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经典要言 > 《孟子》要言 第一章《孟子》要言(一)

见利思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语出《论语•里仁》。孔子语。意思是:“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是美好的。”孔子重视人文道德环境。

语出《中庸•第一章》。原句是:“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达到中和,天地运转各得其所,万物就生长育。”所谓“中和”,就是恰到好处而又和谐,这是万物维持生机的关键,是天地之道,是大哲理。有人把“致中和”作为中医理论而用于人体养生,很有创见。

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语。意思是:“鸡、猪和狗等家畜,使其按时繁殖,七十岁的人都能吃上肉了。”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语。意思是:“一百亩的田地,不剥夺农民种地的农时,几口之家就不会挨饿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语。意是:“认真地对待教育,向人民反复宣讲孝敬老人、敬爱兄长的道理,那么头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顶着东西走路了。”

以上四段是孟子提出的使当时人民生活充裕、社会安定的措施,是他的社会理想。

省刑罚,薄税敛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梁惠王说的话。意思是:“减少刑罚,减轻赋税。”孟子认为这是“施仁政于民”的重要内容。

仁者无敌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回答梁惠王的语。意思是:“仁德之人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者”,实际就是施“仁政”者,就会“无敌”。也就是:谁施仁政,谁就是“仁者”,谁就“无敌”。孟子是以仁政思想来影响施政者,实际是在替天下人民争取好的生存环境。

定于一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说他见梁惠王时,梁惠王突然问他:“天下怎么才能安定?”(“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定于一”。意思是:“安定在于天下统一。”任何时代,国家不统一,就总有动荡因素。国家统一了,社会才会真正安定。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回答梁惠王语。意思是:“保护百姓而统一天下,就没有敌手。”“保民”也就是行仁政,这是统一天下的前提。能“保民”就是“仁者”,“仁者”当然无敌了。这是孟子以民为本思想的反映。王,音ang,统一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语。意思是:“敬爱自己的老人,进而也敬爱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护别人的孩子。”这是孟子推己及人的伟大博爱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比西方十八世纪提出的“博爱”思想要早二千二百多年。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语。意为:“(施政者)广施恩德,就能安抚四海,不施恩德,妻儿也难以安抚。”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语。意为:“用秤称,然后才知道轻重;用尺量,然后才知道长短。”度,音duo。

制民之产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语。意思是:“规定百姓要有一定的产业。”孟子认为“制民之产”能使百姓维持正常的生活,这也是国家经济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这是孟子“王道”思想的组成部分。

与民同乐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语。意思是:在上者要“和老百姓共同快乐。”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表现。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回答齐宣王问话时说的话,原句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意思是:“执政者把人民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人民就会把执政者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执政者把人民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人民就会把执政者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这是孟子主张执政者要爱民、与民同忧乐的思想。能如此,执政者就会与民融为一体,受到人民的拥戴,天下自然太平。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答齐宣王问话语。原句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意思是:执政者“快乐,同天下人一起快乐;忧虑,同天下人一起忧虑,这样还不能受全天下人拥戴的,是从来没有的。”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化出于孟子上述语句。

政施仁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回答齐宣王关于仁政的问话时所说。孟子列举了鳏、寡、孤、独四种人之后说:“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意思是:“这四种人,是天下最困难而又无所求助的人。周文王布政令,施行仁政,一定先照顾这四种人。”反映了孟子对弱势群体优先照顾,使他们能够维持正常生活的仁德思想。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回答弟子公孙丑问话时引用的齐国谚语。意思是:“虽然有智慧,不如趁有利的形势。”

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语。意思是:“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人民很高兴,就如同倒悬着被解救下来一样。”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弟子公孙丑问孟子:“敢问老师擅长什么?”(“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回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意思是:“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其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意思是:“这种气,极盛大,极刚强,要凭着正直去培养它而不能伤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它作为气,要与道和义相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产生出来的,并非偶涉义就能得到的。”“浩然正气”,来源于此。

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引孔子弟子子贡语。意思是:“学习不满足,就是有智慧;教育别人不疲倦,就是有仁德。”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语。意思是:“凭借武力征服人,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够;以德征服人,被征服者内心高兴,真心服从。”孟子提倡以德服人。成语“心悦诚服”源此。

仁则荣,不仁则辱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语。意思是:“行仁德就会光荣,不仁就会招致耻辱。”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语。意思是:“让贤人有职位,让能人有事做。”

明其刑政,虽大国必畏之矣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语。意思是:“修明政治刑法,即使大国也会害怕他。”

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引孔子语。意思是:“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人,谁敢来欺侮他?”

祸福无不自已求之者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语。意思是:“祸福都是自己招来的。”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尊重贤德之人,任用有才能的人,天下的人都会高兴。”