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霍华德崇高的一生同样有力地证明了意志的强大力量:一个人即使身体虚弱,但为了实现奋斗目标,在一种崇高的责任感的驱使下也能产生无比汹涌的力量。霍华德的大脑一直被一种想法所占据,那就是改善监狱囚犯的生活条件。这使他产生出一种狂热的激情,任凭艰险、危难和肉体以及精神怎样折磨,都无法使他改变这一伟大的人生目标。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他也并非天才,但是他心地纯洁,意志坚强,在当时那个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他的重要影响并没有伴随他的生命走向终结,他不仅对英国的立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所有文明国家立法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英国人境遇极度恶劣的时刻,即使在卢克罗这样的地方,少数在城市和郊区的英国士兵、平民百姓和妇女也被印度武装所包围。但他们从来不曾说过一句绝望的话,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就此放弃。数月以来他们与军队的联系已被切断,不知道印军是已经被打败还是仍在顽强抵抗,不过对英国军民英勇顽强的毅力和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他们没有丝毫怀疑。他们清楚,只要在印度的英国人团结一心,那么他们就不可能被轻易打败。他们没有其他想法,一心只想摆脱困难的处境并取得最终的胜利。如果形势不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或者更加恶化,他们将会以身殉职。在这里有必要提及哈夫洛克、英格里斯、尼尔和奥传等人,这些人为我们树立了真正的英雄典范。他们每个人都具有骑士的精神,信徒的虔诚和殉道者的决心。蒙塔伦伯特曾经这样评价他们:“他们是人类的光荣。”但是,这场可怕的战争证明了几乎所有人都是同样伟大的,包括妇女,平民和士兵,甚至从将军到各种军阶的个人和号兵。这些人都是一些极为普通的人,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家里、街道上、车间里、田间地头和俱乐部所遇到的普通人一样。然而当灾难来临时,所有人都涌现出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力量,每一个人都成为英雄。蒙塔伦伯特说:“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害怕而退缩,不管是军队还是平民,不管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所有人都在顽强抵抗,拼死战斗。面对死亡他们镇定自若,英勇地奉献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之中,公共教育的极大价值才焕发出夺目的光辉。正是公共教育使英国人从小就懂得力量和自由的重要性,他们团结同胞,抵抗外辱,顽强勇敢,无惧无畏,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自己从艰难困苦中拯救出来。”

如果没有勇敢的奋斗,就不可能取得真正有价值的成果。人们把自己的成功主要归功于遇到困难时的积极奋斗,即所谓的努力。令人吃惊的是,许多貌似绝不可能实现的事,经过人们的努力最终出人意料地变成了现实。强烈的预感本身会把可能变成现实,我们的期望往往就是事情的预兆,而我们有能力实现这种预兆。另外一方面,胆小懦弱、犹豫不决的人却发现每件事都不可能,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事看上去就不可能。据说,有一名法国军官常常在自己的公寓附近散步,并且总是喜欢叫到:“我要成为法国的元帅,成为一个伟大的将军。”他的这种强烈愿望是他成功的先兆,因为后来这个年轻军官真的成了一名著名的司令,他去世时是法国的元帅。

在从事制鞋和研究形而上学之余,萨缪尔还是当地的一位传道者。他非常热衷于政治,他的小店就成了当地政客的聚会场所,如果他们不来,萨缪尔就自己去找他们商讨公共事务。这肯定要占去他的许多宝贵时间。为了弥补,他又常常工作到深夜。他的政治热情成了村民谈论的话题。由此还闹出了一个笑话,一天深夜,他正在店里敲敲打打,一个小孩看见店里有灯光,就扯着嗓子冲着锁孔尖叫道:“制鞋工,制鞋工,白天瞎逛,晚上补工。”萨缪尔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那位朋友问道:“你怎么不抓住那小子?”“没必要,没必要,现在就是天塌下来我也不会惊慌,我那时把手头的活停下来,对自己说:‘没错,没错,他的话有道理,可是我绝不会让他再那么说我一次。’对我而言,那小孩的尖叫就像是圣言,一辈子都会响在我心里。那件事告诉我,今日事今日毕,不能拖到明天,更不能在工作时间瞎转悠。”此后,萨缪尔扔掉了一切政治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再也不让政治打扰自己,有了闲暇时间就学习、研究。为了学习,他不得不放弃许多休息时间,但从不因此而耽搁工作。他深知要生存,就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结婚成家后,萨缪尔移居美国,在那儿他还是从不间断学习。他最初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从今天保存的部分作品看,他对人类那些珍贵不朽的精神作了深刻的思考,使得诗歌洋溢着一股奋发向上的昂然气息。厨房就是他的书房,妻子的一台管风琴风箱则成了他的书桌。在孩子的吵吵闹闹中,他开始奋笔疾书。那时,潘恩的《理性时代》已经出版,并激发了许多人的兴趣。萨缪尔写了一本小册子来反驳潘恩的观点。后来他常说,正是《理性时代》促使他认真思考并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作家。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创作出了几本小册子。但他仍然是边制鞋,边写作。几年后,他的成名作《论人类灵魂的不朽》出版发行,并给他带来了20英镑的财富,在当时这已是一笔不小的财产。后来该书又出版了几次,受到广泛的赞誉。

很多二流的文学家更是百折不挠、辛勤耕耘。写作《美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一书的作者,约翰·希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出生于威尔特郡金斯敦的一个贫苦家庭,他父亲受到破产的打击变疯了,希顿也由于家庭的不幸而开始了非同寻常的生活。他几乎没有上过学堂,经常是有家难归,无衣无食,终日四处游荡,而且还沾染了许多坏习惯,好在他并没有被这些恶习所毁灭。为了能有口饭吃,他不得不在叔叔开的小餐馆里打工,他要做的是把酒装进瓶子里,塞好瓶塞,再把瓶子装入箱子。这个工作,他一干就是五年。由于身体日趋衰弱,人也没什么气力,他被叔叔赶出了店门,只得到处流浪。一想到自己的处境,一想到疯了的父亲,深刻体会到世态炎凉的他,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除了这五年来挣到的两畿尼外,他一贫如洗。在接下来的七年里,他历经人世间的种种磨难。他在自传中写道:“我花了18便士租了一间阴冷潮湿的房子,寒冬里我生不起火,只能躲在被子里发奋读书。”后来他徒步到了巴思,在那做了一名酿酒工,不久又回到了首都伦敦。此时他已身无分文,赤裸着上身,光着脚板。幸好,他在一家名叫伦敦餐馆的店里找了一份工作,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他都得呆在地窖里干活。他庆幸自己找到了这份能够让他生存下去的差事。但长期在地窖里不见天日,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他的身体被压垮了,无奈只得离开这个工作。不久后他又开始了代理人的工作,每周15先令薪水,因为此前他利用业余时间练了一手漂亮的书法,所以具备做代理人的资本。工作之余,他把闲暇时间都用来逛书店,由于没钱买书,他只能一段一段地背下来,这样经年累月,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后来他换到了另外一个办公室,在那儿,他每周可挣得20先令,这报酬算是丰厚了。他继续埋头苦读,28岁那年,他写作并发表了一本《比泽奇遇》。从那时起到逝世的55年中,希顿一直从事文学创作。作品多达87本,其中的代表作是《英格兰大教堂古迹》,该书共有14卷,的确可称之为旷世奇作。这是希顿辛劳一生所立下的丰碑,碑上刻着两个大字:勤奋。

化学家道尔顿1776—1844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天才,他认为自己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来自于勤奋和积累。约翰·亨特曾评价自己说:“我的心灵就好比一个蜂巢,并非混沌一片、杂乱无章,而是井井有条,每一点食物都是从大自然采摘来的精华。”只要随便翻阅伟人的传记,我们就会发现,那些伟大的发明家、艺术家、思想家以及能工巧匠都认为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专注。他们都是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的人。年轻时的狄士雷利英国政治家兼作家,1804—1881,于1868—1880年时任首相认为要成功就必须非常精通所学的科目,只有依靠用心钻研,并且持之以恒,才能掌握它。因此,严格地说,推动世界使之进步的人,并非那些天才,而是那些资质普通但却异常勤奋、不知疲倦的人;并非那些天资聪颖、才华超群的人,而是那些在任何行业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一个寡妇在提起她那聪明绝顶但是却散漫不用心的儿子时,曾经叹息:“唉!他没有那种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毅力,又怎么能成大器呢?”就算是天才,如果他缺乏毅力与恒心,也很难超越平庸之辈,甚至智商很低的人。正如意大利谚语所说:“那些走得慢但却能坚持下去的人才能够走得更长、更远。”

尽管德·托克维尔有力地论述了充分发挥个人吃苦耐劳以及独立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但他更深刻体会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以及这当中的价值。所以,他经常毫不掩饰他对于两个好友的强烈感激之情——其中一个好友德·克尔格雷在精神和智慧给托克维尔帮助,斯托菲尔则从道义上支持和同情他。托克维尔曾对德·克尔格雷写道:“你是我惟一值得信赖的人,你的影响将会伴我一生。许多人都对我产生过影响,但谁也没能像你那样如此强烈地影响我形成基本理念和行为规则。”对妻子玛丽的深切感激,德·托克维尔也时常挂在嘴边,托克维尔的研究能够顺利进行离不开妻子的好脾气和好性格。托克维尔确信这一点,一个心灵和气质十分高贵的女人会在无形之中使她丈夫的品性有所提升,而一个低级庸俗的女人只会使她丈夫的心灵逐渐腐蚀。总而言之,人类品格的塑造是受各方面影响而成的:其中包括榜样和格言的影响;包括生活和文学的影响;包括朋友和邻居的影响;还包括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先辈精神的影响,他们优良的品德言行被我们所继承。这些影响我们必须承认,但我们更得明白,人们应该是他们自己为人处事的积极的主人。所以,从根本上来讲,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救星,不管你对别人的感激多么明智和美好。

英国国会的下议院就一直有这么一批出身贫寒、依靠自我奋斗成功的议员,他们堪为勤奋人民之代表,为我们的立法机构增光不少,深受人民爱戴与尊敬。最近涌现出的沙尔福特选区的下院议员约瑟夫·布拉哲顿,在下院对《十小时工作法案》有关问题的辩论过程中,就引用自己在棉纺厂当童工的亲身经历,满怀着对人民的同情和关心,在这部法案制定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个细枝末节,并针对如何解决问题草拟出具体方案。的确,倘若不是现在他手握实权,他还真是没有可能使那个阶级的生存条件得以改善。布拉哲顿发言完之后,议院响起一片欢呼声,詹姆士·格雷汉姆爵士立即站了起来,他说在此之前,他一直不知道布拉哲顿先生有着那么卑微的出身,但这个事实使得布拉哲顿先生在下议院受人尊敬的程度更甚于前。试想一下,一个出身如此卑微的人,能依靠自己的奋斗一步步升上来,并能与贵族的后代们以同等身份共处一堂,这怎能不令人感到自豪,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至于国家和议会法令的力量,也不过只是普遍的迷信而已。在首届都柏林工业博览会的闭幕式上,一位伟大的爱尔兰爱国者威廉·达刚曾讲道:“老实说,在我的记忆里,还从来没有从我的同胞口中听到‘独立’一词,他们提得最多的就是,怎么样从这里、那里或是其他什么地方去获得独立,如何寄希望于我们周围的外国人身上等等。当我尽可能多地去衡量通过这种地域交流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时,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我们国家工业的独立必须依靠我们自己。我坚信,只要一心一意勤奋刻苦、精益求精,我们将会拥有超出以往任何时期的更好的机遇和更光明的前景。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需要坚韧不拔,这才是成功的巨大动力。只要我们怀着满腔热情向前奋进,我深信,不需要多久,我们将共同达到一个舒适、幸福、独立的状态,并把这种状态传播给其他人民。”

经过进一步推算,考古学家证实,在8000年以前,巴比伦帝国的最早的居民被称为苏美人,那时他们居住的城市周围有护墙。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来猜测,在好几个世纪以前这些城市就应该已经存在了。而城市里的居民也并非是野蛮人,他们都有知识而且十分开化。据史书记载,出现工程师、天文学家、资本家和文字书写,巴比伦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