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转着这些念头,周敏开始在人群中寻找齐老四的踪迹。她虽然不了解这位四叔,但从听过的那点传闻来看,周敏觉得他应该会来。

“我这里还有好几份文书,只怕走不开。不过今日巡街的刘班头与我关系最好,我去请托他一声便是。”齐世云离开了没多久,转回来时身后便跟了个身材魁梧的壮汉,却只是刘班头下面的一个弟兄,也是他的子侄。

再说,这段时间没办法也就忍了,但要周敏一直忍几个月,等到过冬,她是绝对受不了的。她跟石头都还在长身体的年纪,没有足够的营养怎么行?还有齐老三的病,冬天也是最难熬的时候,要想平平安安过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就算真的要分,那也要等他们自家商量好了之后,再拿出一部分来作为酬谢。

不过这么一来,周敏可就犯难了。

说是炉子,其实是用自家烧的红砖砌成,分成上下两层,中间以铁条隔开,上面放柴火,烧过之后的火炭碎落到下面一层,便能保证燃烧的过程中氧气充足。

周敏松了一口气,转回镇子里,找了个面色和善的大婶攀谈,故意将话题往那宅子上引,很快就打探得那是邱老员外家,他家在大石镇是一等一的富户,大石镇过半的田地都是邱家的,佃给旁人种。

周敏不由点头,别说石头,就是她吃过不少后世各种人工栽培出来的改良品种猕猴桃,也没有一种及得上这个的。

说别的或许说服不了安氏,齐老三的身体她却是最在意的,当即点头道,“这话也有几分道理。”

她想了想,又去灶房里翻了姜块出来拍碎,又用大陶罐接了水,架在火上烧,一面对众人道,“今天实在是麻烦大家了。这寒冬腊月的,又是大晚上,待会儿请各位长辈们都喝一碗姜汤,免得受寒。”

齐老三素知这个弟弟是个不肯吃亏的精明人,既然把人叫来了,自然也就是要分他一份的意思。见他此刻还耍这样的心眼,不由心生厌恶。他抿了一口水,才慢腾腾的道,“老四,说话的确是要讲道理。当年为着这祖宅给了我,家里补贴你盖了新房不算,家具陈设全都是新打的,还多分了一亩上好的水田给你。”

齐老三点头,“是的。”

本来按照周敏的安排,齐老三抬挑箩,她和安氏背背篓,石头就留在这里继续捡土豆,顺便看守东西。但第一次装满了之后,石头却死活不肯答应,非要抢着去送土豆,让周敏留下来。

既然认不出人,她也不称呼了,反正安家有个女儿外嫁总不会错,听到这句也就该想起来了。果然那妇人面色微微一变,周敏甚至察觉到她的脚步迟疑了一瞬,似乎是打算立刻转身进屋,但又忍住了,强扯出一抹笑招呼道,“原来是三姐回来了……”

不管怎么说,这越发说明了泉水的不凡。

石头本来有点嫌弃头一回练手之作不够完美,听她说愿意换,又记起对方家中正好养着田鱼,用来补身子最好,便答应了,亲自去田里抓了一条两斤多重的鱼拿回家。

看样子齐老四应该是没什么首尾留下。要从齐阿水这里牵扯出他来,已不可能。

大夫诊了脉,又问了好些话,看了之前的病案和药方,这才点头道,“不是什么大病,只是拖得久了,倒有些麻烦。”

齐老三虽然行三,但其实上面两个兄长是没了的。真正养活下来的,只有兄弟两个。但兄弟俩从小关系就不好,长大后各自娶妻生子,更是矛盾重重,早早就分了家单过。这些年来,几乎没多少往来走动。石头年纪虽然小,但也知道这其中渊源,对这所谓叔父,自然没多少敬重。

安氏也已经习惯了家里诸事由周敏安排,她只听令行事。端了水去给齐老三洗脸之后,便跟周敏一起将石臼石杵搬了出来。

奈何安氏什么都不在意,在齐老三的病上却是强势得很,周敏之前试图提过一次让齐老三出来跟大家一起吃饭,也热闹些,被她反过来指控“你是不是要害死你爹”,只好撒手不管了。

野生植物最有可能受到的影响自然就是环境。尤其这一架猕猴桃地区是长在那个天坑之中,与别处不同。而且那里还出了一簇珍贵的灵芝,或许水土格外的好也未可知。

但这一路上,普通的草药倒是见到不少,但都是不值钱的东西,几个铜子能论斤称的那种。而在周敏的打算里,就算遇不到人参灵芝,好歹应该有三七天麻白芨这种档次的。

周敏之所以会穿越,是因为原身下雨天上山,脚下打滑直接从山上滚了下来。天幸路上没有撞上树和石头,但还是受了不轻的伤,尤其是磕破了额头,失血严重导致昏迷。

安氏抖了抖,抬手指着灶上搭着的大铁锅,“你阿水叔说想换咱们家这口锅去,我想留着这锅也没多少用处,你爹的病要紧,便……已应下了。”

说到最后大概她也知道理亏,声音已低不可闻,眼泪也随之滚出来,“我也是为了这个家……你爹的病好了,这家里才有男人歹说,又约定好了回去的时辰,她才放人。

大石镇说是镇上,但地方着实不大。一条街道将整个镇子贯穿,店铺和小摊分列街道两侧,这就是整个镇上的商业中心了。周敏一路看过去,药店、布庄、米粮店,该有的店铺倒是都有,不过其中商品就谈不上什么种类和数量了。

而且放眼望去,大部分镇上的居民,穿着打扮跟山民们也相去不远。想来这个时代的经济仍旧很不发达,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不大。

不过这么一来,周敏可就犯难了。

猕猴桃还好些,在街上摆摊子,总有想尝鲜的镇民来买,不拘能卖出去多少,好歹能开张。但那几支灵芝,这街上恐怕没有人会买。卖不出去,她的种种打算便无法实施。

难道真的要去县城?据说从大石镇去县城,也还有十几里的路。万山村里没有人去过那边,周敏自己连路都不认识,根本不可能去。要跟别人搭伴,不是知根知底的她也不敢。

看了一会儿,周敏转出了这条街道,沿着小路往前走。

一般来说,不管再穷困的地方,贫富差距也都是存在的。就是万山村里,有齐老三家这种日子快要过不下去的,也有齐老费那种名下几十亩上好水田的大户。这镇上再不济,总该有一两户富裕的人家。不过这种人家通常也不会住在镇子里,而是在附近自建庄园。

果然走了一会儿,便见前方临水不远处有一套大宅院。单从外头的轮廓看,应该是三进的院子,不是寻常人家能住得的。

周敏松了一口气,转回镇子里,找了个面色和善的大婶攀谈,故意将话题往那宅子上引,很快就打探得那是邱老员外家,他家在大石镇是一等一的富户,大石镇过半的田地都是邱家的,佃给旁人种。

而且按照大婶的某些说法,周敏又自己添加了一些猜测,这位邱老员外在大石镇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在这个皇权不下县,只由乡里耆老主持管理的时代,这大石镇及其附属的几个乡村,邱家可以说是说一不二。

好在即便是这样的地位,邱家也并不跋扈,反倒相当低调,平日里善事也不少做,在乡里之间风评极佳。

心里有数之后,周敏便走到邱家宅子之外,壮着胆子敲了门,假装路过行人,要一碗水喝。

其实这理由十分扯淡。毕竟不远处就是镇子,要多少水没有,偏要到邱家来喝?但开门的中年人却没有提出这个疑问,请周敏在门房做了,就去给她端了水来。

周敏沉寂观察了一下,感觉这宅子里气氛相当肃穆,虽然不见人来人往,却更显得家风俨然,这才放下心来,喝完水之后,千恩万谢的走了,并没有开口打探邱家的事。

回到镇上时,冬婶的鸡蛋还没有卖完。周敏站在她身边等了一会儿,才发现这生意竟十分冷清,全然没有后世乡下集市那种摩肩接踵的热闹。不管是冬婶的鸡蛋也好,别人卖的其他农副产品也好,半天才有一个问价的,还只买一点点。

从前周敏在树上看到,中国古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阶段,当时还油然心生羡慕。毕竟拥有一座自己的庄园,然后除了盐铁这类很难自产却必需的物资之外,一切都可以自给自足,俨然一个小型王国,这种日子该有多好?

但等她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才发现,身为现代人,根本无法忍受这种仍旧处于初级阶段的经济现状。任凭她有多少心思手段,在这一切都匮乏的年代,也很难施展出来。

当然她也知道,这只是因为大石镇太小,又太偏远,如果是京师之类的大城市,想必又是另一番模样。但那些距离她太遥远了,如今连冬天怎么过都还不知道,别的更不必多想。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这个年代也是绝对信奉勤劳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时代,而且生活节奏慢,环境好空气好。

要说娱乐,肯定是不如现代这么丰富,而且信息传达也很慢,没那么多八卦可看。好在周敏也不是那种喜欢出去浪的性子,作为半个技术宅,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那些手艺也很感兴趣,现代微博上那些琴棋书画乃至刺绣手工首饰制作之类高大上的技能,这里却是最好的学习土壤。

但是,享受这些的前提是不需要她自己事必躬亲的下地干活,每天累成狗。

所以要在这里过得好,怎么也得混到地主阶级才够吧?

唔……就像那个邱家。

暂且就将之定为自己接下来努力的目标好了,在古代做个小地主,等到有钱有闲了,再设法从衣食住行方面改善生活。

这样一想,顿觉前途一片光明。虽然要达到那种程度,肯定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有了目标并为之奋斗,对于穿越者周敏而言,却是很重要的。毕竟,总要有点儿什么盼头,人才能够更好的活下去。

直到过了午时,冬婶那一篮子鸡蛋还剩十几个没有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