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娘这番话,小石头脸色微微一变:“原来,这一切,圣女早就知道了?”

这一段历史,娘以前从未跟我提过,怪不得重楼一直问我怕不怕他。但我还是不明白娘为何如此紧张,我反问娘:“重楼是魔,可他并没有伤害我的意思,为何娘要说我糊涂呢?”

被他一下子说中了心思,我更不好意思了:“哥哥今天来看萱儿,萱儿自是满心欢喜的。只是,只是……萱儿一直都还不知道,哥哥是谁?从哪里来?还有萱儿分明感到哥哥身上有很重的杀气,为何?难道又有人要伤哥哥吗?”

作为神族女娲娘娘唯一的一脉传人,娘说爱护天下子民和拯救苍生是我们的责任。我似懂非懂,问娘:“娘,责任是什么?”

“是重楼,一定是他,原来皇后是他救的,没错的!”我喃喃的自语道。

小石头显然并没有听清楚我的话,他继续讲道:“我师父说皇后一定是看的眼花了,如果真的红人救她怎会救人救一半就扔在路边不管了呢,肯定是皇后自己后来想办法突破重围跑出来的。皇后也说那日的事情已经记不大清楚了,只是一心想着要把皇儿出去。这样看来,师父救的婴孩,不是别人,而是当今的——太子。师父本想立刻将皇后母子二人送回皇宫,皇后却连说不妥,且莫说回去以后皇帝会不会相信是怡琴放的火,毕竟无凭无据,若她再加害于母子二人,岂不糟糕。再说皇帝已经下令全国服丧三日,若这一回去,皇帝的威信又何在呢?因为这些原因,师父决定安顿她们娘俩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待以后机会合适再说。并为这孩子起了一个名字——李韬,姓是随他父亲的,韬则取韬光养晦之意。为了不暴露她们的身份,李韬母子自此一直在一个小山村里过着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的生活。”

“这么说她们后来一直都没有回去吗?”我问道。

“若是一直没有回去倒好了!”小石头叹了一口气。

“师父安顿好李韬母子后,每年会去看他们一次,给他们送去一些银子以供日用。那村里的的人对突然到来的母子都觉得奇怪,特别是三姑六婆喜欢说闲话,有些还说的很难听,母子二人的生活过的并不是很好。但皇后从未跟师父提起过,待李公子稍微大些,他常常被村里的孩童欺负,骂他是‘野孩子’,他的自尊心极强,不服便与人家打架,无奈势单力薄,常常带和满身的伤回来,皇后看着心疼,又不能与他说出真相,只得抱了他默默流泪。但李公子天资聪颖,师父每年去都会带一些书给他,并逗留几日,教他习文学武,几年下来他俨然将师父当成了半个父亲。他问师父为何不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师父只能苦笑着回答:“我并非你父亲,甚至连当你师父的资格都没有,你以后会明白的。”但他显然是不满意这个回答的,随着他一日日长大,他的武功文才都越来越好,师父感觉自己已经教不了他了,只得到处搜集各种书籍供他学习,他天赋奇高,后来已经已经到了无师自通的地步。他甚是喜欢兵书,常常彻夜钻研,兵书上密密麻麻全他的批注。于此同时,他的性格却变的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暴虐,那些小时候欺负他的人后来都被他狠狠的教训过,有一个还被他打断了胳臂,这让皇后和师父都很是担心。后来他喜欢上了一个同村的姑娘,那姑娘刚开始对他倒也极好,他脸上的笑容慢慢多了起来。但这情况并未维持多久,几个月后姑娘按照父亲的意思嫁给了外村的一个青年,临出嫁的时候那姑娘就说了一句话:“我爹不想让嫁与一个来路不明的人。”这话深深的刺痛了李公子,那天晚上他提了剑杀了姑娘的爹,那姑娘的娘因惊吓过度也在第二天死了。他,成了杀人犯!”

“再后来呢?”听到这里,不知为何,我觉得李公子真的很可怜。

小石头继续说:“再后来,师父赶去将他们母子带了回来。那时他已经满十八岁,皇后认为是该把事情真相告诉他的时候了。或许是因为这么多年都因没有父亲而被人家嘲笑看不起的缘故,在听到自己原是皇子后他竟大嚎一声夺门而出。师父派人到处找他,一直都未找到,过了十多日他自己回来了。并告诉师父和他娘,他要去找他父亲。”

“那你师父和皇后同意了吗?”我赶忙问道。

“已经到了这步田地,能不同意吗?再加上这几年皇后眼看着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也是忧心如焚,想进宫劝劝皇上。既是这样,师父便想办法送他母子二人回到了皇宫。可谁曾想,就在皇帝认了他们母子后不久,李公子竟是昏迷不醒的被师父带了回来。师父一直不肯说明缘由,只是一直不停的寻找医治李公子的良药。而李公子,到现在为止,已经昏迷了整整两年了。所以我才会去到苗寨找紫萱姑娘你前来啊!”小石头忧心忡忡的说到。

“原来事情竟是这样的,李公子的命运为何如此坎坷?”想到这里,我竟有些着急要见到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