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心,必求诸非道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这段话集中反映了上古贤君重和谐、惠及黎民的美政思想。后世那些好乱乐祸,喜好权术,企图乱中取胜的统治人物,没有不失败的。

语出《孟子•离娄上》。孟子语。意思是:“得到人民有办法;得到民心,就得到人民了。”

禹闻善言则拜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语出《论语•宪问》。孔子语。意思是:“不在那个职位上,不谋划那职位上的事情。”反而言之,即:人在职位上,就要认真谋划职分的事情,即要恪尽职责。

语出《论语•泰伯》。曾子语。意思是:“把实现仁当作自己奋斗的责任。”体现了儒家以仁为本的思想。

礼让为国

道不远人

语出《大学•传十章》。意思是:“百姓喜欢的就喜欢,百姓厌恶的就厌恶。”与民同心,以民之好恶为好恶。

语出《周易•乾》。意思是:“相同的声音能够产生共鸣,相同的气息能够互相亲附。”这是孔子给语出《周易•乾卦》加的解释。表现了古人重万物亲和的思想。

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语出《周易•乾》。意思是:“水往低湿的地方流淌,火向干燥的地方延烧。云随龙行,风随虎生。”是用比喻的方法,进一步阐释古人重亲和的思想。

与时偕行

语出《周易•乾》。意思是:“天下万物都是随着时序的运行而前行。”揭示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违此则必遭淘汰。此语和“与时俱进”义近。

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语出《周易•乾》。意思是:“阳气刚强、健美,没有偏私,行于正道,非常纯粹。”这是古人崇尚正道的思想。把人间正道、人的正气与大自然的阳刚之气相比。能如此,则无往而不健,无往而不胜。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语出《周易•乾》。意思是:“大自然云在运行,雨在降下,滋润万物,天下谐和而太平。”揭示了大自然谐和美好的景象,说明祥和是自然之道。暗示人世之道也应如此,违此则非正道,必遭不祥。

君子以成德为行

语出《周易•乾》。意思是:“君子以完美的品德作为行为的标准。”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语出《周易•乾》。意思是:“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通过辩论来分辨事理,胸襟宽厚能容,以仁为行为准则。”

君子以厚德载物

语出《周易•坤•彖传》。意思是:“大地厚实温和,容载万物。”君子应向此学习,宽厚容人。清华大学校训下句“厚德载物”出此。这是中国古代宽容待人仁德文化的典型观念。

坤至柔而动也刚

语出《周易•坤•文言传》。意思是:“大地至为柔和而行动中却蕴含着刚强。”这是古人寓刚于柔、刚柔相济的观念。朱熹认为《文言传》是孔子对易的解释。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语出《周易•坤•文言传》。意思是:“长期积累善行的人家,吉庆之福定会延及子孙;长期不干好事的人家,灾殃定会延及子孙。”中华文化很早就讲“善”,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非宿命,是人间因果的关系。此语既反映了中华文化以善为根,又是对不善者的警告。但可惜还有不相信的。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语出《周易•坤•文言传》。意思是:“直就是品德正直,方就是行为合理。”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语出《周易•坤•文言传》。意思是:“君子内心敬守道德,使思想正确;遵守道义,使行为合理。”古人严以律已,是为仁人。

敬义立而德不孤

语出《周易•坤•文言传》。意思是:“君子内心诚敬纯正,行为合理,必能感化众人而不孤立。”

天地变化,草木蕃

语出《周易•坤•文言传》。意思是:“大自然阴阳和谐运行,万物繁茂。”这是用以比喻上下谐调治理国家,必然天下安宁富庶;反之,必致天下混乱穷困。古人已认识到治理国家是要符合自然规律的,不能靠一时强力逆自然而为之,那是不会长久的。《易经》讲的自然之道,宇宙之理,和治国理民之理是一致的。

天地闭,贤人隐

语出《周易•坤•文言传》。意思是:“天地阻隔不通,上下不谐调,贤人必将隐而不出。”古人认为出现这样局面,国家必然混乱。这是古人重和谐、重贤人的观念。

于事业,美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