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 > 27、“知自”与“行善不恼众生”28、什么是真正的精进

据笔者观察,传统道德的缺失是目前中国家庭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还是一般文化家庭,都如此。

b1ogsinasb1og_454a226eo1ooo9n6htm1

最难做的是继父继母。由于社会的偏见和没有血缘关系,继父继母对继子女表现出来的一般情况下惟有关心和爱护、保护,而不能进行惩罚式教学,也不能自动提出锻炼孩子的能力等等的说法。就是这样,有时候都很难相处,总是分心,何况一旦误会为对孩子不好,就更难相处了。所以,教育孩子的事情往往是亲生父母的事情。继父母只能给予关心和爱护,只有红脸而不能有白脸。这是随顺社会因缘,为了“避人讥嫌”而不得已的做法。

对于上三个评论,我进行以下简单的回复。

1、面子观念的驱动。很多青少年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而说出很多虚荣的话,做出许多虚荣的事情来,甚至害人害己。

17、白天不觉,晚上忏悔

1、注意养育孩子还包括教育孩子,而不仅仅疼爱。在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很多优良传统,例如艰苦朴素,增强劳动观念,克服懒惰、依赖、懒散等坏毛病。还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还要注意教会他们懂礼貌,学会谦让别人,理解别人,从别人的角度出想事情,而不是为人冷漠,自私自利。

故此,我想说,由于上述四种教育各有利弊,都存在着一定的偏颇,所以我们应该提倡“中道教育”,即恩威并重、德才兼育的教育。作为老师,先要有师德,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但不能太过以至于成为“服务式教育”。其次,老师还应该有老师应有的批评、惩罚权利,但是不能成了“惩戒性教育”。我们的教育提倡遵纪守法、道德礼仪、尊敬师长的教育,但并非是奴化教育而抹杀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而进行个性教育也要注意不要忽视人格的培养。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中提到了“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其中提到:“[四、本体清净],菩萨因持戒故,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著;譬如莲华,生时虽处淤泥浊水之中,自然洁净,而无所染也。”大意是说,修持菩萨行的人,因为严于律己的原因,他们身心清净,虽然处于污浊的尘世,但是内心却不被污染;就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自然洁净。

由上可见,修持自度度他的佛法时,辟支佛乘的内容也是基础,也应该修学,只是不应限于自度而不利他的境界中。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合于社会正常善因缘,自自然然地随缘行善、随缘利益他人。

的确,现在的孩子受各方面的影响,教育起来太难了。特别是近期出现的某校高中生课堂上公然肆无忌惮地侮辱老师事件、学生课堂上公开打牌气死任课老师事件以及近期某学生杀死班主任老师等事件,都表现出现在的孩子目中无人和无法无天,他们毫无“礼貌”和感恩而言,非常“自我”与“自私”。娇生惯养和复杂的社会现实正是他们如此叛逆的最主要原因。

b1ogsinasb1og_454a226eo1ooo9jmhtm1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大意是说,不来月经的原因是因为子宫的络脉封闭。其连属于心,而络于子宫之内。如果气逆上迫于肺部,使得心气也不能下通,就会影响到月经的正常,甚至闭经。所以,处于青春期的女子应该避免“气上迫肺”,例如避免怒、逆反等情绪,注意孝敬老人,谦和待人。月经的正常需要肝脏的疏泄功能。由于怒、抑郁等情绪都会影响到肝脏的功能,从而影响月经的正常,所以要注意调节各种不良情绪。

《佛般泥洹经》卷上:“智者居家,节俭恭用,所奉有四,用得欢喜:一为供养父母妻子,二为瞻视人客奴婢,三为给施亲属知友,四为奉事君天正神沙门道士。”大意是说,有智慧的人居家过日子,是很节俭和为他人着想的。他们对自己节俭,而努力奉养或帮助他人,使他们欢喜。即:一、尽力将财物用于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尽力给养好自己的家人、孩子;二、将财物用于看望病人,热情对待客人和关心家里的保姆等;三、将财物用于帮助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四、将财物用于帮助国家、社会和修持的人。

b1ogsinasb1og_454a226eo1ooo9nm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