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耀下的天空中,除了“海鸥”侦察机外,又多了两架支援这次侦察任务无人驾驶攻击机。

由于我潜艇已经距离事海域有一段距离,而且装备着良好的反探测系统。猎潜艇在海面上像犁地那样反复来回了几趟,也没现什么,就离开了。那艘出事货轮也被其他船只拖走了。

“命令水下机器人准备拦截鱼雷。”吴可波下达了命令。

“明白。”扬声器里传来了邵光清晰地回答。

吴可波看到了538艇的情况,依然没有一点表情。

王建光看到电子海图上,538艇已经将声音与地磁探测复合声纳所捕获的数据,通过卫星浮子传了过来。海图上清晰的显示在编队航线的西北方,有一红色的亮点。

此时,潜艇指挥台上的大屏幕左下角已经切换成浮子传回来的图像。

“我,我是孙政光。”孙政光听到方医生的声音有些结巴。

“以后有机会再说吧。准备准备,我在塔台以控制大鸟将这次飞行数据记录传到基地了,你到时候进行整理行了。”刘斌说道。

听到这话后,与会人员默默听着,心里都以默许。

肖明用微光夜视望远镜聚焦到了那个物体上,现那是一个人形机器人,背着激光枪,头部成倒三角形,眼睛大大的,占据了面部的三分之一。刚才那束光就是从眼睛里射出来的,对海盗进行身份识别。

机器人的图像信息迅被传回潜艇。经过计算机分析,这种机器人是日本产武士3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同样采取模块化设计,把守洞口的机器人则安装着警戒模块,头部装有人面部和视网膜识别仪和夜视仪,不仅担任把守洞口警戒任务,还监视周围的情况。

如何对付武士3的夜视装置对于蛙人来说不是难题。在与潜艇作战指挥官汇报情况后,天空中海鸥侦察机开启干扰装置,对准机器人头部的感应装置射了大功率干扰。

高功率干扰波照射在武士机器人接收装置上,那台机器人依然站在远处不动,但是头部开始左右摆动,显然其智能反映系统察觉到了异常干扰。

肖明观察的这种情况,认为干扰奏效了,正要命令小狗抵近侦察,突然那名机器人头顶部的亮起了红灯,并出刺耳的警报声。警报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响亮。

随着警报声响起,几部探照灯迅亮了起来,将整个空旷地带照得雪亮,探照灯的灯光不时扫在侦察员们潜伏的地方。

许多拿着枪的人从茅屋和山洞里冲了出来,在山洞里出来的人群中还混着几个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也是武士3型,但这些机器人装备着作战模块,手中有激光步枪,背部安装榴弹炮。

冲出来的人群在洞口那名警戒机器人的指示下,面向天空,有的人对着刚才海鸥侦察机的方向开始射击。

海鸥侦察机在警报响起的时候,立即停止干扰,迅飞向远方。

装备着作战模块的武士3机器人用激光步枪对着天空连续射击。

这时,从山洞里出来一个留着小胡子的人,头戴着白色军官帽,军徽却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在他的身后,还跟着两名荷枪实弹的卫兵。

那个人出来以后,对着空地上的海盗们说了几句,海盗们停止了射击,都围拢在那空地上,其中一个头上围着头巾的人来到小胡子身前,两个人嘀咕了一阵,头巾转过身,对着海盗们大声讲一阵。讲话结束后,几名海盗端着枪,沿着通往山上的小路开始上山,一部分回到了山洞和茅屋,其余的大约有十几个人组成了一队,开始在一名武士机器人的带领下,向着密林这边走过来。

一直紧贴在地面上的肖明,看着这队海盗向着侦察员潜伏的地点走过来,用暗语命令侦察员们保持冷静,手指轻轻移到了微冲的扳机上。

那对海盗越来越近,前面的武士机器人开启了头部探照灯,后面的海盗平举着枪跟在后面。

7o2指挥舱里,大家紧张得盯着显示屏,同肖明一样感受着紧张气氛。已升空的两架无人驾驶攻击机火控系统已锁定了这队海盗。

海盗们来到密林边,离侦察员潜伏的地方大约十几米的位置停住了,拿起手电筒沿着密林边搜索,但一直不敢进入密林,武士机器人也开始使用红外扫描仪对着密林仔细检查。

好在侦察员所穿的作战服不仅具有随着周围环境改变颜色的功能,还有着良好的红外线屏蔽作用,虽然海盗们搜索的灯光不时会照在侦察员的身上,但是也没现就近在咫尺的战士。

肖明隔着地面的叶子,观察着海盗沿着林边搜了一遍,没现什么,然后几名海盗来到最近的那座大茅屋旁,站起了岗,而刚才那名武士机器人来到山洞口与先前的那名警戒机器人一起把守起了洞口。

此时,小胡子和其他海盗已经返回了山洞,空地增加了警戒力量,但是又恢复了平静。

吴可波看了看表,已经凌晨三点了,考虑到已惊动了海盗,就命令侦察分队撤回潜艇。监视小岛的任务暂时由海鸥侦察机和侦察卫星负责。

吴可波、王建光等人与肖明一起简要的对侦察行动进行了总结,认为这种机器人智能化程度很高,在没摸清山洞内部的情况时,不宜贸然采取行动。于是,吴可波将使用微型侦察机器人的申请上报了舰指挥部,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

一架经过伪装的运输机,很快从中国本土送来了数个微型侦察机器人。装着机器人的鱼雷在距离小岛很远的距离被运输机投放下来,鱼雷通过定位系统移动到了7o2艇潜伏海域,通过鱼雷射管将机器人送到了潜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