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长是谁呢?他是王禁大女儿王君侠的儿子,元后王政君的外甥,王莽的姑表兄弟。王凤病重期间,淳于长和王莽一样日夜侍候,史书上记载“晨夜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故王凤弥留之际,一起将王莽和淳于长托付给妹妹元后王政君。这个事情对王凤来说,没有任何意图,一个是自己的侄儿,一个是自己的外甥,半斤八两,不存在偏向于谁的问题。但对于王莽来说,他却觉得淳于长是他上进路上的一个政敌。

卒年:公元23年

这个老人就是我所要说的权谋者。他可能是皇帝,也可能是将相,总而言之是手中握有至高无上的权柄的那类人。他们不可一世,他们视生命如草芥,他们视人民为敌人,可是他们也是凡人中的一分子,他们也有血有肉。

刘欣也不是糊涂人,他的周围都是他王家人,要是同意王莽辞职,今后的工作就不好展开了。为了坐稳皇帝的位子先,刘欣不同意王莽离职,并派人好生抚慰。

王莽虽然没有丢位,但刘欣对他再也不像成帝刘骜那般信任了。成帝是王莽的亲表兄,打断骨头连着筋,何况王政君会做人,搞的表兄弟间的关系非常融洽。

刘欣却跟王莽没任何关系,八竿子打不着,他虽然没有撤王莽的职,但却引进母族丁氏、祖母族傅氏两家外戚与王氏抗衡。哀帝即位之初,和旧戚王氏之间的关系很别扭,双方都隐忍未。

但接下来的一件事导致双方矛盾公开化,哀帝和王莽直接过招。王莽为了巩固王氏外戚的既成利益,不惜与哀帝决裂。这既是新旧外戚的矛盾,也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

自古以来,小宗入继大宗就是一件麻烦事。大宗绝后,小宗入继,倒也无可厚非,都是宗室至亲,可毛病出在小宗入继后,要尊大宗的父母为父母,原来的亲生父母却要割断关系。这种残酷的宗法制往往引起轩然大波,历史上这类事情不在少数。

哀帝即位之初,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自己的祖母傅太后和母亲丁后仍留在定陶共王在京师的府邸,没有改变原来的封号。

有人提议,应该追尊哀帝的亲生父亲定陶共王刘康为定陶共皇,丁后为皇后,但遭到王莽的强烈抵制,无果而终。

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得知后,勃然大怒,在她的施压下,哀帝还是下诏追尊刘康为定陶共皇,傅太后为共皇太后,丁后为共皇后。

事后不久,哀帝在未央宫举行盛大宴会,乃为他登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负责宫廷宴会的内者令为傅太后张幄设座,与元后王政君同列。

王莽本来就一肚子气,追尊定陶共皇的事情对王氏太不利了,刘欣这小子看来不是省油的灯,又看到傅太后的座位与姑母的并列,他实在无法容忍,于是严厉斥责内者令,你是做什么吃的?你难道不知道傅太后是藩王之妾吗?她怎么能和至尊太皇太后并列?吓的内者令赶忙撤去傅太后的座位,安置在侧旁。

傅太后也不好惹,一看王莽如此目中无人,坚决不入座就席,双方争持不下,闹得沸沸扬扬,宴会不欢而散。

王莽没料到傅太后会有如此过激反应,于是尴尬之余再次“上书乞骸骨”,玩弄老把戏。可这次哀帝却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五百斤,让王莽滚蛋了。哀帝也深恶痛绝于王莽的盛气凌人、咄咄逼人的气势。

这次过招的结果,是王莽暂时离开了政治舞台。可好戏还没有结束,王莽离职不等于丧失了影响,相反哀帝和王莽之间的较量会不断升级。

那么哀帝有没有和王莽较量的资本呢?试分析之。

先,哀帝是以外藩继大统,即位时年龄也才二十几岁,怎么说也是乳臭未干,既没有丰富的阅历,也没有足够的从政经验,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没有丝毫的政治影响力,要不是成帝无嗣,谁知道定陶共王是做什么的啊?王莽就不同了。王氏主政已廿载有余,况元后尚在,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王莽一直从政,经验丰富,能坐上大司马大将军的位子就说明他有两把刷子;王莽政治野心大,绝非哀帝所能测度,若论政治手腕,哀帝与王莽无异于小巫见大巫。以上可见哀帝先天不足,不足以和王莽较量。

其次,哀帝赶跑了王莽,可王莽离职后留下的空白谁能填补呢?傅氏?丁氏?这两家除了与皇帝是亲戚外,没有任何可夸耀处,可以说是一群废物,找不出一个在资历、能力和人望方面可与王莽相当的人物。哀帝让王莽下课的同时,并没有建立自己的强有力的班子。离开王莽玩不转了,哀帝也肯定会很痛苦。

再次,哀帝重用董贤,是错走一着棋,导致满盘输。董贤何许人也?研究同性恋史的人肯定很熟悉。哀帝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抽刀断袖”。董贤拥有漂亮的脸蛋和优美的身段,除此之外一无是处,但这恰能投哀帝之所好。哀帝“悦其仪貌,引上与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累巨万,贵震朝廷。”董贤是中国男人里靠脸蛋吃饭的佼佼者。有一天,哀帝与董贤同床而眠,哀帝的衣袖被董贤枕在身下,哀帝先醒来,为了不惊动熟睡中的董贤,哀帝抽刀将衣袖割断,这就是“抽刀断袖”的典故由来。更有甚者,哀帝曾说过——将来百年后,要将帝位禅让给董贤——诸如此类的话,可见哀帝的混蛋。两个男人相恋在当时已遭天下人指摘,何况哀帝还让董贤做大司马大将军以代替王莽,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些都证明了哀帝后天失调。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没有自己的班底,再加上短命,所以这些决定了哀帝只能成为一个无所作为、让人唾弃的皇帝,也为王莽的东山再起做出了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