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韩耀踹门进来,这帮人立刻迎上来七嘴八舌,讲情况,骂骂咧咧,安慰韩耀,分局有个叫焕超的警察还拍胸脯作保,说回身儿就把这帮王八犊子逮回来,警员这会儿都撵去了。

电话那头,焕超答应了两声,说“以后有事儿告诉哥们儿啊”,然后就撂了。

这俩人成天都傻乐傻乐的,新婚燕尔啥的算不上,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

韩耀磕掉铁签尖儿上的炭灰,把菜卷撸下来夹到张杨碗里,张杨蔫声不语的吸溜面条。

新生儿皱巴巴红彤彤,小眼睛眯成一条缝,头发稀疏。说实话,一点儿都不好看。肚脐贴着消毒棉花,上称称重,咔嚓照张相。然后护士在小被子上别了个红色的塑料牌,上面有编号,把小娃裹在产院的白色襁褓中,从口袋里掏出口红,在孩子脑门点个红点儿,再咔嚓照张相。

张母邮寄的家信和包裹收到了,包裹里是各种菜干和两大捆旱烟叶,几件手缝的夏天穿的褂子。家信中说,让张杨把这些东西分给同事朋友,又照例提到一句老儿子现在有没有对象,最后说今年地不旱,下籽也早,苞米苗儿出得挺好,已经窜起挺高一截了。

结果进门第一句话就是给国营家具抱屈,真是非常厚道又不厚道。

搬家结婚要弄一套组合柜,都得寻么新式的图纸,请人来制作。省城的木匠们东家走西家窜,忙得脚不沾地,有些人家找人打家具,半个月还没排上号的情况也是有的。

张杨也觉得这一天应该出来走走,动动筋骨。

张杨含着蛋白叹气:“能请假就好了。”

而听着墙根下的这番对话,韩耀又忽然觉得,他真得好好感谢吴春荣这个傻大姐。

“呼……”张杨睡得四仰八叉,忽然翻身趴在褥子上,手臂打在韩耀脖颈上。

韩耀知道那是谁,而张杨早在拐进屯道时就迫不及待跳下驴车,翻过栅栏撒腿跑过去惊飞一片母鸡,毛衣勾住木刺扯出老长一条毛线也不顾。

“没那么娇性。”张杨还有点儿浑浑噩噩的,打起精神朝韩耀笑了笑,喝完就掀被下地要去干活。家里一盆衣服没洗,还有刚才惊天动地的锅碗瓢盆声,估计厨房也不知道糟成啥爷爷奶奶样儿了。然而下地时无意间看了眼日历,张杨遂即一惊:“到腊月二十九了!”

韩耀听见了,走过来递过去一支烟,拍拍张杨脑袋,笑道:“咱有管家。”

因此韩耀什么都没做,就等着他们来找上门。

西郊四条街大院儿的晨风清爽,扑面吹来还带着葡萄藤特有的植物清香,树叶瑟瑟作响。

前面相隔五六米处,洪辰忽然踉跄地跑到柳树下,哇一声吐了,秦韶赶紧给他拍背,特别用力,“啪啪”响,把洪辰拍的小舌头都要咳出来。

韩耀典型的东北老爷们儿德行,袒露壮实的上半身,衬衫拧巴成一股随意搭在肩膀上,问洪辰:“吃啥?”

张杨坐在墙头,两腿顺着墙壁垂下来,能觉出韩耀双臂正在下面环着他的小腿。他用手支着墙头往下挪,向前施力一撑,顺势滑进韩耀松垮的臂弯中间,刚好在脚点地之前被用力掐住腰身,稳稳地卡在怀里。

陈晓云点头:“是啊,我回家就跟那人商量。”

韩耀抹了把汗,端着水瓢往肚里灌凉水,唔了声表示是啊。

“操……不行受不住了……”韩耀挪到褥子上趴着,拉过张杨的手放到后腰上,“给哥揉揉,使劲。”

当天边大亮时,所有货物终于集中进两辆大货车中。防止中途有人查看,货箱外圈是一层普通货物,里面夹藏香烟。

从那以后,谁也不敢再提“领养”的事儿了。洪母有心也无力,连让韩耀进家门都不敢了,实在是惹不起隔壁的,只能时不时给韩耀做点儿好吃的,让洪辰找个没人的地方,把家里做的玉米面大饼子或者馒头掏给韩耀,让他赶紧吃。

这事是怎么个流程,韩耀搭眼就看明白了,拎包上前预备提货。张杨跟在他身旁往近前走,接下来看到的一幕,是他此后一生无法忘记,每每想起都历历在目的震撼回忆——

那人就只笑了笑,说,林子不大,就是南北方向很宽,具体位置我真是说不清楚,没什么标识和参照,兄弟你只能自己看着办。

张杨捡出一个粽子,剥开咬了一口,脸皱成一团:“粽子里这肉……肥的……”

去还是不去,俩人从后半夜一直争执到大天亮。张杨就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不管韩耀怎么劝都没得用,也不能把他锁在家里。最后韩耀实在拗不过他,再三强调了一路上的艰难险阻,确定他是不管咋的都要去了,才无奈道:“你别到地方了跟我喊受不了,我肯定不管你啊,把你自个儿扔山沟子里。”

老子给你出苦力出了半年,你他娘的到头来不给钱还想从老子兜里讹出油水?!

晚上俩人躺在被窝里说话,韩耀就会把这些烟都拿出来给他看,也打开让他尝。

他看着热火朝天的集市,心中不禁惊异,就在几个月前,他们还因为没有粮票而饥一顿饱一顿,没先到年还没过,那些想都不敢想的高价粮就变得满大街随处可见。社会竟变得这么快,不知不觉中早已经翻天覆地,国家一个包产到户的政策下来,半年里就变成这个样,要是再来什么别的好政策,自己

南方经济比北方发展的更快,各方面跟北方都不太一样。韩耀在常州呆了不过一天时间,触目的建筑也好,行人也好,都带着跟北方截然不同的气质,无论是穿着,语言还是想法,都更多姿多彩,也显得更富裕。跟厂家谈好订货价钱之后,老袁说要去商店买点儿时新货回去卖钱,韩耀没地方呆着,只能跟他一起去,正好逛一逛,也给张杨买些东西。

真他妈冷……

最近全国经济形势都很好,北方也开始复苏,小个体户已经像春雨过后的野菜头一样冒出一大片,有本钱的人要是再不往大买卖上抓紧,可能连一杯羹都分不到了。俩人这才商量好并决定下来,由老袁出本钱,韩耀出力,从南方倒货回北方做批发,盈利六|四分成。

“你为我想想行不!”张杨也忍不住喊道:“你们这是干嘛啊!你们觉得我得学戏,我就必须的学么?大爷,我从来就没唱过戏,我唱不来!我连唱歌都跑调!内些个劈腿弯腰的我也不行啊!”

老头道:“可不咋地,咱俩说话就东北口音重,一股大碴子味儿。”

——只是他却想不到,他与之韩耀,也像孤岛上唯一一盏灯。两个无所凭借的人凑在一起,终究是互相依靠,韩耀想起张杨,心中又何尝不是温暖的呢。

“呦,要藏钱啊。”韩耀转身趴在桶边,饶有兴致的问:“挣多少了?”

“废话,能不冷么。”韩耀把桃酥塞进张杨脚底下,“就一床被还让你烧了,你哪怕抖搂干净再给我也行啊,唉。”

韩耀轻笑,“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一个国家站起来的

陈晓云虽然是剧团老板的闺女,但是平时说话都细声细语,尊敬长辈也爱亲近团里的人,从来都是笑眯眯的,不找事不在背后讲究人。别人吊嗓子练唱,她就帮忙递茶水,她练唱的时候也尽量不扰了别人,甚至得空了还帮搭台工人捆柱子,递麻绳。

“我啊。”老头挑眉一笑,“我觉得越剧好听,也最有意思。”

苏城指着身旁的张杨:“前两天不是走了个搭台铺幕的么,这不是我就给领来一个,别看长得瘦,其实可能干了,您看看。”

从身后砸了肩膀,碎钢筋的尖锐边缘在他皮肉上撕开巴掌大的口子,连带大片青紫,可回到家里,韩母只是用炉灰随便按在伤口上止血,晚上又因为血污弄脏了被褥而把他撵到院里站了半宿。

天旋地转。

说完也不去拉张杨,独自径直走进一

那人见张杨不说话了,以为他还在犯愁招工的事儿,他犹豫半晌,低声道:“其实,我可能能给你找个轻松点儿的工。”

说着,他抬手一指南边的马路,示意朝那个方向去,然后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张杨本想进屋,却被韩耀突然扭曲的表情吓了一跳,见他盯着自己手里的账本,以为刚才不小心抠坏了,忙低头翻看。

韩耀:“……”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