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国学与领导智慧 > 第15章 为政:仕途藏机巧(5)

当时有一个名叫江彬的边将,为人狡诈机警,善于献媚,深得皇上欣赏,后被提升为左都督。朝廷命他带兵去支援王守仁,与其协同作战。可是,直到王守仁和战士们战胜叛贼取得胜利的时候,将兵才带领着人马姗姗来迟。江彬想与王守仁争功,于是便四处散布谣言,污蔑王守仁。王守仁对此毫不在意,不予理睬。外界的舆论对王守仁也没有太大的不利,江彬见此,岂肯甘心。于是,在一次宴会上,江彬等人在犄角旮旯一个不重要的位置安排了一个座位,打算让王守仁坐在那里,想以此来羞辱他。

现在已不再是中央集权的唯皇帝独尊的时代,为官者也不再能只手遮天,专断独行。作为新中国的官员,最基本的职能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为官者还是应当继承“兼听”的优良传统,因为只有兼听才能保证公正公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明确地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这一论点地提出,就更加要求各级党政机关领导事事、时时都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广开言路,兼收并蓄。陈云同志曾指出:“对于工作,要想得到比较全面的正确的了解,那就必须听取各种不同的一件,经过周密的分析,把它集中起来……我们一定要虚心,多听不同的意见。”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论语?子路第十三》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其中“笃行之”就是脚踏实地地去做事情,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脚踏实地”一词也是由此而开始被人们广泛应用的。

和珅的第二大亲信是福长安。福长安是军机大臣傅恒的儿子,乾隆皇帝孝贤皇后的侄儿,妻子也是皇族,几个兄弟也都在朝为官。福长安本来也是一名侍卫,后来升为正红旗副都统,与和珅的经历有些相似。和珅看重他的这些关系,和在朝中的影响,便安排引进他到军机处,充当自己的帮凶。两人沆瀣一气,一起在军机处对付以阿桂为首的不与自己合作的军机大臣。

是的,如果表现得对一切都明白,精明过人。也并不是好事。面临危机的时候,藏巧于拙,装装糊涂,扮扮“老实”的样子,凡事不那么较真,往往可以逃避灾祸,转危为安。而且,在面临险境,或遇到突发事件而装呆傻,要比临危不惧和视死如归的壮烈要安全得多。

【意译】祸患来自心理,如果把困境视为乐事,那么困境就不是困境了。

作为一个富商,范蠡仗义疏财,乐善好施,深受相邻的敬重,于是被齐国人举荐,做了齐国的相国。再次走向政坛,范蠡却感叹:我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百姓,做官做到了相国,治家积累了千万家产,已经达到了极点,不是什么好事情。于是,三年之后,范蠡再次辞官,散尽家财,又一次来到山东定陶西北。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此时,国王才意识到那颗铁钉的重要性,他在被俘虏的那一刻悔恨地大喊:“钉子,马蹄钉,我的国家就倾覆在一颗马蹄钉上!”但是,一切已经晚了。战役已经结束了,查理三世因为忽视了一颗钉子而丢掉了自己的王国。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波斯沃斯战役。后来,不知是谁编了一首民谣,内容是这样的:“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马蹄铁;丢了一只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当时有人说季布造化大,得到了贵人相助。其实,应该说是“信义”二字救了他。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德行是做人的根本。做事先做人,为人先立德。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修身、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忠、信、孝、悌、礼、义、廉、耻”这些传统道德准则都亘古不衰,更被多少古圣先贤当做了传家之宝,他们把德行看得比生命还要宝贵。故有先贤说:德为至宝,一生受用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耘有余。

2010年11月

蔺相如听说了这件事后,便处处躲着廉颇。有时候他驾车出门办事,远远地看见廉颇的车,也要让仆人躲到巷子里回避。蔺相如的门门客见到这种情形,便议论纷纷。他们在背地里说蔺相如是因为胆小怕事所以才故意躲着廉颇将军。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便对他们说:“我躲着廉颇将军,并不意味着我怕他,我连威武的秦王都不怕,难道我还怕廉颇将军吗?其他国家之所以不敢来侵犯赵国,正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将军在,如果我们俩发生了争执,两虎相斗

必有一伤,那么别的国家就会趁机来攻打赵国。我之所以要躲着他是因为我以国家大局为重,而不去计较个人的私人恩怨。”众人听了这才了解蔺相如的良苦用心。

廉颇正想找蔺相如出气呢,可是却总是遇不到他。后来,他的部下向他报告了蔺相如的话。廉颇顿时感到羞愧极了。于是脱光了上衣,背上荆条,去蔺相如家负荆请罪去了。从此,两人成为了同生死共患难的至交。

蔺相如是一位将国家大局放在第一位的人,虽然廉颇出言不逊,但他从未与其计较。他的宽宏大量,也是他能够做到上卿位置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识大体的领导,就应该舍小义,顾大局。然而,有一些人并不是这样。他们将一己私利,或者某一个小团体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注重大局。作为领导、决策者这样做是十分危险的。

楚汉时期,项羽手下有一位大臣叫曹咎,他官至大司马,被封为海春侯。

汉四年初,项羽在成皋与驻军黄河北岸的刘邦对峙。楚军因被汉军阻拒而无法西进,汉军也难以攻下成皋。这时,项羽手下的一位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彭越,因推翻秦朝后项羽没有封他为王而怀恨在心。趁机与刘邦的汉军联合,袭击楚军的后方梁地,接连攻下17个城池。

梁地是楚军粮草供应的必经之地,直接关系到楚军的粮草供应和后方安全。项羽为了安定后方,决定亲自率师东征彭越。这样他只好将留守成皋的任务交给了曹咎。成皋地势先要,有设有均需粮库,在战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项羽放心不下,临走时再三叮嘱曹咎:“一定要小心守卫成皋,如果汉军挑战,你千万不要轻率迎战。在半个月内我一定击败彭越,回来和你一起对付刘邦。”随后,项羽就带着大军去攻打彭越了。

刘邦得知项羽离开成皋后,连夜率领汉军渡过黄河,向守卫成皋的楚军发起了挑战。起初,曹咎谨遵项羽的叮嘱,无论刘邦怎样挑衅,他都紧闭城门,坚守不出,并下令不准任何人出城迎战。刘邦见没有达到正面交战的目的,于是就改变策略,下令在成皋城边设台,派一部分士卒每天在台上喊骂羞辱楚军,嘲笑曹咎胆小如鼠。这时,曹咎心中十分不爽,气得在城上破口大骂,但是他还记得项羽的交代,再三忍耐,闭门不出。汉军一连骂了五六天,曹咎实在忍不住了,就把项羽谨慎行事的叮嘱抛在了脑后,率领大军出城作战。

楚汉交战不久,汉军就佯装战败,逃向汜水岸边,渡水逃往对岸。曹咎见此形势,信以为真,命令楚军渡汜水追击汉军。可是没想到,渡到一半时,汉军反击,楚军打败,刘邦乘胜攻下了成皋。成皋失陷,楚国大量的屋子被汉军洗劫一空,曹咎自知罪责难逃,也愧见项羽,于是就在汜水边挥剑自杀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曹咎就是因为没有忍住小小的刺激,才导致了成皋失守,楚军打败的结局。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作为领导如果不能从大局出发,那么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要想做一个称职的领导,做一个成功的领导,首先就要树立自己的大局观念。

齐神武帝时期,有一个正直的大臣叫杜弼,他一生最痛恨贪官污吏,因此他常常在神武帝面前揭穿这种人。

有一次,杜弼发现了一些人的贪污行径后,便上奏齐神武帝说:“现在朝廷内忧外患,应该先把朝廷内部的贪官污吏清除干净,再去对付外面的敌人。”神武帝说:“好啊,你又发现了哪些人是贪官污吏,赶快向我汇报。”杜弼不紧不慢地着:“现在,外面那些骑在马上的人就有很多是搜刮百姓的贪官。”神武帝没有同意杜弼的意见,他心想那些人可都是我的功臣啊。但是杜弼一有机会就向神武帝讲述那些将军们的罪行,并希望神武帝赶快除掉他们。这搞得神武帝心神不安。终于,神武帝忍不住了。

这天,神武帝派军人们穿好打仗的装备,严肃地列在路的两侧,高高举起军刀,脸上表情严肃,就像在战场上一样。这时,神武帝让杜弼自己一个人从中间走过去。杜弼一个文官,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站在那里哆哆嗦嗦地不敢动。神武帝看见他的样子,忍住笑,对他说:“你就只管走过去,绝不会伤到你。”可是杜弼仍旧不敢。

这时,神武帝说:“我已经告诉你他们绝不会杀你,但你仍旧如此害怕,可想,那些将军们在战场上面对的场面岂不是更可怕?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捡条命回来,虽然贪污了一点,但是他们为我夺回的却远比他们贪去的要多得多。你今天除掉他们,明天谁为我杀敌呢?”

杜弼赶紧跪下谢罪,说:“是我目光太短浅,没有从大局考虑这件事。”

从大局看问题,不光要看到事情的一面,还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从大局考虑问题,既要纵向考虑,还要横向考虑。一个领导只有做事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才能在决策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尽管有时候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利益选择,但一个聪明的领导,会从大局利益来考虑问题,权衡利弊,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相反,如果一个领导总是被一叶障目,看不见泰山,那么整个组织、整个团队

都会因此而受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