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 > 31、佛家对恶人可以指斥吗?32、文偃为什么骂佛

由上可知,菩萨行积集福智资粮侧重的是外部行修——“显修”,而转变为认识自心,在仔细体察、分析、领悟、驾驭自己的内心上下功夫以开显自心(菩提心)本具功德——“密修”,是又进了一步趋向菩提,这是在积累更大的“福智资粮”。所以,只要你真实地而不是做秀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是在积累更大的福智资粮,在趋向菩提的征途中不断前进,是真正的大精进(参见博文《什么是真正的精进》)。

所谓“善行不恼众生”,《三藏法数》:“【善行不恼众生】菩萨于诸众生,常起怜悯之心,虽有加恶于我,不生嗔恼。譬如慈父爱念小儿,虽有秽垢,不生憎恶也。”大意是说,修持菩萨行的人对于众生常起怜悯心,即便众生加害于我也不起嗔恨心,就像慈父喜爱护念孩子一样,孩子虽然有缺点,但是也不憎恨他。

中国目前的“婆婆”基本还保留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而现在的儿媳却基本是2o世纪7o、8o年代的人。7o年代的人,经历了文革,传统道德文化在这个年代被冲击得面目全非,甚至荡然无存。所以7o年代的人的道德文化缺乏,出现很大的断层。而8o年代的人,是中国刚刚实施计划生育的年代,这些人是家庭的宠儿,基本上都是娇生惯养宠大的,所以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气,直到成人也没有改掉,特别是由于宠爱养成了任性、自私、冷漠、好逸恶劳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因此,7o、8o年代的女人当上了媳妇,与婆婆相处时,在道德观念上与婆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由此就会产生种种矛盾。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原因。

25、加行是加什么行?

另外锻炼孩子一定要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要考虑到对方的适应能力,不要方法简单粗暴,否则孩子会认为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父母,产生极大的怨恨心,而走向反面。

根据我们前面对猫头鹰心的论述,第1个评论中的问题不属于猫头鹰心,其中提到的对治方法很好;第二、三个评论中的问题属于猫头鹰心。

面子观念实际上执着于一种“小我”,也就是“我相”,与“无我”相对。不清楚真正的“我”是什么,叫做“我痴”。

一位朋友问:我常有的经历是有时白天做的事情,并没有现有不对的地方,等晚上睡醒一觉后,突然脑海里清晰地想起白天的事情做的不好,可能伤害了别人,从而再在内心忏悔,请问老师,这算不算是猫头鹰心呢?是不是白天的习气、无明太多,使自己的内心不清醒、灵明造成的呢?谢谢老师的文章,对我的帮助很大。

《智度论•十五》:“一切诸贼中,无过懈怠贼。”懒惰、懈怠是人的最大敌人之一。优越的物质生活容易使人消极、颓废和贪婪,而培养勤劳朴实的性格正是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关键。

总而言之,应该提倡“恩威并重、德才兼育”的中道教育,而不是偏执一端的教育。具体“恩”、“威”、“德”、“才”等教育方法的尺度如何把握,应该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法华经•涌出品》:“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什么是世间法呢?《佛学常见辞汇》:“【世间法】指凡夫众生一切生灭有漏之法。”可见,世间法就是指的有漏、有染之法。

2oo7年6月21日布于新浪博客

所以,我们应该呼吁要对青少年(其实也包括对没有感恩心的成年人)不断进行感恩教育、挫折教育,而不是溺爱他们。关于感恩教育,我在电脑文档里存有一篇尚未表的文章,今天献给大家,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6、黑窑奴主们与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