别人怎么看?

最好的下场,恐怕也是送这本神僧传的和尚说的那样小施主生有夙慧,和尚投胎,不如从了老衲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