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译】用人要应该像木匠用木一样,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合抱的大木,烂了几尺,木匠也不会轻易弃掉它。

那么,曹参的选人之道对于当今社会的领导的具体作用,在哪呢?

不凑巧的是,李鸿章去的时候,曾国藩不在,他只好和三卫将军在大堂里等候。这一等,就是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后,曾国藩回来了。不过,他回来后,并没有接见那三个人就让他们回去了。李鸿章很不理解,就问曾国藩怎么回事。他笑了笑,说:“对于他们的能力和本性,我已经在后面看得很清楚了。”李鸿章听了,很惊讶。他又解释说:“那个脸上有麻子的人,一直站立挺直,不卑不亢,双眼有神,是个能担大任的将帅之才。那个高个子的站立从容,目光和善、谦恭,是个忠厚人,可以分配到后勤。而那个小个子的人,根本不堪重用。因为他在有人过来时,规规矩矩地站着,而人一走,马上就没了正行。这样的人是个地道的阳奉阴违的小人,只给他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就行了。”

邓小平的第三次下和上,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后期。他再次主持党的工作后,极力主张恢复被“文化大革命”破坏了正常秩序的生产,工作秩序,并着手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方面全面整顿。邓小平的许多政策措施触犯了“四人帮”的利益,被“四人帮”以批判“资产阶级法权”为借口,1976年4月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这是邓小平第三次下台。

其实,王守仁一进大厅就看到了那个犄角旮旯的位置,也知道那个位置是他故意留给自己的。但是他就是故意装作没看见,走到了上位。座位是小事,做人的原则是大事。王守仁争的不是座位,而是原则。虽然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当遇到原则性问题时,就不能一味忍让,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再也无法确立威信。

第二天,他当了自己的破旧衣物换来了苇席和绿豆,他煮好了几锅绿豆汤,在村头的大树下摆起了烟茶摊。他免费向来往的行人提供绿豆汤,在他们坐下来休息的时候,蒲松龄就在一旁听他们讲一些神狐鬼怪的故事。当别人讲得口渴了,他就再给端上一碗热茶,这样他便从那些路人的口中获得了大量的鬼怪资料。这样一来,蒲松龄就从无话可说变得文思泉涌了。于是,他很快便写成了《聊斋志异》这部经典名著。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新官上任三把火一说。任何一个走马上任的新官,都会很认真地烧上“三把火”。有的确实烧掉了一些陈规陋习,使整个组织出现了焕然一新的面貌;有的却烧的不好不坏,不痛不痒,烧了半天,什么也没有烧掉;有的则不仅没有把坏的烧掉,反而把好的烧没了。

每天晚上,司马光总是让老仆人先睡,而自己则要继续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天一亮又起身工作,天天如此。他怕自己太困乏睡过头,便让人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稍微一动,头便落枕,这样便会立即惊醒。此外,编撰的所有草稿司马光都是用工整的楷体书写的,没有一张是草书,并且从发凡起例到删削定稿都是他亲自动笔,从来没有让别人代写过一个章节。这样一晃十九个春秋过去了,司马光终于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编撰工作。成书不到两年,司马光就积劳而逝。

此外,和珅把他的老师吴省兰、李璜、李光云分别安排了侍郎、太仆寺卿等职,并兼任学政,掌握了科举轮选的大权。国泰、景安、明保、吴省钦、征瑞、孙士毅、孙绶、秦承恩、胡长龄等人也与和珅结党,他们有的是总督,有的是巡抚、有的是盐政、有的是知府,都身居高官。

赵构见了金国元帅,却装起傻来。同来的张邦昌,低头哈腰,奴颜婢膝,甘做金国走狗。赵构却呆呆地站着,痴痴地直视人不动。金国元帅以为赵构真是白痴,而这样的人质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便把他放回去,要求宋朝另派皇子为人质。宋钦宗无奈,只好改派萧王赵枢去作人质。

【意译】孔子说:“天气寒冷之时,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

范蠡的智慧之处在于每当达到顶点,后退一步,以退为进,再次前进。与范蠡一样,同为勾践臣子的文种,也是兴越灭吴的最重要功臣。只是,文种不知进退之间的关系,学不会范蠡的洒脱,下场也不如文种那么好。

认识自我是生命的一大课题,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吕氏春秋》中,有一句话值得每一位党员干部细细品味:“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要胜任工作的职位,精彩人生的舞台,就必须要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做人为官的最高智慧,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哲学家卢梭说:“认识你自己比一切巨著更重要,更深奥。”尼采说:“认识了自己才能成就怎样的自己。”只有不断认识自我,反复审视自我,才能了解个体自己,才能回答“我是谁?我为了谁?”,才能看清自己的座标,掌控人生的航陀。

在平凡的生命里,一句话语,一个眼神,一举手一投足……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也能见微知著,看出一个人的品性和修养。

16世纪末的一个冬天,一个荷兰商人,有一次带着船员们驾着自己的航船从遥远的俄国为荷兰的商户运送货物。在规程途中,航船在俄国附近的一座岛屿边被一大片浮冰卡住,无法行驶。尽管他们作了很多努力,但始终没能摆脱困境。他们只有等待春暖冰融时再开船返航了。

古人修身讲究“慎独”。“慎独”就是指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自我约束,即自律。

德行还是一种幸福。它能够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使人自省、自尊、自爱,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观。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坦荡、本真、善良、厚道、不虚伪、不矫情、不阴险、不奸诈,心中充满道德,就会拥有不凡的力量和气质,会让人敬佩、崇仰。他就是季羡林评价张中行时所谓的“至人,超人,逸人”,他就是个忘我的人,纯粹的人,最幸福的人。

当时,吴王召见孙武。孙武作为一名军事家,把兵法说得头头是道。吴王便问他是否能够训练女兵,孙武坚定地回答:“可以。”吴王便找了一百多位宫女,让他来训练。孙武把她们编成了两队,并选了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分别充当他们的队长。在训练之处,孙武就开始法令,告诉大家一切都要听从将军的,不然,违者当斩。然后,他又教了一些基本的动作给她们。

那些宫女只是觉得新鲜,没有一个肯一本正经地训练。这时,孙武又把军规强调了一遍,并告诉队长好好奇带头作用。但是,即使他把军规说的震山响,就是没有人听他的,大家只顾玩笑,一点儿也不像是军队在训练。孙武生气了,便下令将两名队长拖下去,施以死刑。吴王见状十分惊恐,连忙跟孙武说情。孙武却一本正经地说:“军令如山。既然有言在先,任何人犯了法,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没有例外。”结果,就真的杀了哪两个妃子。其他人一见孙武如此赏罚有信,吴王最宠爱的妃子都没有例外,都吓坏了。所以,当孙武自此下令训练时,宫女们个个都规规矩矩,谁也不敢胡来了。

孙武作为军队的领导,对属下言而有信。既然有言在先,就不能朝令夕改,该罚则罚,连吴王求情都不见效。这一点,并不是谁都能做到。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有了这种精神和认识,才能树立好领导的威信,对组织的纪律性的保持有很大作用。值得我们现在的领导认真学习。不过,话说回来,被孙武处罚的是吴王的妃子,属于“尊”者。孙武能够赏罚有信,确实不易是,但更不易的,是对领导自己的“信”者,也就是领导的亲信或者是自己比较欣赏的人。如果领导能够做到对“信”都能赏罚有信,那么,对于其他属下来说,应该就比较容易了。在这一方面,有一个广为大家传颂的例子,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当年,后主刘禅在位。诸葛亮为了实现统一,亲自摆局布阵,对魏国发动了一场大战。由于街亭属于这场战争中的要地,他便派了自己十分赏识的马谡来镇守。临发兵前,他亲自派给马谡具体的作战方略,并再三嘱咐他“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

但马谡到达街亭后,并没有遵守诸葛亮“靠山近水安营扎寨”的安排,而是自作主张地将军队驻扎在了距离水源很远的山上。当时的副将王平见他有违军令,便提醒他,山上没有水源,也没有粮道,如果被魏军包围,则必败。但是,洋洋得意的马谡认为“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便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坚持选择山上作为大军的营地。王平无奈,以军法威胁他,马谡竟然也不知悔改。最后,果不出王平所料,大军被魏军包围,大败,而街亭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