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 > 20、关于猫头鹰心(续)21、不是文盲的文盲大学生们

虚荣心实际上是不健康的心理,是扭曲了的自尊心。

2oo7年6月23日布于新浪博客

娇生惯养的孩子确实会养成很多不良习气,例如:好逸恶劳,缺乏主动劳动的意识,甚至看不起劳动,不知道劳动的辛苦,更不会心疼别人;心比天高,但是又不立足于实际,不清楚要从一点一滴提高修养和能力,扎实地做起;虚荣心强,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颠倒的,易与他人进行不良的攀比,面对世界的诱惑,非常容易上钩;生活习气不好,品质差,意志力薄弱;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出点,从不顾及他人,只注重自己利益的得失,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等;很少关心他人,与他人关系疏远,不能和睦相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做人,不懂礼貌,不懂谦让,等等。如果这些不良习气不改变,成人以后会严重影响他的一生。

又听说有的学校推出“惩戒性教育”,提倡“棍棒出英才”,导致孩子们看上去都非常听话,但是唯唯诺诺,似乎没有了一点儿主见。在别的学校,有的老师则私自做出更为出格的事情,例如以前报道的某老师惩罚不听话的孩子在孩子的脸上刺字,触犯了刑法的事情。可见,提倡“惩戒性教育”似乎也不妥。

11、什么是“粉莲之法”

当我们在修持自度度他的佛法时,也不离因缘和合之理,也应该清楚诸法因缘和合之境界。而因缘和合之境界就是辟支佛境界。《法华经•譬喻品》:“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大意是说,如果众生向佛学习自然解脱之道,喜爱寂寞独处,深知诸法因缘之理,就是辟支佛乘。

今天我看到一位朋友的留言:“老师,现在的孩子受各方面的影响,教育起来太难了。如果有一个好的环境、互相感染真是特别重要的,上次听说‘中心’有组织青少年夏令营的想法,很是高兴,寓教于乐,这对孩子们会非常有益,能不能考虑实施呢?”

4、如意:如,真如(菩提);意,随意。“如意”就是随缘而起妙用,很自由随意之意。《三藏法数》:“【如意】如意者,谓菩萨由后得智,既得转烦恼依菩提,故于一切所欲,皆悉随意,如转大地作黄金等是也。”可见,如意就是烦恼转菩提,随缘而生妙用,又不离佛性(真如)之体的意思。

青春期应该注意哪些呢?

今天打开博客,看到一位朋友给我的留言说:“修养讲俭朴,但目前的社会讲时尚,人们都认为:高消费才能促进生产力展,都俭朴,会制约社会繁荣。国家、社会如何展,怎么安排就业?”

2oo7年6月26日布于新浪博客

b1ogsinasb1og_454a226eo1ooo9mbsp;21、不是文盲的文盲大学生们

——谈马家爵现象

一位朋友的留言:请教您一个问题。请问你如何看待马加爵杀人的问题?他在性格方面有什么缺失?在教育方面存在什么缺憾呢?如何杜绝这方面的问题?他有自卑心理吗?如何形成的呢?

对于马家爵现象,我从以下角度探讨一下。我的回答仅供参考。

1、由于道德的过分欠缺,马家爵的同学遭受杀身之祸。

被马家爵所杀的同学表现出了一些当代大学生德育品质的过分低劣。他们没有最起码的良心和同情心。一个人贫穷至绝境,却得不到同窗的任何帮助,每日被他们踩在脚下像狗一般侮辱,他会想到什么?惟有自尊和志气。被马家爵所杀的同学低劣语言的“激将”,终于激了马家爵作为社会最底层人物的强烈自尊和志气。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为了自己和家庭的尊严与志气,他迈出了久久不肯认错的“志气”之路。

虽然马家爵的心理状态是我们千百年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传统的普通心理状态,毫无变态而言。但是他却真的做错了。

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的下场往往是可悲的。有的人没有钱,但是他有精神;有的人不富裕,但是他有志气。马家爵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他仍旧是这样的人,只是他的“志气”用错了方式和地方。

2、不懂容忍的道德素质,导致马家爵同样遭受杀身之祸。

家庭的贫困,处境的艰难,事态的炎凉,很容易使人产生自卑、嫉妒和仇富心理。而马家爵的同学们的讥讽,恰恰成了马家爵产生和爆上述心理与行为的催化剂。终于,他为了抢回自己和家庭的自尊,最后和伤害他人自尊者们同归于尽。

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教育都是说当受到别人讥讽的时候,要有“志气”。然而马家爵的志气却用错了。他本以为这样可以挽回自己和家庭的尊严,然而当他意识到自己为了亲人反而伤害了亲人的时候,终于流下了悔恨的泪。他在《忏悔录》里面写道:“事后才知道造成的影响是多么大,才知道给亲人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也才明白伤心难过的远远不止我的亲人朋友。”

到底什么是“志气”?真正的志气应该是从大局出的行为。容忍一时,自己暗中奋图强,那才是真正的志气。匹夫之勇不可学。

被马家爵杀害的同学固然令人同情,但其修养着实可恨;马家爵的行为确实令人指,然而他却是一个非常值得人同情的人。

3、道德文盲大学生们的悲剧。

这几位学子的生命就这样一个个的消失了。导致这场悲剧的是因为他们道德修养的严重缺失。

马家爵同学不修口,肆无忌惮地侮辱别人生命的意义,导致自己的生命也化为乌有。在历史上,释迦牟尼佛的亲戚讥讽、侮辱了邻国太子,严重伤害了太子的自尊心,最终导致了释迦牟尼佛整个家族的彻底灭亡。不要随便小瞧和侮辱任何人,任何人都有力量,至少精神与志气的力量是无穷的。佛家言:“众生都是未来佛。”学会尊重他人,你也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什么是真正的“义气”?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是互为一体的。所以,真正的“义气”是建立在“仁礼智信”基础上的“义气”。马家爵杀了人,他的义气是缺乏仁爱的义气;马家爵没有考虑同学之间应该互谦互让,他的义气又是不合“礼”的义气;其行为鲁莽而不顾大局与后果,这是缺乏智慧的“义气”;他没有顾及同窗之间应该建立的真挚而纯洁的友谊,铤而走险,这是缺乏“信”的“义气”。

无独有偶,某个农民工为了给家中年迈的母亲治疗疾病,而去包工头那里索要赊欠自己的工资,当他被包工头骂为狗时,再也忍不住了,向包工头一帮人杀去,最后杀了人。再后来,他自了。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对这个人表示了同情,甚至全国许许多多的律师组建律师团对其进行声援,然而,法律无情,他最后仍然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这些“害人”者被正法了。他们留给了世界无尽的忧伤。

当我看到马家爵在狱中长得比在大学期间胖多了的照片时,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这些学子,如果不被杀害和枪决,将来走向社会是怎么样的人呢?由于道德的过分缺失,他们是一群不懂做人、不会做人的大学生,是一群不是文盲的文盲,等待他们的,那也必将是社会的严厉“枪杀”……

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进行什么样的导向和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们应该理智、中道而不应该偏激地、倒向一方地看待马家爵和马家爵现象。我们看一下下面的图片,看一看此种教育,就知道为什么说马家爵是一个令人同情的人了。

2oo7年6月27日布于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