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经典要言 > 《春秋公羊传》要言、《春秋谷梁传》要言、《孝经》要

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

有德不可敌

语出《左传•隐公四年》。意思是:“不去致力建立美德,想通过祸乱取得成功,一定不免祸患。”

语出《诗•小雅•小旻》。溃,“遂”义。意思是:“在路边建房,向过路人咨询意见,各人说法不同,莫衷一是,房屋不成。”比喻事无主见,必无成功。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

语出《礼记•文王世子》。原文是:“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意思是:“古代的君子,兴办大事一定要慎始慎终。”

语出《礼记•曲礼上》。意思是:“所谓礼,是用来确定亲疏关系,解决嫌疑问题、区别相同和不同、明确是非观念的。”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君子以俭德辟难

语出《周易•乾》。意思是:“相同的声音能够产生共鸣,相同的气息能够互相亲附。”这是孔子给语出《周易•乾卦》加的解释。表现了古人重万物亲和的思想。

语出《尚书•说命上》。傅说回复殷高宗语。意为:“木头经墨绳测量就可制得端正,君王听劝谏就会圣明。”

在知人,在安民

语出《尚书•舜典》。是说尧起用舜,使舜入山林川泽以治洪水,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说明舜遇非常之变而不惊惧失常,堪当大任。

语出《孟子•离娄上》。孟子语。意为:“语言反对礼义,叫做自己害自己;自身不能守仁行义,叫做自己抛弃自己。”成语“自暴自弃”出此。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语。原句为:“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已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意思是:“舜有大的长处,好品德愿与人共有,舍弃自己观点,学人长处,吸取别人优点来丰富自己。”所谓“大贤之量,舍己以从人。”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回答梁惠王的语。意思是:“仁德之人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者”,实际就是施“仁政”者,就会“无敌”。也就是:谁施仁政,谁就是“仁者”,谁就“无敌”。孟子是以仁政思想来影响施政者,实际是在替天下人民争取好的生存环境。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语出《论语•子罕》。孔子语。孔子站在河畔,看到河水滔滔流去,十分感慨地说了这句名言。意思是:“时光就像这水一样啊,昼夜不停地流去!”孔子看到流水,想到时光流逝,人生易老。启人们抓紧时间,勿使空过。

语出《论语•里仁》。孔子语。意思是:“不愁没有职位,愁靠什么来任职。不愁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值得别人知道的人。”这是孔子不单纯追求外在荣誉而重视个人内在修养的思想。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语出《孝经•卿大夫章》。意为:“口中说的话无可挑剔,自身做的事无可挑剔。”律已甚严者,言行方可无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

语出《孝经•庶人章》。意为:“顺应天行之道,分享大地之利,自身谨慎,节约费用。”古人以为这是“庶人之孝”。

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语出《孝经•三才章》。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行为,是人应该奉行的。”

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

语出《孝经•三才章》。意思是:“以博爱为先,百姓就不会遗弃亲人;向百姓宣讲道德仁义,百姓就会兴起善行;以恭敬和谦让为先,百姓就不争斗;用礼乐来引导,百姓就和睦;向百姓宣讲好坏之分,百姓就知道什么该禁止不做。”《孝经》认为“教可以化民”,做到了,就可以“教不肃而成”,“政不严而治”。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

语出《孝经•孝治章》。意思是:“治理国家的人,对鳏寡无告之人都不敢轻慢,何况士人和民众呢?所以能得到百姓的爱戴。”

天地之性,人为贵

语出《孝经•圣治章》。孔子语。意为:“按天地的本性来说,人是最可贵的。”

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

语出《孝经•圣治章》。意思是:君子“说话想着合乎道,行为想着合乎乐,品德道义值得尊敬,作事值得效法,容色行动值得观赏,前进后退合乎法度。让他来管理百姓,百姓就会对他敬畏而爱戴,把他当作楷模来学习,所以他能使仁德的教化实现,从而推行他的政令。”

当不义则争之

语出《孝经•谏争章》。孔子语。意思是:“遇到尊长有不义言行时,就要争论劝止。”孔子认为这也是一种孝。并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意思是:“父亲有和自己争论的儿子,就不会使自己陷于不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